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学前教育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17:36

 

 第1篇: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自身的习惯所决定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及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1.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人们的受到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开始变得浮躁,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道德开始慢慢沦丧、行为失范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新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道德丧失发生的恶性案件,这也给我们敲响了应该注重德育培养的警钟,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曾经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良好品行培养主要阶段就在于幼儿时期,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塑造优良的品行和个性,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讲文明、有品德的人,这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品德基础。三字经中有这样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源是好的,也犹如一张白纸,后天的养成对人的道德非常重要,然而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道德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学前品德教育不仅依靠校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教育和熏陶,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方能取得有效的品德教育成果。


  2.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


  2.1营造德育品质培养环境。人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而环境的影响力又通常都是潜移默化的,创造一个有效的环境,是学前教育中能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条件,有一个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更能使德育教育体现出来[1]。比如在特殊的节日,设计一个关于这个节日的主题进行一项德育活动,就拿六一儿童节来说,可以组织孩子到贫困的地区和当地的孩子互帮互助,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这样能够培养孩子关系和帮助的品质,或者在重阳节组织孩子动手制作一些礼物送给一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尊老敬老的品德,通过这些活动,以有趣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就能够学习和开展品德教育。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帮助别人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有成就感,又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也可以借助我国固有的文化氛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熏陶,学习我国的国学对幼儿的成长和品德教育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也可以提高幼儿对品德教育的认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栋梁之才。


  2.2集体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在幼儿园当中,集体教学的活动形式非常多样化,并且内容也相当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教师应根据不同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将德育渗透在其中在幼儿教学中。音乐教育则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它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它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教師还可以抓住一些需要协作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分享合作的喜悦,最终让幼儿获得较好的社会性发展[2]。此外,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活动的学习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水平和交流技能。教师可按不同内容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2.3要强化教师的德育修养。俗话说:"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覃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J匕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帅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3]。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学前,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这对我国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和重要的意义。所以,把德育教育充分的渗透到教学当中,和怎样有效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幼儿能够有兴趣去学习,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知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德育教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目的,把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使得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自己进行道德上的约束,接收良好的品德熏陶,这样才能达到让学前德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目的。


  作者:哈斯其木格

  第2篇:浅谈家园在促进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在学龄前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迅速,发展潜能巨大,可塑性强,是促进体格、智力发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形式的关键期。培养主体性和全面性发展的"完整儿童","赢在起跑线上",是家长和教育机构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一部分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促进家园合作,整合幼儿园和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家园合作的形式、内容、方法、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


  1.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与家长交流中的地位不平等。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家长们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幼儿园最常见的家园合作形式,如信息栏、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的情况,而很少有家长和老师主动谈到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这样的家园合作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1.2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工作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而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还属凤毛麟角。


  造成家园合作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師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合作有很多好处,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且害怕家长参与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表面上做做,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合作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也影响了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1.3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情


  况来看,有一些小幼儿园还没有正式的家园合作工作制度,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对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以及教师在家园合作工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与教师相比,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责任更是一头雾水,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听过家园合作这么一个词,更没有想过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将自己配合幼儿园工作仅仅看成知识学习上的配合,如督促幼儿复习教师所教的单词、儿歌等。由此可以看出,家园合作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这对于家园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2.提升家园合作的对策


  解决家园合作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促进家园合作工作深入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强化合作意识马卡连柯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协调者以及家园合作活动的策划者。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自身首先要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幼儿园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目的进行。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行为,培养学习毅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良好的家园关系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关系的纽带,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水平,幼儿园和教师不能死守着自己原有的活动计划,而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合作。


  2.2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参与意识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仅有幼儿园发起是不够的,增强广大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愿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包办代替、娇宠溺爱等等,家长这些观念上的问题也是造成家园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必须向家长大力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和教育水平。只有教师和家长教育素质共同提高,家园合作才能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向深层次发展。


  2.3家园双方追求合作共育效益最大化,促进幼儿、家庭、幼儿园三方互惠共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需要家园双方共同致力于提高保教活动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个性化的保育和教育"。因此,家园合作共育各项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家园双方追求合作共育效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幼儿是家园合作共育的最大受益者。在方向一致、内容协调、方式互补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个别教育机会,这必然会使幼儿的自信心、个性、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家园合作共育工作日益受到幼儿园园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真正做到家园双方步调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家庭、幼儿园三方互惠共赢。


  作者:热拉

  第3篇: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中高职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对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协调和稳定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缺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和重复、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框架和结构体系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如若不能良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招生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衔接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五年一贯制、对口招生、3+2以及3+3等方式,其中主要以对口招生和五年一贯制为招生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还是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为主,而对口招生的人数只占总招生人数的很小一部分。例如:以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过去的一年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在700人左右,而对口招生人数只有50人左右,只占了学前教育专业的7.1%。以成都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总人数在550人左右,而对口招生的人数只有60人左右,只占了该专业总招生人数的10.9%。在众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前,对口招生人数显得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很多就读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想继续就读高职来提升学历,但却没有合适的升学渠道,这说明当前的招生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不相关


