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3-12-10 23:09


  一、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特殊性的实体,既不同于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同时兼具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部分特征,一方面,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一定政府福利职能,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国民体质的使命;另一方面,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医院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公立医院正常运转所需各种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财政补助和上级拨款已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己成为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简称“新医改”,旨在改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减轻公民个人医疗负担。按照系统论的要求,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它服从和服务于医院整体目标;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又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它要严格遵循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已逐渐渗透到管理和运营的各个层面。财务管理目标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合理认知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实现途径,不仅仅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实践环节的必然要求。


        二、文献综述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医院财务管理领域进行了研究。林芳认为,在我国,非营利性医院主要由政府卫生部门主办的医院组成,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谋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最少的成本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张慧英,李增笑,刘千认为,在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基于社会责任观视角的医院理财目标当属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杨金荣,马兵认为,合并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有: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获得管理协同效益;获得国家政策效益;承担社会责任。郭燕芳认为,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医院业务收支结余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纵观学术界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研究者试图一步到位为公立医院找到一个科学、准确、全面的财务管理目标,忽略了公立医院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二重性所带来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新医改”背景下,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划分为短期现实目标、中期规划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三个维度,有利于公立医院在保证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履行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一)短期现实目标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短期现实目标是:实现资本结构优化,控制财务风险,追求合理利润。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短期现实目标是公立医院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的竞争实体,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己无法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资中的财政补助所占比例己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80%下降到20%甚至更低的水平,注重经济效益已成为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公立医院应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使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合理水平,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寻求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的最优组合点,以较少的资本成本和较低的筹资风险筹集所需资金。同时,应注重降低财务风险,依据行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保证公立医院资金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为实现合理盈利,公立医院应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认和准确计量医疗服务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分析各项成本的组成,针对医疗成本和费用构成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合理盈利,从而奠定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

  

  (二)中期规划目标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中期规划目标是:提高公立医院的持续盈利能力,积蓄发展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要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医院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能源等物资的价格上涨,医务人员、勤杂人员的工资等人力资源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医疗难题的出现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新的挑战。财政拨款己无法满足公立医院引进尖端医疗人才和先进医疗设备的需求,长此以往,会导致医院辐射范围内的社会服务需求下降,前来就医的患者会不断减少,进而会导致医院财务收不抵支,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公立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提供社会福利的职能将无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便无从谈起。

  

  (三)长期战略目标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以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履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体质的社会责任,彰显人文主义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福祉是国家设立公立医院的根本目的所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活动要紧紧围绕其长期战略目标展开,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与资金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患者就医成本,不断研发、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切实履行公立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实现途径

  

  (一)实施动态财务管理

  

  动态财务管理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静态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的,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盈余管理。公立医院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医院正常运转和提供各种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新医改”背景下,为保障公立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依据资产的具体形态和特点,完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对公立医院资产采取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全程化管理。第一,根据实际需要采购医疗设备,减少设备闲置,这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治本之策。第二,建立公开招标采购制度,严格规范招标过程,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公立医院以最低的成本购置所需的资产。第三,实施资产定期盘点,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融资管理、质押管理和投入产出绩效考核制度。“新医改”背景下,财政款项无法完全满足公立医院发展需求,公立医院可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负债经营。不同类型的借款,其资本成本、借款条件、可使用期限和借款风险等均不相同。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筹资工作的重点应是:以较少的筹资成本和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取医院生存发展所需资金。盈余管理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因素。公立医院盈余与医院收支状况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的主体,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90%以上。公立医院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为保证合理盈余,加强医疗服务成本、制剂配制加工成本、药品采购和销售成本的控制和核算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公立医院在核算过程中应坚持分级核算与项目成本核算并重的原则,注重院级成本核算可有效反映医院整体层面上的成本效益情况,做好部门、科室成本核算则便于评价公立医院内部各部门、科室的收支状况;以各个独立项目为单位实施成本核算可为各项目成本计量和服务定价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完善网络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为形势所需。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的新举措,会极大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依托网络化财务管理平台,医疗服务价格与药品价格由计算机自动划价、统一结算、准确及时入账;采用基数定额方法,计算机会根据病床数、病床使用率和各病床位收费标准自动统计医疗收入;实时统计药品的进、销、存状况,合理安排药品购销,依据药品进价与进销差价率,统计药品销售收入;运用财务核算软件,采用因素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分析各科室及全院月、季、年成本及收入情况,对预决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并以此作为公立医院各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可通过财务分析软件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结合区域医疗资源分布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为医疗设备更新论证和重大投资决策提供支持。为此,公立医院应做到:第一,依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升级、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软件,培养、引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第二,定期检查财务核算软件的漏洞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化网络安全,保证财务核算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第三,建立网络应急管理中心,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给医院和患者带来的损失。

  

  (三)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

  

  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指的是通过编制预算,对医院内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分配、控制、调整、考核,确保各项医疗、科研任务顺利实施,完成既定目标的综合管理活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为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应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原因如下:第一,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为全国医疗市场的竞争实体,强化预算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体制的内在要求。第二,财政补助和上级拨款增加额远不及医院资金需求增长力度,强化预算管理有助于增强公立医院资金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需求总量的缺口。第三,“新医改”背景下,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公立医院资金持有量和流动性增加,经济活动形式更加复杂多样,严格执行全面预算与计划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近期工作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的实现。

  

  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公立医院应做到:合理选择基期数据,剔除偶然影响因素,在科学、全面预测本期影响各项医疗收支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医院年度财务预算,兼顾常规医疗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突出重大投资项目或专项资金计划,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公立医院年度财务预算与年度计划编制完成之后,应严格执行,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和购置及大型基建修缮计划,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未列入预算的支出财务部门应拒绝付款,超出预算额部分应根据实际医疗需求进行调整,论证通过后财务部门方可付款。医疗设备重置后,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应及时对设备经济效益进行记录、审核和评价。

  

  (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为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收益性,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制度是事物有序运行的准则,“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可有效弥补业务程序中的漏洞,保障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反映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降低财务风险,使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有效实现。

  

  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公立医院应做到:第一,加强公立医院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依据“新医改”精神,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医药行业先进管理经验,细致查找内部控制制度的“真空地带”从细节层面上完善包括固定资产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票据审核控制制度、医药收入与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审核与控制制度在内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第二,建立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公立医院应合理划分财务部门各岗位职权,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资金及票据进出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及制约,确保财务安全。第三,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同时辅以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保证财务决策机制科学、合理、高效。

  

  (五)完善医保资金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迅速扩大。“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保患者所占份额逐年扩大,医保资金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公立医保定点医院既要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又要面对新增加定点医院和药店分摊有限的医保基金的压力,完善医保资金管理成为公立医院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举措。

  

  完善医保资金管理,公立医院应做到:第一,医院财务部门应在遵循医保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医保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医保资金管理流程。第二,为加快医保资金回款速度,减少资金周转压力,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应在各科室设立医保专员,专项管理医保回款事项,积极配合医保中心工作,及时与医保中心就医保资金回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因公立医院自身问题引起的医保资金滞留。第三,加强医院内部对医保资金的监管与核对,保障专款专用。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应强化医保资金总账与辅助账的核对,严格执行每月、每季、年终对各科室医保资金的对账核查,杜绝资金挪用现象,确保医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医保资金利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新医改”背景下,面对医疗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程度己经成为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有效实现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也必将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作者:褚洪辉(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下一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