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13 13:5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基于发展背景、思想观念及人员素质等原因,暴露出当前在其快速成长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异常严重。这不仅败坏了企业的形象,阻碍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大大阻碍了社会主义诚信经济体系的构建。因此,系统地分析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的现状,并探索出现阶段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是迫切需要的。


一、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及其危害


(一)当前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


1、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基本的伦理观念。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员工,基本的道德素养缺失。如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做到公私分明,利用手中的权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饱私囊,将国有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有的则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手段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获取高额利润。同时,部分员工缺乏纪律习惯,伦理观念薄弱,怠工、随意损公司财务、脱岗旷工等现象较为突出。另外,从国有企业下岗转移过来的员工思想保守落后,对新企业的制度和纪律不适应,工作懒散、团队意识差等,极大地腐蚀着企业的机体,对企业现代精神与文化的构建极为不利。


2、企业非人性化管理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作作风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唯我独尊、“我说了算”的“霸王式”伦理作风,同时不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企业不能给员工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忽视员工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员工的思想浮动,前途迷茫;甚至一些企业随意压低或拖欠工资,从而造成企业与员工的离心离德。而在劳动条件上,企业不注意优化工作环境,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缺乏防护设施,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3、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理应有清醒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中小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为了追求一己私立,不惜破坏国家各项经济制度,对社会责任忽略不计,常常偷税漏税,逃避社会责任。如为了骗取国家的财政补贴,把自己的非环保型产业项目作为环保产业项目报上去,骗取大量的补贴。在生产上,假冒伪劣产品、有毒产品频频被曝光;在营销上,对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采取回避态度等;在生态环境方面,则通过夜排等方式污染环境。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屡见报端。


(二)道德失范的危害。中小企业伦理失范正在成为危害社会的大毒瘤,它对企业自身、社会及自然环境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1、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若让伦理道德问题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就失去了增强企业声誉、积累企业无形资产的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此外,企业内部伦理关系混杂,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欺诈,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人性化缺失,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倒闭风险剧增,这样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就会大增。


2、败坏社会风气,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中小企业伦理失范将导致社会风气恶化,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信奉“官商经营”、“红顶商人”,“权力寻租”现象屡禁不止,大搞权钱交易,使企业间失去公平、公正、合法的竞争环境,社会平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将大大不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


3、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不断被污染,人类生存空间被迫缩小,导致人们身体健康恶化;此外,大量矿产资源被掠夺性开采,土地被挤占或抛荒,河流被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一纸空文。


二、中小企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偏差。中小企业由于固有资本少,容易产生经济利益上的短视行为。许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将造成产品成本增加而违背利润最大化原则。为此,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置良心道德于不顾,在生产和经营中偷工减料、骗取国家补贴、经营细菌超标的产品等,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的企业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甚至通过歪门邪道搞关系、走后门,腐蚀国家干部,这不仅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增大了国家惩治腐败的成本,而且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更进一步说,这种只要企业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错误做法,使得一些企业对伦理道德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要求讲究企业伦理对立起来,看不到伦理建设给企业能带来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反作用,是错误的认识,最终必将陷入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二)体制改革滞后。政策的缺位产生了伦理陷阱。秩序制定的滞后使中小企业行为偏向于非规范化的操作。企业在政府尚不能涉及到的或力度不够的领域,受“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思想影响,违背道德、违背政策的行为随处可见。三角债、两本账、“小银行”、假破产等,还经常打打“擦边球”。可见,体制上的改革滞后造成秩序的滞后,而秩序的滞后又促使中小企业偏向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可非规范化操作方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良性发展,只有在规范性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如道德、习俗等)共同约束下,企业才能健康成长。


(三)价值导向错误。唯利润论是产生中小企业伦理失范现象的根本性导向原因,但企业生产唯利润的价值导向是应该批判的。“目的论”的存在导致了手段上的非道德性,盲目地以单一经济目的来释解手段,使手段在价值导向上受到伦理的责难也是自然的。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性的价值观是转轨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易于混乱的经济根源。


三、加强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外部建设: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加快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为了弥补法律上的漏洞,政府应将紧迫的企业伦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刚性手段强制性地使企业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不遵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危害的中小企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


2、强化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社会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对其行为进行监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在经营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应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企业的行为,恪守企业伦理道德底线,从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


(二)内部建设: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伦理道德建设


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伦理文化。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整个员工群体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企业凝聚力所在。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以牺牲道德代价来牟取短期利益,要以员工为本、以消费者为尊。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处理好企业与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间的关系,有效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防止道德滑坡现象的产生。


2、提高管理者伦理道德素养,发挥率先示范作用。管理者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其伦理道德素养决定着企业的性质和风格。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学习、实践、内省等途径加强自身理论知识,提高伦理道德素质的修养;此外,管理者还要牢牢把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条主线,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员工,真正体现员工个人的自我价值。


3、重视员工伦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自觉性。对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使企业伦理理念得以转化为员工的内在品质,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环节。员工的伦理教育培训不应该是呆板和枯燥的,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道德情感、信念和责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伦理的认识和履行伦理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作者:王文松

上一篇: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农村学生伦理道德

下一篇: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