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21:28


第1篇:《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课程以真实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必要的过渡。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发布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助性实验准备及预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第2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探讨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检验士)是中职检验学生毕业后的一次大考,而学生的首次通过率不高,积极性颇受影响。针对目前现状,笔者所在学校检验系自2010年起对2009级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并结合常规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与卫生资格考试更好地融通,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医学生检验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测试,是当前医务工作者获得执(从)业资格证书以及晋升职称的必由之路。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并统一合格标准,现今已成为卫生类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和内容[1]以及衡量医学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试金石[2]。按考试报名要求,检验专业中职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当年底报考,次年的5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因为他们已经毕业离开学校,无法参加统一集中的复习培训,而只能以个人自学为主的复习方式应考,所以,教师在学校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要点、复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则显得格外关键,甚至能决定考试的成与败。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实践与资格考试的衔接与融通。这也是笔者所在院校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点。

  1改革背景

  1.1政策背景

  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卫生事业单位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1]。无论“身份管理”或“岗位管理”,管理的依据和支柱都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卫生资格考试而获取的相应证书。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学教育要逐渐适应相应的资格考试。不仅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更新人次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三注重”--注重深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3]。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索,引导他们成才--成为医德高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原本高深而平凡的医学知识成为学生进步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让所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劳动、学习、交流中活跃起来,促进他们智力、道德、情绪和审美的发展[4]。

  1.2课程背景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不仅是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资格考试的核心科目,更是一门在实践中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侧重于实验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方法评价等。在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及用药、疗效判断、临床决策等方面对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的依赖程度大幅度提高[5]。生物化学检验在检验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越重要,在检验技术资格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与廖奔兵等[6]人的报道一致。教师该如何教育学生从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技能及人际沟通等方面逐渐适应临床工作,使临床医生更加信赖检验结果、检验手段,以便更好地诊治疾病?——这需要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2教学改革实践

  2.1以资格考试为导向,调整教学重难点

  笔者所在系教师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我系现用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比对分析,并根据考试大纲调整了2009级及以后检验专业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如增加了教学大纲中没有的胰岛素代谢、脂蛋白受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微量元素等内容,适当减少了光谱分析技术、电泳技术原理等的授课课时,以最大程度上和资格考试相适应。

  2.2模拟案例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与临床对话意识

  因本课程与临床结合紧密,笔者在授课时从书籍、网络上寻找相应的案例作为前言引导学生“入戏”,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再经分享、讨论,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当讲述标本采集与处理时,教师会搜集临床各种不恰当的标本收集或处理方式,让同学们在感叹他人的粗心大意时给自己上一堂印象深刻的课,明确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加强与临床沟通;在讲述酶类测定时,笔者再和他们分析各种异常的实验结果,从而加深他们对实验项目测定的影响条件的认识。大多案例牵涉到不止某一方面的基础或专业知识,教师希望通过模拟案例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并初步形成与临床对话的意识。

  2.3结合操作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今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卫生事业单位对检验工作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基层医改地不断深入,中专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面对日趋逼近的就业因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大打折扣[7],焦虑和迷茫可见一斑。为正确引导学生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笔者所在院校已发文,将技能竞赛常规化,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他们动手频数和时间。鼓励学生以小组实验的方式自行检测相关仪器的实验数据,确定分析仪器的准确度和限性,了解实验室多台分析仪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同时学会自我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考核改革实践

  3.1深入研究资格考试大纲及真题,建立学院内部专业题库

  笔者在研究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相关性的同时,认真揣摩多年的资格考试真题,以真题中的考点和题型为蓝本,举一反三,建立自己的专业题库。既免去了反复命题的繁琐,也因随机抽题组卷进行考核,充分保证了公平公正,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目前,题库正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中。3.2仿真考场,平时训练学生应对大考的平和心态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检验专业的考试科目,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授课。每次的段考或测验,教师都会编排大量的仿真试题,让同学们在考场要求、试卷题型与资格考试完全一致的模拟考场条件下答题,并及时进行解答。经过一学期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基本适应考试环境、试题类型和解题方法,有效地巩固了前期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为同学们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帮助他们提前熟悉资格考试的考场及题型,有助于形成平和的心态。

  3.3点-线-面命题、讲评试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教师抽题组卷外,笔者也尝试学生自行命题,以小组为单位审核,再以班级为单位确定最终题型。不同班级之间交换试卷进行测验,相互考核,以进一步考查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考核结束,教师或学生宣布正确答案,同学们对照错题再做,直到正确为止。若有疑问,则由个别同学上讲台叙述或写下分析过程,台下同学再次点评、提问,教师解答。最后教师总结容易失分的题及失分原因以及今后解题思路(图1)。通过这样自我判卷、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对他们的主动学习和与同学沟通合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图1点-线-面命题、讲评示意图

  4改革评价及展望

  笔者所在院校首次于2010年在2009级检验专业学生中实施具体的改革举措。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三年来,实习单位的反馈数据、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显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基于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融通的教学和考核改革是成功的,可以更加深入地推广下去。

  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全国性的考试,没有合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具体有效的数据统计来支持“成功”说法。而且检验专业的学生均是毕业后一年才参加考试,即使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最真实的情况。

  所以希望将来检验专业的资格考试也能如同护理专业那样,报名和考试都能于学生在校时进行,并有官方机构对各个院校、医疗卫生单位的考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公布。既有助于卫生事业单位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也更加有利于医学教育者实施相关改革,最终共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上一篇:生物化学综述教学实方法(共2篇)

下一篇: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