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携德之手 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8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音乐课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乐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文从课前备课——挖掘德育内涵;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德育内容;课外引领——引导合理德育实践。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课前备课——挖掘德育内涵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 《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歌曲, 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在卡吉德洛森林里》、《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另外,在备课时特别要备好作曲家和作词家,要把作曲家、作词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关注文化、感悟人生。伟大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要是这些作品或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气节,或展现出作者高贵的人格品质。可以说,聂耳、冼星海、田汉、肖邦、贝多芬的作品所展示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只有学生读懂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的人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有效地受到教育。
二、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德育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课外引领——引导合理德育实践
  21世纪的音乐是多元的,其中,通俗音乐所占比例非常大。而在通俗音乐这块领土里,学生最为喜欢、熟悉的也许就要数通俗歌曲了,这是因为通俗歌曲不仅短小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时常性、娱乐性、叛逆性、宣泄性,而时下的小学生正好这种通俗文化的包围中,我们不可能去回避它,所以还不如正视、尊重现实。新课标理念不是提倡教师要做学生的引领者吗?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对待通俗音乐,关键先从德育入手,那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努力挖掘其中积极的教育因素。抓住时机,对流行音乐作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发掘通俗歌曲中积极的因素。流行音乐在校园流行的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使然,学生们对歌词、旋律并不会自觉做认真的思考。为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首先,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参加课外活动等途径,摸清本阶段他们最喜欢的歌曲,然后利用适当的时间就歌曲的歌词、旋律、作者、演唱者等内容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自己澄清“我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这一问题。歌曲消极也罢,积极也罢,在讨论中会自然明了。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同时也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也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沿着正确规范的方向发展。
  德育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充分重视德育教育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愿大家都能够用爱心和激情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为祖国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育》 2.《儿童音乐》]

上一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下一篇: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