  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不相关的,存在脱节、重复的问题,也没有进行有层次的衔接和对接。例如:四川绵阳一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師或管理人员。四川成都某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儿童观,具备从事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和方法基础,能够适应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能够从事幼儿园经营、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两者之间层次梯度未能突出,衔接关系也不明显。


  (三)中职和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存在重复


  现阶段,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交流和沟通十分少,导致很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重复或者交叉。一直以来,国家和教育部都没有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规定使用统一教材,导致很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材都是学校各自选择的,没有系统性和关联性。例如:贵州省某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四川省某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曾经同时使用过相同的教材,他们的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通过比较,竟然会有百分之六十多的重复率。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中职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


  中高职院校现阶段缺乏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主要是中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军训、见习、顶岗实习等。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军事教育、幼儿园参观学习、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可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重复的内容。其次,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缺乏一个整体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或指导方案、手册。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指导方案,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就没有计划和安排,完全是凭着老师或者学校的想法去进行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


  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措施和方法


  (一)改革招生制度,促进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衔接


  现在,很多学校都逐渐实行宽进严出的策略,凡是高中毕业或者中职毕业的学生,只要具备同等的学历,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不需要进行升学考试。目前,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普遍存在,从而使大量的学生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深造。例如,在英国、美国、德国、希腊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学生参加高职教育的入学比例可以达到55%以上。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为主,而对口招生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十分少。如果中职教育毕业的学生还想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深造的话,将十分困难,这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而对高职教育来说,招收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中职教育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普通高校毕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让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国家规定的高素质职业技术型专业人才。因此,加强改革高职招生制度,扩大高职教育的招生范围,对目前促进中高职学前教育的良好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例如,对口招生中降低文化考核的比重,增加专业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增加和扩大中职的招生人数比例,为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一些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直接录用在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奖励的学生来扩大招生。与此同时,还可以尝试面向中职毕业的学生开设预科教育,由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联合办理,提高中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加强中职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差异性培养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在仔细分析和研究了很多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差异性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例如,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中职注重通识性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高职院校则注重结合实际岗位的要求,深化拓展专业理论,强化提升专业技能,并适当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中高职教育应该把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一方面,高职教育应该比中职教育培养出在幼儿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等知识方面更丰富和深入的学生。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出一批在幼儿教育机构中起辅助作用的相关工作人员,如保育保健老师、特长老师等。总之,高职学前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应用型的教育工作者。


  (三)构建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完整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加强中高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中高职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避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脱节的现象。基于此,可以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把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整理分块,以方便学生学习,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中高职教材之间的衔接。例如,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可以把学生的教学内容分为中职和高职两大模块,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避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和重复,并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使中职教学内容与高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良好衔接。再者,中高职学校应该加强课程教学交流。例如,我们还可以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听讲座,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以到中职院校做讲座。


  (四)加强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衔接


  随着市场需求量变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幼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步骤。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对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师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应该编写出一套适合本校且实用可靠的实践教学手册,方便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中高职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训场地和实训基础设施费用的投入,加强学校与社会上相关教育机构和各大幼儿园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参加实践教学的机会。另外,要积极扩大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培养,避免出现中高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倒挂”的现象,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們应该加快步伐,尽快地解决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针对现阶段面对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脱节和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应该加强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其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为中高职学前教育的顺利衔接做好准备。再者,可以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所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有侧重地分段突破。最后,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衔接更加连贯。


  作者:卢玲

  第4篇:激励机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原因


  1.专业发展的必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纲要还提出,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在学前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中职学校作为主要承担培养幼儿教师的任务。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目前该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较多,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该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较少。


  2.幼教行业现状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学的主体乃幼师。随着各地虐待儿童事件层出不穷地曝光,更把幼教这一特殊的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些现象从某一方面说明了幼儿园教师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这一群体更应得到重视。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在哪里?他们能否培养合格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3.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建设


  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是教师的全体发展,同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必须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发展。学前教育专包含基础文化课教师、专业文化课教师、专业技能类教师。他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素养、过硬的技能,那便要求所有的教师亲密无间的配合,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的团队建设。而引进激励机制能够让教师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同在的工作氛围,能让该专业教师呈“抱团式”向前发展。


  二、激励机制理论模型构建原则


  激励是一种管理上的用人艺术,所谓激励就是在人的管理过程中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各种物质或精神手段,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的积极性,焕发他们为集体作最大贡献的方式、方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在建立激励机制时要考虑以下几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学前教育专业建立激勵机制必须要把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放在首位,重视教师的价值。


  2.公平原则。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不能主观偏见、个人好恶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做到制度管人。特别是在职称评定、奖励提拔方面更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系统性原则。激励机制是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他的措施必须适用于所有的人员,必须坚持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既要有正面的激励,也要有负面的激励。


  4.灵活性与稳定性统一的原则。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过程。但他本身又是一个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需要一定的灵活性。


  5.可操作性原则。激励机制给予的激励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措施,且这些措施是教师们在乎的。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1.构建人性化的情感激励机制


