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文教资料

美国文化知识及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12-09 21:27


  托福考试作为一项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标准化测试,是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而其中的听力部分一直以来又被认为是托福考试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从内容上归纳总结出听力试题中频繁考查的美国文化知识,其次从知识背后的文化现象对比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希望对今后的托福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随着近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增加,托福成绩成为这些学生申请著名大学的“敲门砖”。众所周知,托福考试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考生将托福听力神话为“得听力者,得托福”。然而在托福“神话”的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应付”语言测试的答题技巧和套路,更有美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映射。

  2000年,ETS首先在托福听力中引入了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是80年代以及90年代托福听力考试中从未涉及到的。鉴于托福听力特殊的答题模式(考生在听完材料之前是看不到问题的),相对于通过阅读部分来考察考生的美国文化知识来说,听力部分中首次涉及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无疑加大了考试的难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托福听力中的历史文化知识

  关于美国教育史知识的考查。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听力中,美国教育史是ETS出题中心“钟爱”的一个领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托福考试所考查到的美国教育史知识很多都会涉及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2006年11月19日的托福考试听力为例,其中就曾在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JohnDewey的教育理论,该段听力材料讲到JohnDewey的理论是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其还亲自建立学校来实现自己的理论。由于过去美国学校教授给学生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Dewey则指出要在实践中学习。又例如在2010年4月以及5月的托福考试中,连续两次在听力部分涉及到了美国教育史知识。2010年5月的听力题目是通过听力材料中的一位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ThomasJefferson生平的讲解考查考生的;同样2010年4月的托福听力也都不同程度地考察了“美国独立战争到内战时期的美国教育史”。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托福考试实际就是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准备的。而对于准留学生们来说,其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以后的留学生活中尽快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以及教学内容等,ETS显然已经为考生们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试题中,尤其是2005年后的新托福试题中,加大了对美国教育史的考查力度,尤其是在听力部分中更是提高了美国教育史知识的考查比例,通过托福考试中所涉及到的美国教育史知识让考生逐渐认识到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习惯等,从而帮助其尽快适应将来的留学生活。

  关于美国文化史知识的考查。美国文化史也是托福听力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的一个领域,06年、07年、08年以及09年托福听力中都涉及到该考点,尤其是06年的托福听力,更是5次涉及到“内战到美西战争时期的美国文化史”背景知识。比如06年4月与06年10月的托福听力部分就都相应涉及到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艺术活动的支持,主要讲述了美国政府起先并未支持艺术活动,但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却转变了态度,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人民接触艺术的机会,并且美国各个州也都纷纷成立了支持艺术的机构;再比如06年2月以及3月的托福听力也都相应涉及到了对该段时期内美国文化史知识的考查,在听力材料中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雕塑文化发展历程,并且通过美国著名的总统山与自由女生像为例指出美国雕塑的文化含义往往超越了原本的含义等等。

  关于美国城市史知识的考查。在托福考试中加大对美国城市史的考查力度可以更好地检验考生对美国各方面知识的认识,因为美国在城市史研究的专题方面涉及面颇为广泛,不仅包括对城市化的研究,还包含移民问题、城市规划、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和宗教、城市政治与决策者、老工业城市的兴衰、各大城市的比较研究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比如2010年的4月的托福考试在听力材料中考查了美国首都城市的变化以及发展问题,并且该听力材料是通过真实模拟大学教授讲课的场景,为考生介绍了美国费城与华盛顿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因此在托福试题中加大对美国城市史知识的考查力度有助于全方位地检验考生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

  2.托福听力中的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首先,托福听力中的lecture形式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不同于中国的“满堂灌”形式,美国课堂上的气氛更加的轻松自然,老师有时甚至手捧一杯咖啡坐在桌子上与学生以闲聊的方式教授课程,学生也可以随时打断教授的讲课,提出质疑或补充说明,而教授也会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解并作出回应。

  其次,美国学校里的课外答疑(officehours)其校园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教师一般很少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或是辅导,而在美国校园,学生可以在规定的答疑时间与自己的教授预约时间,而这样轻松随意的气氛更有益于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交流。

  除此之外,美国校园里的社会等级也不像中国校园里一样“森严”,这一点渗透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浸润。比如学生可以在课上随意打断教授的讲课,学生与教授之间直呼其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毫无等级差异感等等。而这样的文化环境也正体现了美国所谓“人人生来平(Everyoneisbornequal)的建国精神,其文化现象的背后也正是我们需要体会的文化理念。

  3.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一个学习者如果弄不懂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完全掌握一门外语。而比起阅读,通过听力部分考查文化知识更能使考生深刻地理解文化的特殊意义,从而使申请者更加快速直全面地认识美国文化。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探究ETS的出题意图的同时,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探究托福考试的意义所在——透过语言现象本身使学生浸入到目的语文化的环境中。所以,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摒弃过去“教授如何考试,而不是教授语言本身”的偏执思想,通过文化的浸润使学生透过语言体验文化的意蕴和差异,不仅使申请者顺利通过语言能力测试,而且帮助其平稳度过文化冲击期(cultureshock)这才可谓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上一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政治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