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考改革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变化及特征

发布时间:2016-07-04 12:01

  20131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要研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高考英语改革势必会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本文拟对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变化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语

 

2010,教育部开始提出探索英语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2013,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起,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分数一降一升,支持者认为,改革让英语回归工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收效甚微。英语过热,国语反而弱化,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引导学校教育的重点指向,要让英语在学校教育中回归它的本质,高考改革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在网上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多数网友对新政策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在教育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希望能借此走出国内事倍功半的英语教育困局。反对者则认为,想通过调整分值打压英语实现改革目标,是下下之策

 

  虽然学术界对高考外语改革的观点众说纷纭,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被社会各界轮番吐槽之后,英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岿然不动几十年的重要地位,正在被动摇。高考外语改革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出来,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征将成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表现的变化

 

  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1985)将学习动机或取向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工具型,即以语言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第二类,综合型,即对目的语使用者和目的语文化感兴趣,希望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对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划分是将其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而后者则将习得语言作为途径以期达到某一目标。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第二门语言的主要动机是工具型动机。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2014年,教育部文件出台一年后,课题组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这次摸底,了解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出国研修、学科研究和文化推广三个方面。相比2011年课题组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结果,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被动式学习情况大幅减少。大学生开始考虑英语在自己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用水平。大家普遍认为,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应该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训练,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训练班学习,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基础训练,无目的、无方向地被动性学习。

 

  通过对大学生在高考英语改革前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特征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三类:工具型学习动机、研究型学习动机和文化型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划分可以看出,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外部动机,而第三类则更倾向为内部动机。

 

  三、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表现

 

1.工具型学习动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是居于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将对这类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重大帮助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考英语改革政策出台后,大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注重听说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的参与。大部分同学认为,英语应该突出工具性作用,让英语回归到一种有用的语言工具的本质,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因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诉求:首先,英语的学习在于交流,根本目的是能够达到信息传递,因此听说训练的周期和强度应该适当增加。其次,加大听说训练的规范化和语言材料的目的语的本土化。在听说练习过程中,注意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的差异。再次,不要过分强调语法,语法错误不应该成为影响交流的桎梏,尤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忽略语法错误而达到语言交流的流畅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鼓励。最后,英语水平考试与国际语言考试接轨,适时引进西方的托福、雅思考试体系。

 高考改革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变化及特征研究

  2.研究型学习动机。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学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尤其是国际重要学刊大都是英文文本,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所以英语在其后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尤其是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特征体现在:第一,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表现出对专业知识词汇的翻译和表达的浓厚兴趣。第二,在学习中刻意谋求特定领域的翻译知识积累。比如,偏好于本专业国内外期刊文章的阅读。第三,渴望教学大纲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授课周期和授课量。第四,更关注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和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及成果发布。

 

3.文化型学习动机。与前两类学习动机类型相比,文化型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内部动机作用。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这一类型学生首先语言文化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实现自己愿望。近年来,我国将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孔子学院535个孔子课堂,共计935,分布在全球108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不仅为我国文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使之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也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动机。文化型学习动机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学生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第二,大学生更热衷于在本科学习阶段参加外籍师生的联谊活动。第三,大学生更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培训。第四,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有机会参加国家和学校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项目。 四、高考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启示

 

  时评家盛翔撰文指出,降低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汉语和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目前,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尚未撼动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大学英语的冲击和影响仍会逐步显现出来。因此,通过高考英语改革,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阶段授课内容的衔接,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大学英语阶段的授课应该侧重英语专业方向训练,实现从基础知识积累到专业应用能力的跨越,而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巩固和简单延续。

 

二是,从教学模式上,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分班,让真正需要的人有实质性的提高,让不需要的人有更多时间从事其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增减相应的课程教学。

 

三是,英语作为交流工具首先应该在听说上下功夫。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分值降低了,但是听力所占比例却明显提高了,这说明英语学习交流工具的定位将更加突出,所以,大学英语更应该在进行实际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强化,尤其是要增加专业英语的实践机会。四是,英语应该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育既能够通过英语交流沟通又能够通过英语提升开阔的事业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社会人才。

 

  、结语

 

  高考英语改革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是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英语的地位,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从国际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位置上。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高考英语改革的冲击和挑战,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最新高考改革形势下,高考英语加大了改革力度,这势必会对大学英语带来冲击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高考英语改革作为风向标,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靳松 韩欣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18

上一篇:全英文教学在七年制研究生核医学教学中的探索

下一篇:独立学院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