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管理探析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4:21

 

 

1篇: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学管理探析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学校是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的。但是,不论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以教书育人为最高宗旨,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特殊教育学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生活设备的特殊,教学方式方法的特殊,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的特殊等。那么,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而言有何区别呢?

 

  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以学校形式存在的特殊教育的历史却很短,只有二百三十多年,在我国还不足一百四十年。但是,纵观这短短二百多年的发展,世界特殊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论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以教书育人为最高宗旨,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对学校管理而言,两者具有很多共性的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管理的共性特点,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质量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借鉴作用,应予以重视。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义上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等的同时,必然存在其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更应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的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出特色,以尊重并满足于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

 

  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共同点

 

  首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方面,无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应反映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都是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般认为,学校管理原理的构成因素有目标、原则、过程、方法等,很显然,以上因素也是构成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部分。

 

  其次,如果把学校看作是一个不断适应外在环境需求的有机体,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组织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与运作、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等方面,两者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再次,从学校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看,两者都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对以上要素的合理组织、运作,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达成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其中,人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首先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因素。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领导及其他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学校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服务于人、服务育人,使人获得发展,这是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的追求。

 

  最后,从学校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有着基本一致的工作内容,都包括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等。

 

  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决定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里主要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学生。以上特殊儿童具有与普通儿童共性的方面,如作为儿童的发展的共性,即在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基本规律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是,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指出的,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是特殊儿童共有的特点,这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殊的方面。第一性缺陷是指特殊儿童生物学的损伤或缺陷;第二性缺陷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而来的缺陷。如盲童视觉器官的损伤是第一性缺陷,而盲态、缺少形象表象等一系列行为、心理的缺陷则是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各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特点无不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特殊儿童具有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使他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和校园建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虑,进而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中有。这些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之所在。

 

  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理念方面,应充分彰显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应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应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其次,在校园无障碍环境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设计了适合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更重视创建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儿童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

 

  最后,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贯彻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关注其缺陷的补偿,更强调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聋校的律动课、沟通课,盲校的定向行走课等等。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来看,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学校在管理实践中首先应注意,认识并强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不同之处,不是为了绝对地突显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差异,最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所以,应辩证地看待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关系,实事求是又不失创新地分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措杰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6

 

2篇:“以人为本”视角下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管理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更强调注意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管理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性,表现为行政管理者教育观念落后、馆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软件设施的严重落后等方面,必须以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认真反思,通过转变观念,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馆员队伍的人才建设、软件设施的进一步提高等综合性措施,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特殊儿童具备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招生覆盖铜仁市下辖的碧江、万山两区,江口、印江、德江、沿河、石阡、松桃、玉屏、思南八个县的民族地区,该民族地区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1年,是一所为聋哑、智力障碍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6人,学前教育班2个,一至九年级11个班,共13个教学班,有在编教职工5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一人,小学教师26人。200722日,教育部颁布了《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标志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方案》从实际出发,考虑了社会的发展和残疾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更强调要以人为本、注意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任,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部门。因此,通过图书馆的管理优化,帮助特殊人群开发潜能,弥补缺陷,发挥优势,立足社会,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管理普遍存在经费严重不足、领导观念的落后、软件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本校的发展。

 

  一、对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分析

 

  1.经费严重不足,行政管理者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读者由盲、聋和肢残人组成,对盲生而言,一般的书刊看不见,必须读盲文书刊,聋生由于对图像的敏感度远高于文字,图书馆应购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材。购买这些材料的费用就远高于普通学校的图书馆,而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很少,举步维艰,不能维持正常运转,严重制约图书馆的发展。同时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突出的表现是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由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真正转变为教学的服务者,降低了办公的效率。图书馆服务理念落后,认为借书、还书就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从而导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有限,满足不了特殊读者的多层次需求。

 

  2.领导的重视不够及馆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如期刊的装订成册、图书的上架、整架等很多繁重的劳务工作还摆脱不了手工操作,而这些工作有一定的劳动强度,但技术含量低,从而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影响了这些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另外还表现为馆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跟不上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很多特殊学校图书馆成了学校安排引进的高级人才家属的就业之地,这些人员大都未进行过图书情报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只能从事图书馆日常工作,高学历的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图书馆只能围绕借书、还书来开展服务,难以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文献信息需求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读者服务的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由于受地理环境及身体缺陷的限制,寄宿制就成了许多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必然选择。家长与学生、学校的联系比其他学校相对较少,这也相应地增加了特殊学生进入了图书馆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优势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难以满足这些特殊学生的要求。

