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6-04-04 11:40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深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组核心的观念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凝练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是在价值认知与践行上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源,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探索、把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探讨清楚三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柏心价值的根源


  深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固然要研究和借鉴古今中外价值观的理论、思想和观点,但不能局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们生活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始终以我国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经济关系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源,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一切价值观念都根源于经济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总是产生于人们社会地位所依据的经济关系,人们总是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中,提出和形成自己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价值观念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总会随着一定的经济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也会随着一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在原始社会,只有原始公有制,没有私有制,因而原始社会的人们也就只能产生出一种维护氏族部落利益的朴素的公有观念,而没有私有观念。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曾经发现,处于原始生活状态的部落成员,即使抓到一条鱼,捡到一块布,也不会据为己有,而会交给部落共同分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因而只能形成反映这种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最集中的就是一种私有观念,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成了私有制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由于历史上私有制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经济关系有所不同,因而产生的私有的价值观念也就有所不同,分别打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及其经济关系的烙印。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凝练、概括和总结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也只能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实践,立足于一定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正确的路径应该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经济关系,同时参考和借鉴关于价值观念的思想资源,来凝练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根本上来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最根本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②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共同理想和共同道德形成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的经济基础。既然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那么它在价值追求上必然要以维护和实现“公有”价值为核心和主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来自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要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事实上,经济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在所有制关系中实际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经济利益的不同,也决定了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的核心价值总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中特别是整个社会最根本、最基础的所有制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从各种思想资源包括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是,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从经济关系中凝练价值观念的路径,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中凝练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况且,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我们在凝练、概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时,既要吸取各神价值观念的思想资源,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更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为根本,从中发掘、总结、概括、凝练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不仅要立足于现实,而且要着眼于长远,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即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还要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有人会说,我国社会虽然是公有制为主体,但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成分就必然产生多种经济关系、特别是多种所有制关系。既然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所有制形式,就必然有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关系,也就必然会产生反映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关系尤其是经0利益关系的多种价值观念。是否在价值观上非要坚持某种主导价值观呢?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主导与从属的经济关系问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一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的性质,也决定着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价值观念的本质,甚至决定着反映这种占主导地位所有制性质的价值观念上升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对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更要看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基础对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否则,我们就会在主导价值观产生的根源及其性质上,产生曲解。


  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发展和完善,这种改革、发展和完善的根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总是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会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现实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结构人手,把握现实所有制结构和现实经济关系的本质,还要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从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趋势人手,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趋势,把握这种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产生的根源,科学地总结、概括和凝练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輿质


  深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要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的根源,透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还要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西方社会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这是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键。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质上是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是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反映。公有制把大家的利益联结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即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反映这种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的根本价值观念,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这种集体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呢?


  一是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完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与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高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型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表明了生产资料属于人民和集体共同所有,不是哪一个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集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财产,是“公有”,而不是“私有”。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组成的集体中,每一个人除了依靠自己的劳动谋生之外,不可能依靠其他的手段来获得自己的生活资料。这种集体是每一个集体成员共同组成的真实的集体,是每一个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个成员必须与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扶助,才能在集体中生存和发展,获得共同生存和自由发展的条件。离开了集体,个人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自由。


  二是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个人主义往往反映和维护的是个人的利益,集体主义反映和维护的则是社会或集体成员共同的利益。私有制使社会成员的利益相互分离、分裂和对立,少部分人拥有众多的财产和利益,多数人拥有极少的财产和利益,甚至缺乏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起码条件,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公有制使社会成员的利益相互联结、结合和融合,逐步消除了阶级、阶层和社会成员利益分化、分裂和对立、冲突的基础,使生活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成为社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使大家成为一个密切互动、利益攸关的利益共同体,使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逐步由可能变为现实,集体主义则反映了这种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本质和利益融合的趋势。


  三是集体主义凝聚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在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是不一样的。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与人们的利益分化、分裂和对立相一致,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也是分化、分裂和对立的。“人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就成了这种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的真实体现。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则与此完全不同。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与人们的利益相互联结、融合、共生相一致,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也是联结、融合与共生的,形成了一种反映集体成员共同利益、凝聚集体成员价值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念,即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的实质,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集体利益出发,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团结协作、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只有集体主义才能从反映和实现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出发,凝聚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聚集社会共同体成员的整体力量,形成社会共同体成员的社会合力,增强推动社会实践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共同利益。


