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浅议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5

摘 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本文认真探讨如何将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的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真实的良好文风呢?
  ㈠严格要求,使之养成诚实写真的习惯。如要求学生以《一件好事》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位小孩哭,想去帮忙,但又想到现在的坏蛋经常利用小孩当做诱饵,博取别人的同情心,等到带小孩到坏蛋指定的位置就把他捉去卖。又不敢去帮忙,只好求救警察。我在批改时觉得很新颖,但又想到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把问题考虑得那么复杂,似乎不大可能。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抄袭一本刊物的一篇文章。像这样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向学生说明抄袭和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使学生逐渐养成写真情实感的好习惯。
  ㈡拓宽领域,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指导个性化,显现孩子的个性。让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件和景物,先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熟悉的人物,如写同学、写老师、写家人,不断扩展,从学校、家庭向社会延伸。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笔者曾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给爸爸的一封信》或《给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习作之前笔者让学生回顾父母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学生踊跃发言,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有些学生眼里含着泪花,自然而然流露了感情。文以情生,使作文获得真实的生命。
  ㈢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田里的劳动,让学生们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还可以因势利导,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等时间多带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环境去感受优美的农村风景和浓厚的乡村气息。这些自然资源,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把这些素材引入作文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利用身边的事件,帮助学生寻找习作素材。作文离不开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思想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笔者有一次给学生的命题作文是《给爸爸妈妈打分》,提出要求是把主人公的优缺点都要写出来,不能只一味写优点。并要求在一周完成,这样就迫使学生回家认真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学生都能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签字核对,家长们个个都写感言,并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名学生写到:“爸爸,您在教育我的这方面上很欠缺考虑,妈妈叫我把玩的玩具收拾你却叫我不要收拾,妈妈不给我玩电脑您却给我玩......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象妈妈那样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爸爸,可我只能给您打60分,给妈妈打100分。”学生们不同程度的指出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
  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二、创设良好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㈠阅读好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一生。可见,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的重要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哪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那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写作呢?我在本班自定了几个要求方案:1、创造优雅的课外阅读环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必须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我就带领学生建班级图书,每周有两节课专门给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把自己看的书写一篇读后感。并在班上讲评,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新书推荐给学生去阅读,吸引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采撷知识的花蜜。2、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有计划的进行课外阅读,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按量的完成课外阅读任务。3、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求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自身实际的书来读,也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为写作积累材料。经常性的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知识通过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起来。
   ㈡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请英模作报告,到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㈢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记得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确实的,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言传”尚需“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 我想,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影响。想到他们年龄还小了点,很多事情需要手把手地教,于是我边做示范边教。每天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我总是提前到教室,从不间断。看见地上脏了,拿扫帚扫一扫,有纸屑就随手捡起来丢进纸篓里,看到桌凳放不整齐,就亲自动手排排好;课时和课间,看见粉笔掉在地上弯下腰自己捡……同学们看在眼里,也模仿着,他们看到贴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掉下来就捡起来,看见粉笔掉在地上也弯下腰……现在,我们的教室基本能保持干净给任课老师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更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中养成的。”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三、在审题、立意上指导深化
  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的时机,恰当的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有些作文,内容比较明确地提出让学生明辨是非。如“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观察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分辨美丑善恶,在作文中用正确的观点去评价抨击丑恶的社会现象,赞扬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这样能起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效果。
  在学生作文前,启发学生谈谈或写出每次作文的主题,训练学生从众多复杂的现象中提炼正确的、鲜明的、集中的、深刻的主题,让学生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如写作文《我爱我家》时,学生如果只停留在写自家这几年来盖了几间房子,添置了什么高档商品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些巨大变化的原因,学生一经老师点拨,思想认识就会提高,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到家里这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可以通过对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试的描写,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热爱,从写作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桂坚.《小学教学参考》[J].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出版.2009年第2期
2. 文恒益.《小学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6期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J].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三西省教育报刊社出版.
4. 戎艳丽.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1) .
5. 王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摭谈[J]. 新课程(教师), 2009,(02) .

上一篇:巧用评价来导行——谈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的导行

下一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浅谈语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