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12-12 01:50

  摘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完善的预算会计做基础。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面更加不可缺少预算会计的参与。随着经济环境的愈加复杂,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水平可以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助力事业单位发展。本文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出发,剖析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


  (1)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是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专门会计,服务于我国各级政府,协助财政资金的顺利拨付使用与监督管理。与其他专门会计相同,预算会计的计量单位也是货币,工作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与监督。我国的预算会计目标可以分解为三级――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中级目标是灵活运用资金,完成财务管理要求;高级目标是完成行政管理的服务责任。


  (2)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特点。企业的预算会计较为成熟,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之相比有一定的区别。第一,表现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通常是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虽然可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当中进行选择,但多数还是采取收付实现制。第二,会计核算的要素构成不同。企业的预算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和利润。而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则是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第三,表现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的会计的核算内容通常不涉及成本核算,也不包括利润分配等核算。


  (3)事业单位会计运行的现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变化较大,而且经济环境的愈加复杂也对事业单位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部门内部因素。一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不足。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预算会计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分支,也同样需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以人才储备夯实业务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工作缺乏高素质人才的从业者。同时,对岗位的继续教育学习工作并不完善,导致后续力量无法提高,阻碍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发展。二是预算会计信息真实性待提高。一方面,事业单位现行的资产负债核算方式不科学,不能真实充分的反映现实情况,不利于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核算时,主要针对的是债券投资和对外投资的原始成本计量。但随着经济业务的逐渐增多,权益性投资的核算也不容忽视。否则将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情况不能有效反馈,同时还会导致净资产虚减,影响投资管理。三是预算会计报告透明度不够。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提供的会计报表并不全面,仅提供了预算的收支情况。对事业单位的债务信息、资产状况等财务信息并没有详细的反馈,因此无法得知其财务风险项目和经营成果。此外,会计报表的设置不能贴合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信息应用不顺畅,财务分析也就存在困难和偏差。预算会计报告的信息不全面、不详尽,也就影响了其透明度。四是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随着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由直接拨付给事业单位到通过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拨付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方式已经从单一货币资金到多元化转变。针对这种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进行相应的变更,才能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准确。否则,就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此外,在财政拨付的资金之外,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还包含了自身直接组织的收入。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更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会计科目设置调整,以便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在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摊销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具有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进行平均摊销;在不执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则一次性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在后者这种核算方式下,难免造成无形资产核算偏差。因此,需要科学的进行预算会计科目的科学设置,以避免核算偏差。


  (2)会计部门外部因素。一是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不紧密。预算会计的工作应该自下向上,由一线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需要上报到会计部门汇总,并制作预算。预算审批通过后,在执行阶段仍然需要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严格控制自身的资金支取额度,保证预算执行效果。因此,预算会计报告若想增加精准度和效果,需要单位全体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但事实上,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仍处于孤军奋战的情形下。各部门的预算制定并不是根据实际需求,而是根据往年“惯例”,使预算会计的工作举步维艰。二是预算监管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监管工作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监管力度重拳轻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表现在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审核不到位,给职权犯罪、贪污腐败的滋生留下了空间。其次,预算会计目标设置不科学,导致经济责任无法落实,公众知情权得不到行使。预算监管制度不完善,影响预算会计的执行效果。


  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度。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度离不开预算信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完善的预算信息体系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与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加强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可以更好的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促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2)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事业单位一直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权责发生制的推广普及越来越重要,因其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助于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同时,应注意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增设会计科目以及增设二级、三级会计科目,拓宽会计核算的范围。通过对会计科目的改进,完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


  (3)創新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创新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全面的工作,在全体部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应该注意财务管理的结构优化,尽可能的避免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与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离不开预算会计的目标制定。在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基础上,通过目标的管理与完成,实现科学化决策。


  (4)健全预算会计监督制度。预算会计的监督应贯穿预算制定、预算审核、预算执行等全过程,对预算会计进行全面的监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严格控制资金收支,避免超预算支出。实时进行跟踪审计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建立内部监督部门,逐环节、逐步骤进行监督管理。利用外部监督力量,增强监管的专业性与客观性。


  作者:李长山


  参考文献 

  1.张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3.徐玲.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7(01).(责任编辑:刘海琳) 

上一篇:Excel在预算单位会计实务中的日常应用

下一篇:试析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