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探

发布时间:2015-03-19 10:2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社会用人需求不适应引起的。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深受校园文化中的理想主义的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亦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校园就业文化的发展,培养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责任感、事业心、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与拓展,在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职业发展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受到就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可能。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内涵与联系

  (一)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生长发展在高校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创造的,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高校校园文化既在提高大学生知识内涵、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推动作用,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风格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学生的内在品格,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其独特的育人作用。

  (二)就业文化

  就业文化,指的是高校内部形成的一种激发学生求职欲望,提升学生就业力的氛围和环境,利用整体的优势对在校大学生就业意识、能力和技巧等产生影响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和行为观念,它属于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它不同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别于一般文化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们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其次校园就业文化区别于一般的就业意识,并不是说一所院校的在校学生都有求职意识就可以称作就业文化,它是一种理念的组合,涵盖了就业意识、技能、判断力等多种因素,就业文化包含就业意识。

  (三)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密切联系

  尽管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有着各自的内涵、特点,但两者客观地存在于高等院校共同体中,相互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一致方面:一是作用对象的一致。校园文化是本着 “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校园人尤其是大学生为建设之本。而就业文化面向的的对象是人,是大学生,它着力于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对其职业意识、观念等进行指引和渗透。因此,二者的作用对象中有着同一主体即大学生,即具有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二是目的宗旨的一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丰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就业文化发展的的根本任务则是实现个体的职业发展、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二者的目标任务都指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三是引导效果的一致。虽然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就业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方式不同,但都是在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事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二者的引导效果是一致的。

  二、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认识

  (一)构建和谐高校的现实需要

  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的繁荣则与就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构建高校和谐就业文化对于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汇聚而成的精神文化,是学校中集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它不止于认知层面的表现,而是内化于人的认知和共同理想。在新形势下高校需要积极出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作用,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特别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更亟需探索实践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以促进以就业为主题的就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文化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勤奋、创新的新风气,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内化为自觉行动,积极地迎接任何挑战。

  (二)校园文化与发展就业文化的重要形式

  高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盲目追求“就业率”的现象仍有存在,真正涉及职业意识、理念、价值观引导与培养的就业文化并没有很好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就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发现有意义的、有远见的需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然而,职业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只有在文化的传递和渗透中才能实现,这也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所在。

  (三)良好育人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有利保障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和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营造了一个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就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就容易被其接受。高校就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推动和感染,而就业文化的积极上进、和谐有序必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因此,二者的相互融合,有利于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文化氛围。

  三、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融合途径的探索实践

  (一)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系统开展就业文化建设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发展,在高校中系统开展就业文化建设,使促进就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要从行政上明确认识就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就业文化建设纳人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考核标准,明确学校相关部门在高校就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使之逐步走向日常化、制度化。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使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互融互通,共同繁荣发展。

  (二)校园文化主导作用,推动就业文化繁荣发展

  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就业主题:一是建设宣传阵地,营造氛围。通过学校的各种媒介,如校报、电台、网站等开辟就业指导专题,针对各不同职业生涯规阶段的学生设立有针对性的专题、专版,大力宣传务实就业理念,使学生潜移默化受教育。二是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形成常态。学校以及各学院可以在日常就业指导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就业指导宣传月”活动,集中举办各类就业文化活动,如就业指导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简历竞赛、面试竞赛、公务员模拟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考研考公务员经验交流会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三是完善职业测评,增强实效。高校及各学院的相应就业指导机构要全方位、多形式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约谈服务,培训专门人员为学生开展职业测评,推进测评结果在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解决自身择业的盲目性,并充分发挥和拓展自身的素质,真正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为就业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学生社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拓展、自我完善的重要营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类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着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校园就业文化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融合交流不能忽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举办各式各样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在社团文化中融入就业文化,娱乐其身心、提高其素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培育就业成才意识,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就业导向氛围,为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融合创造良好环境。

  (四)实现融合

  学校在建设自身的同时离不开对外的沟通交流,要充分采取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广泛开展与地方用人单位和其他院校的校园文化、就业文化交流活动。如有组织学生参与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优秀校友访谈等,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园,主动联系社会,借鉴成功校友的择业经验,锻炼胆识和交际能力,拓展视野,增强就业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外校或者企业的相关人员来校进行就业指导和学术交流,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中实现融合。

  四、结语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的结合,不仅扩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就业目标,同时也很好的提高了就业文化的底蕴,使其内涵更具有渗透力。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需要具体操作部门的通力合作,而且要求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统筹和规划。诚然,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融合是一项综合工程.其理论尚待继续探索,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健康和谐的高校文化体系,必将有利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必将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使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1]蒋毅.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就业[J].理论月刊,2005,(12):181.

  [2]郑楠.浅析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J].科教文汇,2012,(04):196.

  [3]郑纯.浅论高校就业文化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7,(05):70.

  [4]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1) :116

上一篇:试析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下一篇:浅谈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