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族音乐教育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08 14:24

哲学探求真理,音乐追求完美,但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美的感知和传递,间接或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情感,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各族人民都有体现自身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音乐,这些民族音乐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放在哲学中理性的思考,才能提升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水平,推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性反映,借助声音诉诸情感的表述,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主要用形象思维。哲学是借助于客观事实诉诸理性的表达,是一种理性反映,主要用抽象思维。

 

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哲学,各民族人民在表述时,更多是诉诸情感的哲学形式,而不是理性的哲学形式,在理智被情感左右时,音乐就成为通往哲学智慧的通道。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各民族从古到今,在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的音乐,这种音乐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记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因而不可偏废,要发扬和传承好优秀的民族音乐,就必须把民族音乐学科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去思考,将其放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一、音乐与哲学相互融通

 

  音乐与哲学颇有渊源,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等构筑了天、地、人的哲学思想,使得中国人具有智慧和才能,在情感和理智中才能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和文化。再如欧洲的德国,既是哲学的摇篮,也是古典音乐之乡,哲人们通常把哲学变成民族的精神家园,音乐家们则让音乐与哲学接轨,用音乐语言来阐述和思考哲学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可以说音乐与哲学互为融通,二者存在着共性。

 

第一,音乐与哲学的本质都是抽象的。哲学是以抽象的思维方式去探求事理,从主客体关系中把握对象,从不同规定中把握其综合特质,从多样性中把握其统一性,从个性中把握一般,哲学思维力图以智慧去洞悉事理,以明晰的概念系统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给人以理性的启迪。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属于情感造型的艺术,黑格尔说它是无形的抽象的,的确是这样。音乐往往通过表现感情去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想象唤起情感意境,使欣赏者联想到自身曾有过的情感体验。善于哲学思考的音乐家,往往能驰骋于宇宙万物、人生万象之间,直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目的。

 

第二,音乐与哲学的媒介都是情感。哲学是对爱和情感的追求,哲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挚爱,以及对命运的关切,都体现出哲学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灵魂的拷问,这就是哲学对人类的一种最深厚、最独特的情感。音乐以巨大的感染力撞击人的心灵,是对智慧的传情,人类不同感情往往可以凭借音乐酣畅的表达。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善于抒情,以情动人,它能够通过声音的力度、强弱、节奏等的张弛,来表现相应的感情。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把感情投射进去,产生共鸣,达到人与音乐相统一的境界。只有完全进入音乐的感情世界,才能通向那隐秘在音响幕后的无比广阔的世界,从而获得最深刻的思想领悟和最完美的精神享受。音乐内容是情感世界的宣泄,音乐是一种越界的行为,其本身不能揭示产生感情的来源,但却最能作用于情感和情绪,最能直触人的心弦。音乐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渗透性,主要源于作曲家对艺术哲学的选择。因为哲学不是纯思想的编织,音乐不是纯情的流淌。[1]没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哲人不可能编织出深刻的思想。没有深刻、敏锐的思维,作曲家不可能谱写出丰沛流淌的音乐。因此哲学和音乐的共同媒介都是情感,在人类社会生命深层是相通的。

 

  第三,音乐与哲学的表现方式都是创新。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2]音乐和哲学原本就不存在于客观世界,都是后天人为创造的。无论是中国的孔子、庄子的思想,还是西方的康德、黑格尔的思想,都是哲学家创造的世界,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是哲学的功能和使命。音乐是由音乐家创造出来的充满幻想的世界,音乐是人类心灵的抽象,音乐家要懂得哲学,才能了解到身外广阔的世界,才能体验到深刻全面的人生。拥有广阔的世界就能深入到人心深处,摄取人的情感,从而创造出与世界万物相统一、对称的音乐。哲学家和音乐家之所以能创新,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博大的精神世界,音乐家在情感追求真理,哲学家在真理中表现情感。

 民族音乐教育思考

  二、音乐教育的哲学理念

 

  从表面上看,哲学是理性的,音乐是感性的,二者是截然对立的。但哲学是认知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二者又是融通的。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发现真理的艺术。哲学探求真理,创造简洁的命题诠释世界;音乐追求完美,创造朴素的印象表现美好。音乐和哲学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美的感知和传递,间接或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情感,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教育即是审美教育,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必须重视音乐的本体性价值,也就是将人的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育的载体,关注人的心灵直接受到音乐美的感染。

 

  其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哲学,可以扩宽音乐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哈克博士倡导的功能音乐教育,认为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哲学,强调社会文化语境,将音乐看作是文化的一部分,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而存在。在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时,将民族文化有机的渗透到其中,使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现代社会进行渗透、融合,从而使音乐教育的地位提升到文化层面上,这也符合了现当代有机整合的螺旋式教育范式。

 

  最后,中国现行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是以审美性为核心,主要体现在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但从实际来看,我国的很多学校并未将这一理念付诸于真正的实践中。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反思和革新,我们应该以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待音乐的实践教学,以多视角地看待音乐教育哲学理念,将合理的成分有机地融合在音乐教育中,才能促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长足发展,真正地为人类服务。

 

  无论是作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或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还是作为一门学习价值的文化体系,音乐的本体价值,是论证学校音乐教育的首选的和必然的论据。因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人类的文化,没有音乐、艺术的传承,人类的音乐、历史知识和精神就会消亡。音乐教育的本体价值,是论证音乐教育存在的根本的终极的理由。”[3]由此可见,重视音乐本体价值,才能将音乐的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哲学层面。

 

  三、民族音乐教育在哲学中的思考

 

  哲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分析学科,它探索最终极、最全面的事物,几乎可澄清所有领域所使用的模糊概念,可以说哲学是所有学科中的最高层面。内特·雷教授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想胜任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要在整体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种哲学——即有关该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的整套基本信念——则是需要的。这话表明出哲学能够增强音乐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的信念。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4]

 

  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5]雷默教师认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的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了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着而存在的。由此表明其观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加深人们的审美感受力,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价值。

 

  民族音乐是中华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因而我国将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但长久以来,音乐课一直被视为基础教育的副科,视为缓解学生疲劳的手段,很多学校不断削减音乐课课时,甚至干脆停开音乐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于音乐教育者和相关部门没有摆正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忽视音乐本身的价值体验,只掌握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是无法真正走进音乐的,更谈不上体会音乐的美,一个民族的心理,如果没有真正的审美体验,不懂得怎样去感受美的存在,这个民族从心理上便是不美的,对于不美的心理,怎么能够创造出的未来呢?因此,有必要将音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将优秀的民族音乐与哲学相结合,用哲学的思维方式纳入音乐教育结构理论设计中,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不仅能扩展音乐教育范围,还能更新和激活教育者的思维。从哲学的层面去阐释音乐教育的价值,从民族音乐出发在哲学中寻找出路,是对音乐教育的哲学构建。将民族音乐教育放在哲学中理性的思考,才能提升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水平,深化音乐教育改革,促使民族音乐繁荣,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吴婷婷 来源:当代音乐(下旬刊) 20165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育传承创新

下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