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23-12-09 23:51

  教师是学校教育直接的推动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国内学者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有学者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常模,也有研究认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低于全国一般水平。为了解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并为该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维护、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有效率为98.00%,其中女教师106名,占54.08%,男教师90名,占45.92%。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自编调查问卷,主要对小学教师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龄、压力源、城乡、自我评价以及心理维护需求等。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五级评分,3分及以上表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调查采用集体施测方式,统一指导语,由被试根据自己最近一周以来的感觉无记名自填量表,当场收卷。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1.阳性项目检出率。本次调查以因子分大于等于3为阳性项目检出率的指标。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阳性项目总检出率为35.71%,其中躯体化24.49%、强迫症状23.47%、人际敏感17.35%、抑郁19.39%、焦虑16.84%、敌意17.35%、恐怖12.76%、妄想17.35%、神经病性11.37%。调查发现,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抑郁,也就是说困扰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抑郁。


  2.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调查发现,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的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2.27±1.02、强迫症状2.23±0.88、人际敏感2.05±0.87、抑郁2.06±0.93、焦虑2.01±0.93、敌意2.06±0.94、恐怖1.86±0.89、妄想2.01±0.88、神经病性1.85±0.81,经检验发现,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九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一般水平,这与国内研究结论一致。


  3.滇西南地区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比较。调查发现,滇西南地区小学男教师的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2.33±0.987、强迫症状2.27±0.862、人际敏感2.020.852、抑郁2.06±0.920、焦虑1.99±0.918、敌意2.06±0.922、恐怖1.82±0.892、妄想2.05±0.831、神经病性1.85±0.825;女教师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2.19±1.063、强迫症状2.17±0.897、人际敏感2.09±0.900、抑郁2.05±0.942、焦虑2.04±0.953、敌意2.07±0.972、恐怖1.89±0.892、妄想1.960.931、神经病性1.85±0.806,经差异检验发现,滇西南地区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4.滇西南地区不同教龄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差异比较。调查发现,任教10年以下的小学教师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1.92±0.900、强迫症状2.02±0.838、人际敏感1.89±0.867、抑郁1.86±0.916、焦虑1.80±0.0.866、敌意1.89±0.897、恐怖1.70±0.879、妄想1.86±0.890、神经病性1.72±0.807;任教10-19年的小学教师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2.44±1.068、强迫症状2.59±0.838、人际敏感2.20±0.895、抑郁2.22±0.937、焦虑2.187±1.00、敌意2.24±0.976、恐怖1.93±0.870、妄想2.14±0.894、神经病性1.98±0.821;任教20年以上的小学教师九因子得分为躯体化2.84±0.882、强迫症状2.170.897、人际敏感2.160.761、抑郁2.18±0.855、焦虑2.20±0.813、敌意2.07±0.923、恐怖2.12±0.923、妄想2.09±0.733、神经病性1.90±0.781;经检验发现,不同教龄小学教师的因子得分除精神病性外,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三因子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随任教年限增长,各因子得分有增加的趋势,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教龄的增加,小学教师的躯体化症状表现更为突出,甚至影响到其身心健康。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时年纪较大的教师们承受着比中青年教师更大的压力。


  三、分析与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滇西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一般水平。究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首先,小学教师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内容比较琐碎,工作时间常常超过8小时,小学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高于一般职业劳动者。长期复杂的工作致使小学教师躯体化症状突出,经常受到头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慢性咽炎、胃病等疾病的困扰。其次,教师职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也会影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继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各方面的素质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面临转岗或淘汰。


  2.社会因素。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督也越来越多。小学教师必须时刻调整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社会的期待,如果不能有效调整就可能产生心理冲突。

  3.个人因素。教师的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变迁也是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教师在生活中还扮演着其他的生活角色,在角色转化中如果不能有效调整心理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容易产生心理冲突。


  四、建议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社会层面。政府可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此外,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


  2.学校层面。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提高群体支持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学校可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3.个人层面。教师个人要树立心理健康的维护意识,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工作,学会合理地调节自身情绪,积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自在,贾善德.基层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2]陈静芳,陈丽辉,林勇强.小学教师SCL-90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

  [3]温卫宁.中小学教师SCL-90测查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

  [4]王芳芳,何鹏.太原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5(16).

  [5]张潜.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

  [6]李春灵.南宁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


  作者简介:张世娟(1982—)女,云南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作者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李建军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

下一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