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英美文学欣赏职称在大学中的教学应用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5:19


  第1篇: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英美文学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相辅相成,大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字的了解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它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典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学素养,为大学生学习英语将之用于有效交际提供背景阐释。本文主要论述了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美文学教学,以适应我国英语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0引言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这一提法在大学英语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现阶段能否实现这一要求,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开设选修课程特别是文学欣赏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毕竟会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英美文学与英语语言学习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语言依赖文学展示它的美,文学依赖语言表达它的含义。英美文学作品或其篇章节选是学习英语取之不尽的语言材料宝库。从宏观方面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从而能摆脱具体物质材料的束缚,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终实现多方面地反映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微观方面,它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细致地、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在的感情波澜、微妙的情绪变化、复杂的意识活动,这些描绘和表述所用的词汇量是惊人的。因此,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就能接触到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并从中学到许多平时阅读中难以遇到的地道的表达方法和活灵活现的生活语言。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围绕考试考核的指挥棒,教学侧重于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教学,学习材料本身相对枯燥,缺乏内在的吸引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描述故事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思想与感情,阐述典型事件的社会褒扬、社会批判,渗透着人类普遍的、永恒的精神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优秀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性往往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多元纷呈的情感需求。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愉悦功能可以使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具有趣味性、生动性。

  2英美文学与人文素质

  英国19世纪红衣主教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他反对在大学里进行狭隘的专业教育,大学应以培养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于一体的自由教育为主旨。因此,大学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学教学,文学教学的精髓是发扬人文精神,唯有搞好文学教学才称得上踏踏实实地谈人文理想的教育。文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人物介绍和数字年代之类的事实,文学是人类心灵的体验。文学作品以文字的方式承载着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精神,承载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具有陶冶情操、引发共鸣、升华人格的作用。通过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对西方社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对世界和自我的客观公正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学形象认同,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并发现自我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和句子后,教师要把相关内容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内容有一定连贯性,语言准确,可替换,让学生说得更多,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语言输出量。

  3提高了英语教学能力,改善了教学环境,增强了学生的英语知识

  3.1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新的标准在不远的将来如果可以实现,我们现今大学英语所追求的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在高中阶段完成。未来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自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自然可以转向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上来。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条件日益成熟,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环境提供了便捷。

  3.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日渐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专业英语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加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来。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有愿望也有能力讲授英美文学课程。

  3.3教学手段实现了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化,有了完备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教学电台等一系列的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并且拥有大量的多媒体软件资源。例如,英美文学名著被拍成影片之后拥有了原著文本没有的许多特色。文学名著影碟由于综合了视听等多媒体特性表现得更为形象直观、更具娱乐性。不管是在文学课堂上播放还是供同学课后观看都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3.4教学模式的改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在全国180所试点高校展开,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代表的英语测试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革命性的改革。从国外外语教学方法的发展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练习和输出已经被证明根本不符合外语学习的规律。教育界也提出了任务性教学和交际法教学等改进办法,并在很多高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高校教学模式能进一步符合教学规律,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为我们在大学英语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3.5西方文化的深入影响

  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在给世界的角角落落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改革开放的中国早已学会了洋为中用,并强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年轻学生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多,好莱坞、DEF、摇滚爵士、海湾战争、美阿战争等等,不一而足。这一方面使学生们对西方文化能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他们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看过影片《乱世佳人》的学生肯定会对原著充满渴求拜读之心。对我们的外语教育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好机遇。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来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务,为我们的英美文学教学服务。综上所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完全具备在大学英语中开设英美文学科的软硬件条件。

  3.6英美文学作品在写作课堂上的应用

  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语言应用典范的英美文学作品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受到早期基础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方法往往过于教条、严肃、僵硬。对大学英语课本中的一些纯正地道或灵活的语言现象感到无法入手,于是常常产生望文生义的情况,更谈不上将其中的语言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表达出来。又或者有些学生英语基本功较好,在写作中会使用一些修辞语言,但这些修辞多是现代英语中的陈词滥调,缺乏新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选用一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来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方式。但是,在如此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教师应该选择哪些来给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习呢?在西方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圣经》肯定是不能错过的。《圣经》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英语中的大量表达方式也出自《圣经》。例如,“aneyeforaneye”(以眼还眼),“theappleofone’seye(眼睛中的瞳孔)(喻指掌上明珠)”,“putnewwineintotheoldbottles(旧瓶装新酒)”等等还有就是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另一个源头,优美的古代神话对西方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数作家、艺术家甚至科学家都从神话中汲取创作的灵感。起源于神话的词语在英语中比比皆,如“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指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Archilles’sheel(致命的弱点)”等等。还有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其他各个时期优秀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等。近代一些可以选用狄更斯、马克·吐温等作家的作品。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英语非常有帮助。恰当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选用和补充,教师本身的英美文学素养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4英美文学与交际