  2.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


  集体主义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质上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早就明确指出的。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中写道:“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在这一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自私自利”,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是一种社会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精神是衡量人们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坚持和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是实现分散的小农经济向合作的集体经济转变的思想基础。今天,重温毛泽东的讲话,对于我们了解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把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精神的实质,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理解和坚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精神”的这一重要讲话,关键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提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注意找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点,把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在实现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保障和实现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要做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精神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二是反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对立。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要始终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以集体利益否定个人利益的倾向,更要反对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的倾向。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所以不能把两者简单对立起来,甚至相互否定。


  要把集体利益同“整体至上”划清界限,也要把个人利益同“个人主义”划清界限。在维护和实现集体利益的过程中,维护和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不仅是必要的、正当的,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区别虚幻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集体有虚幻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之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集体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真实的集体,在这种真实的集体的基础上,每个集体成员才有可能获得个人自由,才能维护和实现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也才可能真正倡行和弘扬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


  三、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比软


  我国社会倡导和实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西方国家在全球强势倡导和推行的普世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实质上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本质区别。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它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决定了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应秉持的价值立场、观点和态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贯穿和体现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族、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贯穿了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这一代替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代替,是共同致富对个人富裕的代替。它实质上昭显了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质上也是集体主义精神在爱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中的体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等同样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不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不是仅仅从个人出发的,而是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的,体现的也正是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不同于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即使我们讲到自由、民主、平等,字面上与西方所讲的自由、民主、平等相同,但实质不同。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律作保障的民主、自由、平等,本质上是以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化的人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抽象的、孤立的个人为基础的,这种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这种自由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人共同享有的自由,而不是脱离社会共同体及其纪律约束的个人自由;这种平等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是一种社会平等,而不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虚假的平等。因而,它实质上也是一种体现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西方国家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基础,这种自由、民主、人权实质上讲的是一种孤立的个人的抽象的自由、民主、人权,这种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背后,隐藏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实际上就是“个人至上”,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观。这种“个人至上”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也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其实质是把资产者个人的利益置于他人和社会之上,损害作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劳动者的利益,保护极少数富人的利益。民主、自由、人权等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价值范畴,它反映的是一种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基础上的民主,贸易自由中的自由,个人“天赋”的权利而非集体享有的权利。只不过资本主义赋予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以普遍性的外衣。马克思对此有过深刻的揭示:“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在所有方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一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而这种情况也已为历史所证实。这种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恰好是古代的自由和平等的反面。古代的自由和平等恰恰不是以发展了的交换价值为基础,相反地是由于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毁灭。”?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平等自由价值内容的历史性、阶级性及其与经济形式的关系。民主、自由、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提出和践行,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什么永恒的人类普世价值,它本质上就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反映资产阶级利益需要的价值观念,但资本主义社会为了掩盖其价值观的阶级属性,达到稳固阶级统治的目的,将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高度抽象化和普遍化为所谓“普世价值”,借以在全世界推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不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体是广大劳动人民,而不是少数有产阶级。因此,我们要透过自由、民主、人权的观念背后存在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看到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个人主义的立场,以及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相联系的本质,始终坚持以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普世价值'.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集体之魂,也是社会主义之魂。只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达成共识,凝聚人心,增强团结,聚集力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奠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着重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深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除了通过生产力来体现自身的优势外,还应发掘社会主义内在的价值诉求,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发挥核心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利益结构出现重大变动,社会利益主体出现分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差异化,加上西方的价值渗透,导致人们价值选择与价值认同出现多样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作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分清本质与现象,分清主导与多样,分清核心与边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价值观念的本质。只有反映占主导地位所有制性质的价值观念才能上升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关系存在,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也自然会形成反映多种经济成分的价值观念,包括个人主义乃至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但是,我国社会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我国经济关系的性质和方向,也决定着我国社会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要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相适应,这种核心价值只能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核心价值。


