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东盟国际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0 23:26

  “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广西区积极发挥位于“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的优势,拓展“两国双园”模式,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先进制造基地建设,推动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参与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主轴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深化扩张东盟产业园区合作,加快东盟国家经济走廊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特别急需熟悉东盟国家文化的、能够适应东盟国家会计制度的、掌握东盟国家语言的专门会计人才,对面向东盟国际方向开设的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東盟国际会计专业概况

  (一)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状。2007年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创新实验班。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熟悉东盟国家会计理论、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掌握东盟国家语言以及东盟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财务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能在中国-东盟合资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的专门人才。然而,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体现出与普通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方向与种类方面的明显差别,同时还出现了到东盟国家企业就业的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地会计文化制度的现象。


  (二)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特色。广西财经学院设置东盟国际会计专业时就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符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产业发展需要的,在中国-东盟的合资企业中精通会计、审计业务,掌握经济贸易、会计制度与准则、法务与税收制度,并精通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能够熟悉东盟文化习俗和市场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可知,它很鲜明地要求学生具备三方面能力与特点:第一,不仅要掌握国内会计、经济贸易等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东盟国家会计、经济贸易等专业知识;第二,掌握东盟国家文化的同时能够运用文化眼光洞察东盟国家企业与市场发展的规则;第三,能够精通并使用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在东盟国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然而,实际的专业教育产出显示,大部分学生并没能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也没能很深入地了解并熟悉东盟国家文化。


  二、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存问题分析

  (一)缺乏有关东盟国家的文化课程。以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2013级课程设置为例,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泰语、商务泰语、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东盟企业会计比较、中国东南亚税制比较、中国东南亚金融比较、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相比同年级的普通会计专业而言,该专业所学知识除了多学一门泰语及东盟国家的会计、税制、金融、自由贸易区规则外,其他的专业知识与普通会计专业学生基本一样。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涉及到东盟国家概况与文化的课程,只是简单地依靠基础泰语和商务泰语给学生传递东盟国家的概况与文化知识。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其生产与发展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各国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不同。学生对东盟国家概况与文化制度的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东盟国家会计文化与制度的认识存在缺陷。


  (二)缺少与东盟国家有机衔接的教学方式。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一直是沿用“3+1”国内外联合模式,即国内3年学习,国外1年学习,国内外学习都涵盖专业的课程学习。以广西财经学院2013级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为例,在2016年6月全班同学集体前往泰国暹罗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国外课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映无法适应对方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国内的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以中文为载体,采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理论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固定在特定的教室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考核方式大都采用书面测试的方法衡量学生成绩。相反,在泰国的课程教学中,泰方教师大量转换教学场地,倡导深入企业公司实践与校内理论讲授相结合,课堂上使用案例、座谈、沙龙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采用泰语和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大量采用实践论文与理论测试作为课程考核的模式。3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国内的模式,突然转换为具有巨大差异的国外教学模式与方法,且使用泰语与英语双语教学,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并接受,造成学生专业学习效果不佳,国外学习成绩下滑。


  (三)缺少双面型师资。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双面型教师是指既精通东盟一国或者多国语言,又精通专业会计知识,能够使用东盟国家语言承担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具备双层知识与能力的教师。目前广西财经学院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尚无既精通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又精通会计知识的双面能手教师。因此,东盟国际会计专业依然采用外语教师教授外语、会计教师教授国内会计专业知识的单一不相融合的教学师资体系,一方面导致学生在面对用泰语或越南语表述会计专业知识时不知所云,教学质量与效果不高,另一方面致使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知识体系难以构建,没有凸显东南亚特色,学生就业于东盟国家时难以适应当地企业的会计体系。双面型师资力量的缺乏是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面临的难题,更是东盟国际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三、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改革对策

  (一)优化课程结构,增设东盟文化有关课程。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制约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影响到会计活动。因此,需要结合面向东盟贸易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按照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融入更多的东盟文化相关课程,如:东盟会计发展史、东盟民俗文化、东盟商贸文化、东盟企业文化、东盟会计文化、东盟道德文化、东盟礼仪、东盟国家概况等,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丰富学生东盟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用文化的视野更深层次地认识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经济准则。


  (二)改良培养模式,融合国内外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采取了“3+1”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教学与国外教学不相融和、互不接轨,学生前往东盟国家学习专业业务知识的时间短、压力大,造成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接受国外的教学模式。为此,在培养模式上应进行改良,学校应在学生入校时进行东盟实验班人才选拨,与此同时延长国外修读至2年,让学生充分了解东盟国家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同时有较长的时间对国外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适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充分利用在国内修读的时间,定期邀请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给该专业学生上课,定期开展国外远程视频教学,开设东盟国家语言会计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关注东盟国家的教学方式,同时督促国内教师学习国外教学模式,力争国内外教学方式方法相融合,使学生在出国前熟知国外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师资素质,培育双面型教师。双面型教师队伍是培养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核心与关键,也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在职教师,可选派英语基础较好或精通任何一门东盟国家语言的专业教师前往东盟地区进修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理论水平,回来后可以将有关东盟国家的贸易或会计知识融入于日常语言教学中。另一方面,选派会计专业教师前往东盟国家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实践锻炼,采用实践的方式增进其东盟国家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东盟国家的会计制度,回来后通过教学分析我国会计制度与东盟国家会计制度的差异,方便学生对比掌握。提高师资素质,培育双面型专业教学团队,有助于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四、結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加快建设,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问题愈加明显,教育教学改革也越显重要和迫切。因此,需要针对东盟国际会计专业现存的“三缺”,即缺乏有关东盟国家的文化课程、缺少与东盟国家有机衔接的教学方式、缺少双面型师资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接轨东盟国家教学方式,深化改良师资结构,从而使培育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大时代背景的需求、专业特色更鲜明、发展后劲更持久。S


  参考文献:

  [1]路一凡,王轶英,曹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会计国际化趋同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05).

  [2]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06).

  [3]万俊敏,黄沫.广西区东盟外语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

  [4]李保婵.浅谈高校对东盟会计人才的培养[J].财会研究,2008,(12).


  来源:商业会计 2017年12期

  作者:黄俊霖


上一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建议全球范围内

下一篇: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多维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