  Widdowso指出一个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有两个层次:用法(usage)和用途(use)。按照他的定义,用法(usage)指的是语言规则方面的知识,而用途(use)指的是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规则用于有效的交际。显而易见,一个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不可能只是了解一种语言的规则而是用于有效的交际。

  按照Widdowson的说法,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有效的交际。在目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下,学习英语的这一目的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已步入一个新的世纪,其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也日趋频繁。而这种竞争和合作最终都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上,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因此,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何为国际化人才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但各国专家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即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国际化人才必须保持宽阔的视野,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养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因为国际经济的合作必然涉及各国的文化。国际化人才除了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诚信、敬业、进取等前提条件外,至少还应做到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以及熟悉相关国家的市场特点和经营环境,其中外语水平和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应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母语思维定式、文化习惯的影响,常常把母语文化带入目标语文化的交际情境,不自觉地把母语的表达套用于目的语的交际中,违反了目标语的语用规则,导致目标语言语行为不妥。此类偏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严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使交际中断。英美文学是从特定的视角对英美民族文化进行展示。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无疑会使学习者融入他们的文化中,并随着作者的阐释体会,了解和认识英美文化。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熔炉文化,它包容了多个种族,多个民族,具有广泛性,国际性的特点。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美国文学的同时,尤其能体会和观察到,对美国文化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习者克服众多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所以,英美文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学习者实现有效的交际提供文化背景阐释。

  5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除了从课本引申文学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及时有效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强调阅读英文原版的原著,而不是翻译版或缩写版。只有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学生才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中,不是英语母语的人士所说的语言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为了让学生提高课文阅读质量,学生应尽其所能地去阅读英文原版。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阅读英美文学名著。英国文学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的史诗《贝尔沃夫》,那个时代的英语和现代英语有着很大差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即使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也需要有注释才明白,19世纪很多惯用语在当代英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在1000多年的英国文学史中,有价值的作品自然多不胜数,但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阅读的书籍是有限的。有些作品写作时代久远,就语言来说很难理解;有些作品构思抽象,即使用当代语言撰写也很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接近大学生思维的以当代英语写作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此作为他们的英美文学作品入门书籍,引起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学生对英文原著产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慢慢提高之后,自然会选择阅读更有难度的作品,这样,教师也就达到了培养大学生课文阅读兴趣的目的。

  6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固然要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听说表达能力,但如果忽视了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则会给英语语言学习者带来不利。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和思路,已得到较为广泛认识,但目前各个学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各学校可以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纳入学校重大教改课题,组织课题组人员开展相应的教改研究,探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编撰一套教辅材料,编写一套教学教案,设计完善一套网络系统,克服单个老师力量单薄、不愿改革的为难情绪以便广泛推广。同时,学习者还能从独特的视角观察和了解英美文化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鉴于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应使自己浸泡在广博的英美文学海洋里,广泛摄取文学和文化养分,使之为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做好准备。

  作者:次央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6期


  第2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并加强其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及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1.引言

  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人文文化素质的培养。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他认为,人文学科是一套知识体系,一种探索的途径,它通过历史、文学、哲学等提出人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其专业是什么,都应对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看法,其看法的形成,要以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转引自林珏等,1996:108)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最能体现人文文化的学科之一。而英语文学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促进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对西方文学、语言和社会文化的了解。目前,我国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均设置了英语文学课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以讲授英美文学为主。但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文学课却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似乎只有听、说、读、写、译,别无其他。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庸质疑的,但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被忽视,究其原因,不外乎大学英语课时少,学生外语水平有限,大学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际上,根本原因是重能力、轻素质的教育观念在作怪。一提到英美文学教学,人们就认为这是英语专业的事,与大学英语教学无关。但是文学作为人文学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文学素养作为人才重要的素质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美文学教学也应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体系中来。

  2.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必要性

  2.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适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战略选择。国际化则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入世”的重要策略。知识信息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人才全球范围的流动与竞争,知识化产品全球性的合作生产与行销竞争,经济、科技与文化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从体制到内容更加开放、更具国际性。因此,国际化策略是“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然的选择。

  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实施首先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国际理解、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进而学会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合作或共事;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化不仅仅是合作、理解和交流,还有激烈的竞争与碰撞,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国际社会中工作的知识、能力和技巧。(罗知颂,2002:351-352)