  因此,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入手,既要看到多种经济成分对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客观影响,更要看到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关系对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决定性影响,自觉遵循从经济关系中凝练价值观念的根本路径,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关系中凝练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社会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之外的多种经济成分,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固然有其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价值,但它们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它不仅主导和制约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而且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并且是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相适应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关系社会化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公有化的程度也会相应提髙,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从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出发,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要求,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只能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集体主义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而共同富裕又是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表达。所以,无论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还是发展趋势来看,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把集体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


  2.精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是目的,凝练的目的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练出来以后,还要进行培育,只有精心培育,才能得到有效弘扬。培育的过程是将核心价值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认同和本质力量的过程。人们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其对核心价值的认同程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的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被认同,需要一个“培育和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主导价值被社会接受,往往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弘扬、从少数人认同和弘扬到多数人认同和弘扬的过程。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内化,既受社会现实经济关系的制约,又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核心价值的培育、内化和形成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过程,客观存在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经济关系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在培育、内化和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价值多元时代,一个人选择、接受、形成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价值判断能力的高低。培育既是有组织地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对人们的主观认识施加价值影响的过程,又是有组织地教育人们能动地认识和适应环境,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念的过程。培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建构能力,使人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价值认知、认同和内化的自觉性,形成坚定的价值立场和创造性的价值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有赖于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价值教育。价值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形态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现核心价值传播与培育的重要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纳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社会各个方面。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社会现实、人们工作和思想的实际结合起来,与培育、树立、宣传、学习各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在分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全国先进典型和学习身边的典型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结合起来,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并在潜移默化中确立、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渐形成清晰、稳定、正确的社会价值共识,并自觉将集体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当然,培育并不是否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是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以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培育,在多元中突出主导,在多样中寻求统一,在多变中把握方向,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


  3.注重价值交锋中的价值引领


  当今世界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相互交织,使价值的分化、差异、分歧和冲突不断加大,现实社会尤其是互联网上不同价值的激荡和交锋日趋激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不能忽视各种价值相互碰撞和相互激荡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观念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当前人们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形式,拓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形成了没有地理国界范围的空间,冲击了国家的核心价值主导能力。网络空间是各种价值碰撞和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和新型平台,价值存在不再止于地理疆域,而取决于“信息疆域”,也就是价值存在的空间取决于国家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所能达到的无形空间。“信息边界”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的兴亡?。当代社会,没有一个国家会忽视价值引领和思想领导的先导作用,“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并已将这种斗争延伸至网络空间。网络对人们的思想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在一定意义说,谁掌握了网络主导权,控制了网络话语权,谁就取得了价值传播的制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必须能够适应各种思想、价值激烈碰撞这种现实,在承认多种价值存在的现实性的同时,重视网络的社会表达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情绪,敏锐地感受和把握由社会各种矛盾引发的种种社会事件背后的价值问题,特别要警惕西方打着信息自由、网络自由的幌子,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传媒优势和话语优势,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念。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我们的真话来揭穿资产阶级的‘真话’,并使人们承认我们讲的是真话”毛泽东指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④因此,在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冲突,特别是互联网成为价值交锋的主战场的情况下,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与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展开交锋,我们要勇于面对和积极参与这种价值交锋,与西方社会的价值渗透及干扰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各种思想观点,开展积极的、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和价值交锋,并在这种交锋中自觉进行价值比较、判断和引领,从而在与各种错误价值思潮的鉴别和批判中牢固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


  4.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要内化于心,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认同,更要外化于行,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在于践行,而只有真正践行,才能切实有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键是要坚持以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在服务祖国人民、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核心价值的自觉认同,另一方面是制度的约束。通过价值自觉与价值约束的结合,实现价值践行效果的最大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既要激发人们价值自觉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制度在价值矛盾和冲突解决中的规范作用和价值选择行为的养成作用。价值自觉使得人们的价值实践活动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人们作为价值的主体,因其所处的地位、受教育的程度及其认识水平的不同,价值自觉的程度不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际表现也不同。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用社会先进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共同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须自觉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胜过一打纲领。邓小平曾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兴国铸魂的战略工程。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知行统一,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这项战略工程的成败。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让大多数人们信奉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因此,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循和深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上一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窥

下一篇:“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