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与时俱进才显生命活力

发布时间:2015-07-30 10:05

 为参加上级教研室组织的品德课程优质课评比,我区一教师选择了浙教版四年级上“走向信息时代”单元中的《神奇的电话》一课。我们对该课的教学设计作了比较认真的推敲并进行试教,从中我们深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日新月异,许多内容在去年的课堂上呈现或许还充满新意,但到了今年的课堂上再呈现,就显得有些过时了。可见,品德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彰显它的生命活力,才能体现教学的价值,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
  一、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课堂教学的结果是由教师教学观念所决定的。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学预案的设计者,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是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在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展、变化,教材呈现的内容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品德课程教学应不断调整并补充新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需要教师对教学中所要涉及的社会现象或事物有正确且较全面的认识,真正当好引领者。教学《神奇的电话》一课,教师对当今电话普及情况务必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电话已流行使用的神奇功能、特性以及发展前景也都应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备好课,做好课堂预案,才可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对事物的了解不能与事物发展同步,学生就难以在课堂上学到新的、有用的东西,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还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思想单纯、知识单一、行为幼稚的学生,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并非只有书本和学校,他们的成熟、他们的视野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时已超越了他们的年龄界限,甚至超越了我们老师,这一点在《神奇的电话》一课的教学中就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例如,对手机功能的了解与应用,不少学生都比老师精明,他们介绍起来滔滔不绝,中间还掺杂着一些专业术语,动手操作非常熟练,令教师刮目相看。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挖掘、利用学生资源,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姿态来上好品德课程。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例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课前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先行自主探究;课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论证,得出结论,提高认识。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总之,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在当今的品德课程教学中已缺乏生气,失去活力。
  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吸取新知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社会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特别是科技新成就,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认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左右逢源,内容丰富,富有情趣,使学生乐于学、易于懂、记得牢、用得好。因此,品德课程教学同样存在着教师“一桶水”与学生“一杯水”的关系。如在《神奇的电话》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了解电话发明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背景,了解它的基本功能和它所经历的发展过程等基本常识,还要了解现今电话技术的发展状况、神奇的特性、功能,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还要了解它的发展前景等,总之,这些知识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需要教师去学习、了解和掌握,因为这些都是有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
  二、教学目标要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也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精神面貌不断更新,我们的品德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现代生活,为学生发展服务,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使学生更有质量地生存和更有成效地发展。故此,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与时俱进要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这是品德课程教学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设定,以学生的实际习得作为教学的追求;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要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如认知目标用“初步了解、了解、理解、知道、懂得、掌握”等,情感目标用“体验、体会、尝试、感受、关心、喜欢、乐意”等,行为(技能)目标用“识别、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做到、初步养成”等。这既有助于师生教学中具体地进行目标定位,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检测。
  教学目标与时俱进必须将目标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至少有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现有的(或叫今天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具有的、已经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第二个是潜在的(或叫明天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独立完成任务,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学目标低于它,教学就失去意义;如果高于它,教学目标就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教学同样会失去意义。所以,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思考、权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目标、要求框定在这个“幅度”之内。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不难感到,身处当前高科技时代的学生,现实生活给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当前生活的适应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都不是过去的学生能够企及的。因此,我们设定教学目标不能囿于教材,照本 宣科,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过去的经验,而要根据社会生活现状,遵循学生不断变化着的“最近发展区”, 与时俱进。教材编者在《神奇的电话》一课中考虑到了这些,在单元导语中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打电话、看电视、上网……我们的生活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得丰富多彩。”又编写了提示语“通过邮政可传递信件。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话更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关键词“电话与生活”。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设定三项学习目标:1.知道电话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了解电话的神奇和发展历史;2.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3.体会电话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样的目标从学生的学着眼,并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层次清晰,简洁明了,操作性强,既有对过去知识的重温,又有对当今生活的印证,还蕴含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给学生提出许多新的学习任务,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设定的与时俱进。
