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发布时间:2016-06-07 15:03

  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一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

 

而我国2008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其第一章第二条对博物馆的概念所做的界定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虽然在这里教育功能没有被放在首位,但也说明了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巨大作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以及终身学校,很多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此外博物馆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拥有庞大系统的志愿者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讲解。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多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达国家,大多强调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于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由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景观法》规定博物馆有义务为学校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片、标本和模型等教学参考材料,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博物馆法》就规定了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美国早已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针对中小学生教育,仅据2001年的统计,美国博物馆总计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馆提供“K12”(从幼儿到少年”)教育计划。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馆校结合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的历史渊源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

  从历史上看,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他的父亲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校,很多年轻人在此学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博物馆的建筑在公元270年被人摧毁了,不过该机构的教育兼研究功能似乎一直持续到5世纪。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謇1950年创办,当时的办苑宗旨就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近现代的博物馆的发展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之后,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为民众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才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所以,重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重视馆校结合在实践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学校属于正规教育场所,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素质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内完成有计划的重复性的学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难以做到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学校教育多强调传统,强调传统知识的系统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比较注重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观念还可以继续被创新。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内容和形式都多样的展品和展览;有自由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博物馆既有展览,也有相对应的体验游戏、讲座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索。

 

  博物馆教育具有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它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以一种更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viii,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青少年的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历史类博物馆反映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比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则是关于自然和科学,从人类史,生物史到天体史都囊括其中,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还可以通过馆内实验器具和原理介绍,参与其中,亲自动手演示,体验和学习,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正确的运用博物院的资源,对于新的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在我国的博物馆接待的观众群体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观众都有,学生群体可谓是以学习为目的来博物馆参观的最大一部分群体,很多家长也是陪同孩子来的,所以,博物馆如果能与学校合作,更广泛深入的将博物馆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学生中间去,吸引更多的人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也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博物馆本身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中馆校合作并不被双方重视,我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普遍脱节,可有可无。

 

  博物馆虽然是为大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是可以产生很大影响的,参与教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使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被学校教育所借助,,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现在急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吴林栖 来源:智富时代 20165

上一篇:学习理论与教育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高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