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 逆反心理 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6
【摘要】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逆反心理;对策
1.逆反心理的表现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不按老师示范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自己另搞一套。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学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2.1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中学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的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而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身体还处在发育的过程中,经济上不能独立,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家庭和成人的制约。于是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严重不平稳和多重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求知欲旺盛和鉴别能力低下,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闭锁性与开发性等多方面。“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矛盾冲突的一种表面形式。
2.2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2.2.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如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而是骂他们“笨”、“死脑筋”,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任意夸张,或者揪住不放,整天挂在嘴边,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而产生冲突而导致学生严重伤害事故的事件,这就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而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而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2.2.2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罚站、辱骂、不让参与教学活动,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2.3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太大,或练习的难度过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法完成,只好消极对待,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应付。而教师又强制其接受,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对立的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3.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学生的逆反心理,常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减轻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解除师生的对立情绪,才能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体育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3.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舍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
如果老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优、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2树立典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动作规范的同学请出来给全班同学示范。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记,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体育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假作真时真亦假”,如这个学生的动作不能服人,老师也不及时的纠正、分析,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他还不如我做得好”的心理,这既损害了教师威信,又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以后,即使教师说得正确,学生也不会相信了。
3.3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是体育教师尤应加以注意的。如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不同;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不同;男生与女生不同;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一般说来,在体育课上,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行为是由于“逆反心理”而生产的,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②采用诱导式教育,切忌粗暴。③对小事不宜过分追究,使学生产生“这么做老师不屑一顾”,不使其逆反心理得以满足。④和学生交心,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即使知道,也装作不知,给学生保留一点自己的天地,满足其“独立感”的愿望。
3.4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运动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定出能预期达到的程度和适宜的体育锻炼标准成绩。帮助学生建立的运动目标,其水平必须是适宜的,除切合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既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又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新学期第一次体育课,先讲评上学期每个学生各项的考核成绩,然后让学生制订出新学期切实可行的各项目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5艺术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心;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法,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变不练、怕练为爱练、多练。特别是差等生,要运用多种方法,如:用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观摩比赛、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以开拓这些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进取心。
3.6教师要尊重学生;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提高对人的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压制学生,而要尊重他们,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尊重,经常对他们讽刺挖苦,甚至斥责、辱骂、体罚,其结果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对第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么做而不该怎么做等等。
总之,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2]包克俭;浅论心理学理论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3]项建初;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上海体育学院报.
[4]正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光明日报.
[5]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

上一篇:试论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