  三、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材内容都是对人们已有认识的反映或总结,然而,社会发展必然走在教材内容的前面,尤其是在我们所处的瞬息万变信息时代。因此,教材内容往往显得滞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必须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的品德课程教学,必须以教科书为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限完成规定教材内容的教学。因为这是国家组织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必学教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但不允许随意轻率地淘汰、弃置其任一内容,或随意选择其他内容来取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尊重教材的严肃性和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
  所谓不是教“教材”,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不可僵化地固守教材内容,一成不变地一页一页地讲,一段文字一段文字地教,而是要吃透教材,活用教材。首先,要按单元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抓住课文提示语和关键词来具体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和组织相关教学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操作,能有效地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容易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教学材料的选用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时代性大多是先进性、科学性的体现,而前瞻性则告诉学生该事物发展的方向,从而让学生了解事物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所以,教学材料要多选择生活中那些最近、最新的事实或成果,要展示事物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认清自己作为未来公民的担当,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据此,在《神奇的电话》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电话的神奇,我们除了让学生知道电话发展的历史和它能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电话(手机)的功能现在已经扩大到上网炒股、购物、摄影、录音、日历、闹钟、计算、导航、定位、微信、微博、听音乐、看新闻等多个方面,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甚至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依赖,离开了电话,我们都会感到十分不便;此外,还特别要让学生知道社会服务电话和应急电话,如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交通事故救助电话122等。这些电话不可随意乱拨,它们是为了应付紧急突发事件而设立的,乱打会妨碍警察、消防队员、医生和交通事故救助人员的工作,当事者也会受到处罚,害人害己;还要让学生知道,现在很多城市不论是遇到不法分子侵害,还是碰到火灾、交通事故等需要紧急求助的,只需拨打110都可以解决。因为很多城市已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实行联网。有些地方的消防部门还针对地方方言杂芜、接警人员听不懂或听不清报警人表述的现象而开发了新的报警软件,只要你拨打了119,地理信息系统就已对报警电话定位,就知道了起火地点及其500米范围内的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相关信息,还能计算出附近到场时间最短的消防中队……例如浙江温州市即如此。这体现了当今社会管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最后,还要补充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电话(手机)的性能还在不断提升,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不仅操作越来越简便,而且功能已与电脑接近,只要你有了一部手机,就如拥有了一台功能无限的便携电脑,使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惬意。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生活景象,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的教学内容还能死抠书本、照本宣科吗?
  四、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选择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随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学中那些陈旧、落后的方法必须摒弃。
  《神奇的电话》一课,编入《品德与社会》教材距今还不到10年。当初执教这篇课文,因移动电话远没有今天这样普及,电话的功能也远没有今天这样丰富,不少教师都会在教学的恰当时机,掏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手机(有不少还是功能单一的小灵通)让学生当堂给自己父母或亲戚家拨打电话,使他们亲身感受信息交流的方便,或者让学生拨打诸如114查号台、96121天气查询台等便民服务电话来感受电话的使用与价值。这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有创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课的尾声,不少教师为增强学生的现代通信交际意识,指导学生制作一本电话“通信录”,用来记录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的联系电话,这也曾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实践作业。那时,不少条件较好的学生家使用的大多还是固定电话,的确需要有一本记录电话号码的通信录。而现在,随着移动电话的全面普及,不仅本课教材面对的四年级学生,就连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都已经接触,甚至已经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况且目前所有手机都已具备了“电话簿”功能,使用十分方便;而且不少家长还为孩子提供了手机以备急需。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我们如果仍然照搬十年前让学生制作电话“通信录”那种教学方法,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实在太落伍了。 因此,务必寻找能激发现在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再讲述电话的发展历史与电话的神奇,除了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电话的多种功能来说明外,还可以用电话的外观变化来说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款手机外表炫酷、色彩靓丽,使它已不再只是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还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也成为追求时尚、潮流的标志。当然,我们更可用电话的普及速度来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广度:据我国信息产业部统计的数据显示,1992年我国电话用户数量为1000万户,2002年底为4亿多部(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2012年6月底,我国电话用户已突破13亿,总数达到13亿3529万户,成为世界上拥有电话数量最多的国家。教师出示这每隔10年的几组数据,足以反映我国电话普及速度之快、之神奇。这不仅教了知识,还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社会进步、人民富有这些改革的红利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我们这位参赛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话发展的历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另辟蹊径,采用了“让实物来见证历史”的方法,在课堂上呈现了手摇电话机、BP传呼机、砖块状的“大哥大(移动电话机)”、各种袖珍手机、掌上电脑以及可视电话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实物,并且播放了2012年6月26日上午10时,胡锦涛同志与神舟九号航天员太空通话的视频录像来展现电话问世120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和它的神奇功能,不仅说服力强,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彰显生命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方式

下一篇: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