  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人才培养基地,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强对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有学者专家认为,国际化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特长:(1)具有全球(国际)意识的思维能力。(2)适应变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3)跨国、跨文化的沟通能力。(4)获得国际资格认证的专业工作能力。(5)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6)创新能力。(7)团队合作能力。(8)信息处理能力。(罗知颂,2002:323—324)这其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应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要素。除了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国际性沟通工具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在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国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现实予以理解、尊重、包容,从而以开放的心态和弹性的方式有效地与国外同行交流、谈判、合作,积极融入跨文化的环境之中。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体现了一国文化的精髓。一国之文学不仅是其语言的艺术,而且还有这个国家的人们的爱憎情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艺术形态。学习英美文学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批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只有通过研读英美文学对西方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国际化人才才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轻车熟路,立于不败之地。(杨凡,2003:12—15)

  2.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一文中也提到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简言之,素质教育便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而文学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学文学不仅是学好语言的最佳手段,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在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也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004:20)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适应了大学外语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要求

  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是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长久以来,大学外语教师只侧重对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等方向的研究,鲜有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的,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英美文学内容丰富浩瀚,如果大学外语教师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把合适的作品介绍给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让他们可以领略到英语文学的魅力,由此拓展视野,丰富想象,体悟人性,品位人生,这将是对教和学双方都非常有益的事情。现在有些大学外语教师专业方向是英美文学,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无论是教学或是科研方面都给他们以更多的挑战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备课、讲授和学生们的讨论当中,会不时有新的想法显现出来,而这些新的想法极有可能变成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指导教学,为教学服务,教、学、研三者结合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绝佳途径。

  3.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可行性

  3.1学生英语语言水平逐年提高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报道,记者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获悉,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将启用新的课程标准。据了解,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今后学生英语能力分为9个等级,小学毕业要求达到2等水平,初中毕业达到5等,高中毕业起码达到7等,高考要求学生达到8等,同时要求掌握3500至4000个词汇,词汇的要求将比现在的2000个翻一番,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相当于现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四、六级的英语水平。另据介绍,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改变目前学生学了多年英语还听不懂外国人讲话、看不懂原版书的现状。目前,中学英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必将带来强烈的冲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这批学生进入高校,必将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做出相应调整。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自然可以转向加强专业英语及语言文化的教学上来。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3.2大学英语高学历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新世纪伊始,全国各高校都推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日渐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也日益加强。为保证大学英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很多高校开始对他们实行学术休假和业务进修制度。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育人才也加入到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中来。以笔者所任教的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有教师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其余为讲师或助教。其中已获硕士学位的有12人,还有5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以蒋丽萍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所制作的课件《英国文学》在2006年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了高教文科组一等奖。与此同时,以庞海才讲师为首的课题组所制作的课件《英语口译》也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高教文科组二等奖。很显然,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渴望并且有能力讲授英美文学课程。

  3.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日趋广泛的应用

  英美文学浩如烟海,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更自然而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提供文字、图表、声音、动画音像和其他信息。比如,在小说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介绍作者生平的动画片,还配上声音等,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了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但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和运用现代化手段,使之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4.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适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是世界英语学习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好英美文学欣赏类课程必将会加快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真正实现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黄春英来源:考试周刊2007年35期


  第3篇: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在英语课堂开展英美文学教学,拓展传统的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工具式教学提升为综合英语素养教学,实现目前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拓展,在现有条件下已经是比较可行的。但是这种新的教学平台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英语传统教学的转型,指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1、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开展英语教学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既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英语教育家,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能够运用英语的高等人才。当时的教学目的主要还是让中国人能够尽量熟练地把英语当成第二语言来使用,方便与世界的交往。可以说在整个社会英语水平较低的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达到了提高中国英语使用水平的目的。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英语水平和学习英语的目的正在悄悄改变,中国现有英语教学在内容上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提到英语教学改革,人们考虑的范围依然是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都过于专注基础技能的训练。所谓英语教学改来改去,还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工具教学。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到:“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所有高校课程中唯一被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的课程,可见英语教学深入改革。拓展新的教学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笔者认为,在新的英语环境和社会需求下,英美文学教学显然是英语教学成功转型和拓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提到的英美文学教学内容主要为英美文学名著;不仅是简单的文本,也可以是电影、网页、语音资料和表演等形式。