 

  3.软件设施的严重落后。

 

  由于我校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时间较短,图书资料少,文献信息底子较薄,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图书馆员严重不足,在面对从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关键时期,领导对软件建设不重视,没有从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出发,尊重其个体差异,也就是没有以人为本来关注特殊儿童适应社会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图书馆与教学系部几乎没有沟通,没有真正了解教师与这些特殊儿童的需求,根本无法解决这些特殊儿童的深层次的问题。

 

  4.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落后,导致这些特殊儿童信息素养欠缺,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rukowski)最早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人们对信息素养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已经从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层面的理解逐渐拓展到信息文化层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既影响着学习方式,又改变着生活。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使这些特殊学生掌握初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对教学不够重视,设备和师资没有保障,致使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开始阶段,其教学在本校属于边缘学科,而且教材由任课老师自己征订,存在区域及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选用的教材有时并不符合这些特殊儿童的学习要求,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有些杂乱。同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时,往往不太注重这些特殊学生的主体需求,理论知识教学和上机实践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产生了很强的厌学情绪。据析,有67%的特殊学生会去网吧玩游戏和上网,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掌握上网技能的不到30%50%的学生感受不到信息化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

 

  二、推崇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

 

  1.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部、教育部于200611月联合下发了《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特殊教育中央补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中西部地区特教学校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康复训练设施和图书资料等。2010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等具体措施,足见国家对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重视力度正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使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纵观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制约教育现代化实现的核心问题不单是经济条件,更关键的是领导和教师的观念与意识。特殊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图书馆行政管理者就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在转变中进步。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发展看,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特殊教育先进的国家都早已将残疾儿童的概念扩展为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即特殊需要儿童不仅包括视觉、听觉、智力、肢体等类别的缺陷儿童,还包括超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因此,行政管理者也应该对我校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能对学校的创新发展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包括本体功能和具体功能,本体功能即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即以人为本,具体功能即指由本体功能派生、具体化的功能,如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但是,尽管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但其最根本、本质的还是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因此我们的各方面活动以这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以免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失误。以特殊儿童为本,就是确立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读者需求这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到有求必应,图书馆馆员才会得到这些特殊读者的尊重。在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不论行政管理者还是图书馆员及特殊对象的读者,都会感到愉快,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2.馆员队伍的人才建设。

 

  在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一个是以图书馆员为本,另一个就是以特殊对象——学生为本。以图书馆员为本,就是要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其核心是充分发挥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在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建筑所起的作用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图书馆馆领导首先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员,其次鼓励在岗的馆员通过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学习图书馆学新理论,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及新的发展规律,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手段不断增强,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最后要发挥深优秀馆员的模范表率作用,让资深优秀馆员和刚上岗的馆员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提高年轻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软件设施的进一步提高。

 

  建设一个现代化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立足当前,创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迈进,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我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目标就应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多载体的信息资源的保障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多载体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专一,市面上电子图书、光盘、录音录像资料比较多,由于经费及对象的特殊性,我们要精心选择与专业教学关系密切、质量较高的信息产品,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教师、学生使用。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现在,国内外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各校、各类图书馆情况不同,需求不同,起点、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是,不论哪种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特殊学校的图书馆,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最基本的基础开始,逐步实现图书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方向转变。建立教学与科研服务体系,与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合作,建设、提供多种教育教学数据库系统。

 

  4.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特殊儿童信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不明确,导致本校的这些特殊儿童的信息素养低下,因此我们可以首先明确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清晰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框架,使教学目标明确,严格制定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和授课内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成竹在胸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儿童由于身心缺陷所限制,造成他们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按照特殊教育的培养精神,对于每一个特殊儿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为这些特殊儿童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学习内容,这样就有利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这些特殊儿童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其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能力,消除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带来的学习障碍。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性,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我校的这些学生类别的差异(如听障、智障等),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法,使听障学生以视觉为主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智障学生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智力,增加他们积极学习、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沟通世界的机会。这些特殊学生对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公式理解有一定难度,实际动手操作会让他们很感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例如: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分成几个单元进行训练,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的难易程度应该与学生的承受能力相符,紧跟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无所谓好与坏,关键的是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应用到设计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的图书馆管理最终要以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为目标,采取科学化的综合性措施,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特殊儿童具备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作者:万红 来源:考试周刊 201661

 

 


上一篇: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论文(共2篇)

下一篇:全纳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