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艺术设计专业自考助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14 08:59

中国传统书画有“写意”“写实”和“留白”之说,本文借用“虚”“实”之意,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剖析自考助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系统化和实验性应用。艺术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基础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学生的素质、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自考助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因此,在艺术设计自考助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推行“助”的理念,达到培养艺术设计自考人才自修能力的目的,已成为目前高校自考助学单位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艺术设计自考助学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艺术设计自考助学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专业学习阶段,加强控制学生的自律性,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有利于学生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艺术设计自考生不受约束的个性在入学之前便已基本形成,而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往往使其个性更为突出。从专业角度考虑,艺术自考生的这种自由个性在培养艺术素养方面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艺术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跨越思维的培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有着重要联系。
  (二)有利于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艺术设计自考生成绩参差不齐,不单是学生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个性造成的,很多情况下还是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结果。由此事倍功半,使学生产生了抵触专业课学习的心理障碍,致使成绩下降。在自考助学的课堂教学系统中,施教主体是教师,受众即施教对象,课堂教学注重有效性和科学性。大连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系教师胡淼提出了广告设计“混搭”式课堂教学设计。混搭就是不要“规规矩矩穿衣”。教师作为主体,在横向“混搭”和纵向“混搭”中把学科专业课程内部之间的连带关系和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在多元素、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氛围中培养设计情感。艺术设计自考助学单位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是加强对自考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加强对专业兴趣和专业情感的培养。
  (三)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培养
  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相互制约的共同体。①集体的特征如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助学单位在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入集体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在个体感受到集体需要的同时,通过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形成多数人共鸣的情绪状态。在艺术设计自考助学的教学方法探讨过程中,项目教学法被有效地引进课堂,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与项目设计任务,在项目开题——方案初稿——方案修改——方案深入——作品制作这一项目流程中,教师进行项目引导——辅助——导入——拓展——援助,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导,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分工明确,互补合作,自由发挥,进行自我展示,阶段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团队精神,提高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推进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也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跟进和巩固。
  二、艺术设计自考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山东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自考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仍存在大量问题,且有待探讨和研究。虽然省内鼓励自考助学教育,但多数高校仍将自考作为一种单纯的自学考试来设立,并没有广泛推广全日制的助学教育体系;“助考”和“助学”的概念仍缺乏实质性的区别对待,以考试和获得文凭为目的而忽略技能培养的情况仍旧普遍存在。为此,诸多高校把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自考助学教学质量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助学单位推行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对培养成人高等教育设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虚”之思——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早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多用图片示意或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自考生与统招生在专业基础及个性约束力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应用于统招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在自考生的课堂实现其真正的价值。随着行业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高校相关专业对人才培养定位不断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丁俊教授在《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一书中指出了目前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艺术审美教育呈现出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情知意的发展。”②艺术自考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但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成为关键。因此,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进行调整,创新满足自考助学课堂教学需要的方法成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实”之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服务于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多维度的课堂教学方法革新。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诸多课程按项目任务进行内容划分,在课程形式上既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又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把面授和自学相结合,改变单向传授,采用双向交流并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助”的理念
  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应注重实效性,在突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应用“助”的理念推动艺术设计自考助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孔子以“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将“乐教”的完成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而现实的艺术设 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投射和情趣渗透,惯于向学生灌输纯粹的逻辑内容与操作技能,由此导致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化,这大大削弱了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应该是“知、情、意”的统一。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技能应该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
  艺术教育心理学家弗里曼(Freeman)深刻地指出:“‘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仅仅为学生搬运知识,后者则为学生烹调可口的知识大餐(Freeman,2008)。”③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吃到些什么,而是要运用“助”的方法把吃到的东西合理地消化。
  2.通过情感教育优化课堂管理
  自考助学有其特殊性,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情感教育的理念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讲究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知”“情”“意”等情感培养的同时,与真、善、美进行融合。我们站在“美”之为“美”的高度,审视着“知”“情”“意”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感助力。
  “知”的传授。把情感教育渗透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管理和情感管理”。认知包括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操作,也包括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方法和操作技巧的认知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学习其所蕴涵的“认知管理”和“情感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感受认知的过程,在认知管理的过程中达到自修目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知”为基础,运用客体的学习规律及真与善的道德感,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为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知”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着美与情感的无穷魅力。
  “情”的培养。“情”注重催化学生的审美想象,精心孕育他们的情感理想和人格意识。艺术教育学家罗斯巴特(Rothbart)指出,“所谓的‘情感管理’,即指人们知道在何时何地对何人表达合情合理的情感态度,其中包括对自我的情感体验、情感调节、情感理想的设定和情感实现(自我交流)等多元内容。”④在培养“情”的过程中,学生在设计审美、想象力培养及人格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自我情感的调控及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作为“知”与“意” 的枢纽,对“情”的培养应当催化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思想境界。
  “意”的领悟。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视觉符号在形式美规律下的运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视觉艺术创作,在这一创作活动中,需要创作主体借助视觉符号的表象特征和象征意义,来展开设计空间的认知场,引发观众的自由想象,创造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蕴。“意”的领悟是审美领域的最高境界,强调情调化,而且注重价值品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知”的传授,“情”的培养的阶段,更多的还是方式方法等技术操作方面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意”的领悟,仅仅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技术支持下,学会审美和运用美便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审美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说“知”和“情”强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那“意”的领悟,便是对职业素养和审美意境的准备把握。在艺术设计自考助学的教学活动中,高校及相关部门可通过合作的方式组织“艺术节”和“艺术特别行动”,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艺术交流和竞赛活动,在设计作品中主动表达 “知、情、意”理念,实现“知、情、意”的优化管理。课堂助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形式、方法的科学系统,还要做到“形有限,而意无穷”。
  3.强化专业知识建构及方法论传导,提高课堂效率
  艺术设计专业自考助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专业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及学习目标的把握。在课堂面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考试通过率作为基点,以人才培养为终极目标进行知识建构。“艺术教育在重视传导构思原则、造型方法、表现技术和材质创新工艺的同时,还需要努力克服那种‘技术第一’的片面倾向和忽视人文精神传示的‘唯形式美’的做法。”⑤艺术设计成人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实习实训。
  结语
  张玉能教授在《新实践美学论》中指出:“理论活动是科学的(认知的)活动,实践活动方式是物质生产,而理论与实践的方式,即实践——精神的方式……”⑥它们都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强化实践技能,实践技能的实施过程亦是技术产品的物化过程,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手段的革命导致自考助学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促进了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建设特色课程、培养教学名师等途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艺术设计自考助学是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助学学生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做到“虚实结合”,做到“知”与“真”的统一,“情”与“善”的统一和“意”与“美”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形成自考助学的特色。只有推行“助”的理念,在情感教育中优化课堂管理,通过专业知识建构及方法论传导,才能使学生具备专业发展的可能,通过情感优化,来强化考试意识,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在挖掘专业兴趣点的过程中调动学习能动性,最终满足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需求。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之一,课题名称《艺术设计专业自考助学教学质量研究》,课题编号:2011GZ041)
  注释:
  ①张文 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72.
  ②③④⑤丁俊.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13;13;17.
  ⑥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参考文献:
  [1]丁俊.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余虹.审美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试论三种唱法的辩证关系

下一篇:浅析舞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研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