  “文学是一面明镜,文学是一点烛光。文学是一个世界,文学是扇窗。”教育从来就离不开文学,尤其是语言类教育。中西方历来有尊重文学教育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了文学教学,《诗经》一直是古代教育的教材之一。在西方,很多课本其实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一直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学可以在塑造人格与精神、抵御物质主义侵蚀、防止人的异化和物化、丰富人的心灵世界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内学校普遍地没有在英语教学中开设与文学有关的课程,有的也仅仅是几门非常简单的电影欣赏和英美文学介绍。或者发给学生自习性质的文学欣赏的书籍,这些很难起到文学教学应有的效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太大的作用。

  英美文学教学就是要通过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普及必要的英语文学知识,更加熟练地应用英语文字表达思想,感受外国文化的熏陶,熟悉文学背后博大精深的知识。实际上,通过英美文学教学的方式,既能更好地实现原有英语语言工具教学的目的,也突出了新的素养教学目的,完全符合时代需要和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工具式教学提升为综合英语素养教学,不仅不会冲击传统英语教学,相反是促进。

  2、面临的挑战和制约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缘于包括社会条件和需求,师资,学生水平,教学技术,学科发展不平衡等在内的多种原因。而现在,上述制约在多数学校都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开展英美文学教学成为可能。随着教学思想的逐步转变;英语师资队伍,特别是有文学背景的教师的日益壮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逐年提高和相关教材和教学设备的进步,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条件逐渐成熟。特别是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逐步普及,也给英美文学更多发挥的空间,让它能以更丰富,更直观,更有效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实际上,相比目前的传统内容教学,这些先进的教学工具更合适英美文学教学,更能发挥双方的特性。“英美文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英语专业几个少数学生内部,也应当成为全体学生提高文化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制约,这也是为何这种改革面对强大的时代需求,却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原因。

  首先,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毕竟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尽管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也逐步意识到英美文学教学对它的推动和变革的作用。但是主流的思想依然把它视作一种语言工具教学,大学英语改革还是没有跳出语言工具教学的模式,没有体现和中学英语教学的区别。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工具式教学提升为综合英语素养教学,这不是修补和改进式的改革,而是一种垂直换代的改革,理解并接纳这种新的教学,还需要时间和更多人的努力。

  其次,大学课堂的英美文学教学对资源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正在针对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更新设备,但是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较为落后的高校,特别是连分级教学,多媒体教学尚未成为主导模式的高校,实现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还需要持续的投入。而让广大一线教师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时间。

  再次,教材的验证和选用还需要时间。尽管现在不断涌现适合学生课外学习的英美文学教材,但是内容合理而丰富,结合网络与多媒体,适合表演和讨论的教材尚是空白。虽然英语专业的优秀文学教材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教材内容上侧重于文学理论和评论,形式上以单一的课本为主,并不是新的大学英美文学教学平台所需的教材;因为后者更需要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实现听说读写,翻译,文学评论,戏剧表演,演讲训练和文化熏陶的多元教材。这些新的教材都需要经过大学课堂的实际检验并推广,也需要时间和政策去培育。

  最后,现有高校人才政策对改革急需人才的限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是区别与现有的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前者更加突出于文化素养的传递和实践表演教学的开展,让传统的语言工具性教学目的和新的英语素养目的在这样一个实践性教学中实现;而不关注于文学理论。因此它需要的是对于英美文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又有丰富的实际表演和导演经验的教师。然而现有的高校人才政策对这样的实践性人才较为不利。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英语剧团发展都不尽人意,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样的指导教师难以到位,依然不断坚持的教师,开展工作也非常困难。而现有高校对学历深造的要求,对理论科研的要求,限制了他们的精力;现有的职称评审和考核模式,偏重学历和科研,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实践的因素,甚至于这类教师的指导工作,往往都是义务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有相应才干的教师如果从事这样本来很有意义的新教学模式,将得不到高校现有管理模式的充分承认。

  但是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国家开始在各高校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这都给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施展才华带来了希望。

  3、结语

  在现有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引入英美文学教学,作为更高级别拓展课程或后继课程,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工具式教学提升为综合英语素养教学。这对于将英语教学改革推向深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英语素质人才,对与整个英语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但是由于一系列挑战。我们在推动这样一项前景广阔的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各地区,各学校在英语教学条件上的差异性。而这种挑战主要源于长期以来的教学思维和方式,而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种从内容,理念到目的,包括支撑的设备,都是全新的模式。由教育部主导,学校,出版社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通过观念的转变,师资培养,教材的创编,分级分班教学模式的升级,在硬件条件较好,英语水平较突出的重点学校试点,并在全国逐步推广,是可观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武端理李俊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5期

上一篇:《高级英语》毕业选题论文(共3篇)

下一篇:高职教师英语期刊职称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