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供给侧改革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创新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3-12-08 01:05

  摘要:从现阶段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感知到,不少作者在讨论供给侧改革时“只见物不见人”,即未能从人本原则和人文关怀上来看待因压缩产能水平而被分流员工的安置问题,也没有从经济学视角下来考察企业优化产能结构时的沉淀成本发生问题。为此,这些都应成为创新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模式的问题导向。创新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调整集团公司内部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技术组织形态,来实现“全员参与”和“行动自觉”目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创新;方案


  供给侧改革目标与传统需求导向下的改革目标不同,前者强调厂商对市场需求数量、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匹配性。厂商若要实现这一目标,便需要在压缩产能水平和优化产能结构上下功夫。而且,这两项工作将贯穿于“十三五”规划之中。因此,作为战略规划管理者必须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来把握企业的各项工作。从现阶段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感知到,不少作者在讨论供给侧改革时“只见物不见人”,即未能从人本原则和人文关怀上来看待因压缩产能水平而被分流员工的安置问题,也没有从经济学视角下来考察企业优化产能结构时的沉淀成本发生问题。解决分流员工的安置问题不仅是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减少社会不稳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然,企业过高的沉淀成本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因此,充分发挥战略管理會计的内在功能来助推以上目标的实现,便成为了当前创新该会计应用模式的逻辑起点。


  一、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内控的要求分析


  (一)闲置资产处置要求


  去产能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便是闲置资产的处置问题,这些闲置资产构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本物化形态的存在部分,所以若是闲置资产处置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制约微观经济面压缩产能水平的意愿。从会计成本视角来看,闲置资产在脱离企业生产环节之后,其仍然发生着固定资产折旧,并在仓储保管过程中将消耗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外,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闲置资产的使用价值也将逐渐消失。


  (二)分流人员补偿要求


  随着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制造业各企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主观意愿驱使下,下岗分流人员已经客观出现了。有识之士已经提出,需要避免出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而且中央对此也做了明确表态,即不会出现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失业问题。那么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以及去产能的步骤稳步推进之时,企业需要对分流人员进行补偿,而这里补偿可以分为经济和非经济两种方式。但在这里需要重视非经济途径的补偿方式,那就是优化和再造他们的人力资本结构。


  (三)固定资产重置要求


  这里的固定资产主要指代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而这些固定资产的造价是不菲的。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权衡问题,即固定资产重置将提升企业的单位工效以及提高产品生产品质。但固定资产重置又将消耗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这必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为此,权衡二者的利弊而建立起科学的投资重置道路,则成为了这里的要求。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其效果不仅取决于企业场地空间的大小,还取决于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份额。


  (四)市场信息调研要求


  在线下市场渠道中企业不仅需要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还需要把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前者有助于建立起合理的优化产能结构的策略,后者则有助于洞察市场需求数量情况来决策产能水平。为此,这也构成了企业内控的要求。


  二、分析导向下战略管理会计功能定位


  (一)助力闲置资产处置


  对于闲置资产的处置需要重视其经济价值的实现,而经济价值的实现便需要将其配置到生产环节中来。再者,对闲置资产进行仓储保管也构成了处置的主要模式。对此,战略管理会计所要发挥的功能包括:第一,从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视角出发,规划出需要推出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进而为接下来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形成对接。第二,在挖掘闲置资产的经济价值时,重视建立其闲置资产的配套保管机制,这就与资产盘点相联系了。


  (二)助力分流人员补偿


  企业分流人员将随着去产能的步骤而同时产生,所以需要从战略层面来建构起助力解决分流人员问题的补偿机制来。前面已经提到,补偿机制需要从经济和非经济方式上来设计,那么战略管理会计在这里的功能包括:第一,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设计出动态可操作的薪酬补偿方式,诸如对买断工龄所需重要参数进行测算。第二,对部分分流人员进行人力资本结构再造,则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培训系统,所以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在培训项目预算统筹上起到管理功能。