  要管理好学前教育专业系,就需组建一套合理的激励框架。


  一方面,要搭建好系的领导团队。领导团队包括宏观统筹全系工作的主任,是帮助教师规划人生、形成准确职业定位的就业规划指导员。管理人员“分工”“分层”合作,就像魏书生说的: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另一方面,组织相对稳定的人性化的激励制度,让这个集体充满“人情味”。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系风正,系风盛”,系规是对教师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教师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激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尽管薪酬不是激励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教师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薪酬,是教师生存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薪酬管理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所以在我力所能及的权限内,全系期末展开各个方面的评比,对每位教师形成综合的考核,依不同的等级发不同的奖金。


  3.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


  教师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满足于情感激励和物质激励,他会考虑自身专业的发展,达到自我的提升——自我激励,就是一种内部的燃料,是每个人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向前的内在力量,它不需要外部的激励因素来促使一个人付诸行动,是最重要的一种动力。


  四、结语


  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既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安娜

  第5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体会


  一、即兴伴奏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所培养出来的幼教工作者大多数是面对最基本层次的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每天都会有音乐课程,所以钢琴即兴伴奏是幼儿园教师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我们在学校学习阶段掌握了高超的即兴伴奏技能,不仅为以后的求职提供便利,还可以陶冶自我情操。幼儿园的孩子们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时期的一切能力都初步发展,如果用音乐进行教学就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智能,提高他们感受美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比如:以音乐为媒介讲授知识,在课程和游戏中加入适合情景的音乐,用跳动的音符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二、即兴伴奏学习的技巧


  钢琴即兴伴奏很重要,它是在掌握了和弦、琶音、大、小调音阶的基础上展开的,即兴伴奏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配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以下向大家介绍几种我的学习技巧:


  (一)扎实的弹奏基本功


  即兴伴奏是根据乐曲旋律进行创造性的伴奏,一些基本演奏技巧是必须掌握的。比如手指的独立性、指法的运用、双手的对位练习等。第一,必须重视练习曲,多加练习。练习曲不仅可以让我们掌握技巧还可以培养乐感。第二,多多练习左手。即兴伴奏主要是左手的配合,所以必须加强左手训练。第三,熟练掌握24条大小调音阶、琶音,能够轻松自如的转调。第四,各种乐曲弹奏,不一定只弹中国的乐曲,国外的乐曲也可以结合起来练习,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的伴奏织体,充实到自己的即兴伴奏运用中。


  (二)丰富的乐理知识


  首先要想学好即兴伴奏就必须掌握一些乐理知识和一定的和声基础。可以说,和声是一个乐曲的灵魂,乐曲的骨架,和声搭配直接影响乐曲的合理性和完美性。通过巧妙的和声可以将一首曲子得动听又有活力。其次,对乐曲的分析能力直接决定了这首曲子的质量,换句话说,弹奏者的乐曲分析能力导致了乐曲的极大差异。通过分析来把握乐曲的艺术风格,根据乐曲风格来选定即兴伴奏的伴奏音型和和声功能,明确歌曲的调性、节奏、速度、风格特点等,才可以更好进行左手的配奏,使得曲子更有创造性,正确的表达其内容。目前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儿歌钢琴曲,一般会采用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来配合。当然,一些相同风格的乐曲可以采用固定的伴奏音型,这就要求我们多接触,多练习。


  (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即兴伴奏的难点就是即兴弹奏,在短时间内为手中的乐曲伴奏,并且在乐曲中加入一些创造性技巧。这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智慧与灵感的考验。虽说技巧与乐理知识不可或缺,但是音乐感受力也是很重要的,不过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比如听歌不但要知道曲子的旋律,还要知道它的伴奏织体。多听一些大师的弹奏,知晓他人的伴奏方式,如果觉得自己也可以驾驭,不妨在以后的弹奏中加入进来。除此之外,不要只给儿歌伴奏,多尝试一下为不同曲风的歌曲伴奏,积累大量的伴奏经验,为以后边思考边进行伴奏做准备。


  三、即兴伴奏的心得体会


  (一)邓小平同志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


  学好即兴伴奏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的乐理知识指导伴奏者去实践,而时间又是乐理知识的来源。只有不断充实理论知识,不断付诸实践,才能更好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就我个人来说,实践远远重要于理论。钢琴是一种练习性乐器,重要的就是练习,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想很好地掌握即兴伴奏,必须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钢琴,用大部分的时间去练习,去实践。


  (二)就即兴伴奏来说


  没有明确的对与错,只要合适即可,对于幼儿歌曲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无需拘泥于对不对,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弹奏技巧,培养我们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最重要的。


  (三)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学习即兴伴奏切不可盲目追求它的效果,急于加入过多的高难度技巧,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与练习。


  四、结束语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身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充分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不断学习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技能,慢慢加强即兴伴奏能力。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只要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持之以恒的信念对待自己所热爱的即兴伴奏,那样即兴伴奏将成为你一生的挚爱。


  作者简介:贺佩佩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改革措施研究硕士论文(共5篇)

下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教学运用问题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