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发布时间:2015-03-19 11:19

  论文关键词:文献检索课 网络教学 高等学校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校园网进行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的实施,以及在网络后期维护、教学课件建设、教学监督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提供了发展平台。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授课的网络平台也多依托校园网。本文以高校校园网的网络教学为例探讨该课程教学的实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的实施

  1.要有良好的网络平台和完整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开展涉及到诸多条件,如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等等。网络教学还要有优质课件,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师情况、教学大纲、讲义、课件下载、作业考试、辅导答疑、教学参考资源等。在内容上要做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课件设计制作上,要注意学习场景的创设,便于学生全方位理解感受。另外要增强课件的交互功能,尤其需加强师生间教学交流和互动,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提交、咨询答疑来达到学习目的。

  2.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教学模式,并能组织和实施网络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成功发展网络教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还应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

  3.要有严谨的考核制度

  网上授课如何考核,这是网络教学的关键。可采用定期分批考核办法:首先在学习内容上,有必修章节、选修章节;每章节后设自测题,学生学完后可自检是否掌握本章内容,并按教师给定的题目提交学习报告。再者利用试题库进行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侧重组织试题,教师规定几个时间段,采用学生自愿参加的办法,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电教中心等场所进行考核。这样,既促进学生自学文献检索知识,又确保其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二.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1.重视后期维护

  后期维护,应包括“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就是立足于本校信息需求,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及专业特色,结合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及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使用,博采众长,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硬件”维护要基础设施配套,网络畅通,以确保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持续发展。

  2.避免课件重复建设

  目前,全国高校开设此课的有700多所,已出版的文献检索课的教材有400多种,传统教学的教材偏多,而网络教学课件缺乏。在课件建设上,表现出无统一规范杂而乱的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不同,使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不平衡,课件制作各自为阵,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在教学软件制作时,许多课件设计者,往往过分注重课件的界面开发,而对教学内容的清洗框架结构和质量,良好的交互功能等方面重视不够,结果是过量的图形画面大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高校要开展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当务之急是尽快联合起来,共同研讨开发出适合网络教学的优质课件。

  3.加强教学监督

  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如果单纯地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答疑、解惑、导学,势必造成轻松教师,累死学生,不但难以达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检查监督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其网络教学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必须注意建立该机制。对于网络教学的答疑情况、开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应该及时地跟踪、统计、分析,为网络教学的决策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文献检索课除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外,还应该有配套网络教学监督系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随机记录和监督,以确保网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高校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近几年国外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以校园网为依托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形成。文献检索教学领域的数字化网络课件也日益丰富,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网络教学也将日渐成熟。并且,随着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信息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为教学目的的文献检索课也会备受青睐,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也势必从校园网走向公众网,从局域网教学走向远程教学。

  参考文献:

  [1]闫江,等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调查与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6):19-21

  [2]李湘祁,试论高校网络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电子商务2010(6):86-87

  [3]郑玉娟,新时期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3):51-53

上一篇:协调文化发展内外关系关乎科学发展大势

下一篇:探析历史文献中典型语言在高校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