  (三)助力固定资产重置


  固定资产重置不仅是一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也是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由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可定位于:第一,从战略层面为企业固定资产筹措资金提供方案,并在管理职能驱动下建立起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第二,连同生产技术人员,从企业的技术组织形态出发来确认特定固定资产重置的必要性,以及用技术改造来替代固定资产重置的可能性,并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建议。不难看出,有效发挥上述两项功能,将能对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成本实施科学控制。


  (四)助力市场信息调研


  市场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第二,消费者集团的需求偏好信息。从传统视域下来看待上述调研主体,一般认为是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但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在市场信息分析和转换上,为市场部门提供更为具体、生动的提示。


  不难看出,以上从四个方面所做的战略管理会计功能定位,紧密围绕着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其中的定位涵盖了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聚焦课题的研究思路,以下在构建应用创新方案时仍主要在微观范畴内在进行讨论,这样也能在企业的能力范围内在实施创新工作。


  三、定位驱动下应用创新方案


  在减少财务人员的人力资源转换成本的目标驱动下,需要改变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即将项目开发专业人员纳入到预算管理团队中来,从而来弥补财务人员在项目开发知识上的短板。为了规避利益方的关系型影响力的干扰,项目开发专业人员可由集团公司在第三方机构中聘请,如咨询机构。在集团内部引入招投标机制,倒逼项目小组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这些措施中可以感知到,其中并没有改革项目小组的组织隶属关系(改革成本较大),而是借助集团公司内部的体制机制优化,来增强项目小组的市场地位。根据项目开发的规模可知,需要根据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分别预算,然后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施流程考虑社会成本问题。因此,在编制人员的组成中应包括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集团公司内部的法律事务处的专业人员。项目小组在集团公司财务章程下有权自主支配项目开发资金,并且在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开发任务后,结余资金按比例或全部作为项目小组成员的绩效奖金。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设置财务人员蹲点联系制度,且联系周期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将财务人员与项目开发联系起来,这样就厘清了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范畴,从而在绩效考核机制下必将增大财务人员对事后管理的重视。对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评价,应尊重事实并在经验和弹性下给予综合考察。只要这样,才能对财务人员和项目开发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改革“刑不上大夫”的做法,既然董事会在项目决策上出现了战略失误,那么董事会相关人员便需要对此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才能倒逼公司层面的全面预算管理更具执行力。


  总之,优化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组织资源,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优化的重点,而聚焦这一重点来实施优化努力。“结构性调整”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那么这也就成为了优化的重点。那么该怎样理解“结构性调整”呢。简单来讲,通过调整集团公司内部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技术组织形态,来实现“全员参与”和“行动自觉”目标;同时,以最小的转换成本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因此,这里的核心工作便是创新技术组织形态,来优化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新应首先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系统,而这在本文中便指向了技术组织形态。只有在优化了生产关系系统,才能使生产关系与提高后的企业生产力形成匹配。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


  辨证的来看待本文对战略管理会计创新研究的不足,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还应重视以下问题:针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约束机制所起到的功能未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正面价值,如确保固定资产重置项目资金用到实处,并能遵循“产出、投入”最大化的原则。从集团公司现有的约束机制来看,则主要采取两种:第一,根据财经法规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来监管项目资金的配置情况;第二,根据项目开发的进度,分阶段委派专人到项目处进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因此,今后将在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监管和人员检查等方面进行研究。


  五、小结


  本文认为,不少作者在讨论供给侧改革时“只见物不见人”,即未能从人本原则和人文关怀上,来看待因压缩产能水平而被分流员工的安置问题,也没有从经济学视角下来考察,企业优化产能结构时的沉淀成本发生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对战略管理会计创新方案进行设计时,应侧重通过调整集团公司内部与全面预算管理有关的技术组织形态,来实现“全员参与”和“行动自觉”目标。


  作者:郭胜伟

上一篇:浅议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及建议

下一篇:探讨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