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品评价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5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本文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出发,以作品评价为主题,介绍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作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意义,分析了作品评价相比传统评价方式的优势,谈及了在实施作品评价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作品;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一直希望找到有效地途径,能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这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来看,“任务驱动”模式是很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以任务目标激发兴趣,以任务过程作为学习的途径,以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但从教学的成效来看,只有在任务驱动的每个环节,都伴之行而有效的评价,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动态的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信息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之手。
  一、 作品评价法与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应用而完成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评价就是通过教师、同学、自我根据学生制作的电脑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综合全面地考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最终达到形成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让学生实现一个作品,来引导学生对某一模块内容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方式。比如:制作一幅想像画,来学习画图工具;完成一份电子板报,来学习文字编辑工具;通过因特网收集相关知识形成报告,利用电子邮件提交作业,以此来学习网络知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促使内容评价的模块化,这正说明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作品评价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较为合理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会呈现不同水准的作品,但即使是质量相差无几的作品,也经历着不一样的诞生过程。在一个具体的作品制作活动中,包括了提出设想、甄选方案、制订策略、整理资料、交流合作、实施操作和作品演示等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上,也体现着各人的差异。作品各个环节的评价,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目的。由此可见,作品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是一种全面而发展的评价方式。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作品评价较之一般评价方法的优势
  传统的评价方式单纯地靠成绩来衡量。早些采用笔试方式,后来在笔试基础上加入了上机操作考试,看似检验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实质上教师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也仅限于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义不大,评价的激励和促进机制也末能显现。相比之下,作品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1、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全面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
  作品评价法对学生有“做、讲、评”三方面要求,即:创作作品、展示作品、评价作品。作品创作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各具特色的作品。每位学生都能站在适合自己的起点上,而不是由教师指定相同的任务,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作品创作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也许用到课堂上未曾学过的知识,也许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整合过程,就是一种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实现作品构思的激励下,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如果说创作作品的过程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那么展示作品与和评价作品则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学生不仅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作品的创作,同时还要准确的表述自己作品的主题及创作思想,合理评价自已或他人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结果中的表现,这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贯穿整个作品创作过程的知识、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中需要整合的方方面面知识,都可以是评价的内容,这就有效扩展了评价维度。在方式上采取多向互动形式,自评、互评、展评等多种方式结合。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能使学生懂得自我肯定,找到自信;学生互评借助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分享中收获喜悦;展评可以运用多媒体或网络,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功能,活跃气氛,产生思想碰撞,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3、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到了学生在技术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变化,这就使信息技术变相成了不断模仿和重复操作的应用软件教学。而在以作品评价为引导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习得了技术,而且,精心安排的师生互动评价,依托作品激发出的活跃思维,学生或成功或失败的喜怒哀乐,这种亲身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获得。
  在知识目标方面,有人认为作品评价太过侧重于综合运用,反而会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所忽视。其实不然。学生在接受评价反馈、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恰恰是对基本操作技能的反复练习。这是一种最有效的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的途径:由“学”到“试”,由“试”到“思”,由“思”到“用”,由“用”内化为自身的默会技能,最终融合成为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
  三、要实现有效的作品评价,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的功能在于激励、诊断与促进,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有效的作品评价应重点注意:
  1、力求及时准确,评价语言应以肯定为主。
  评价信息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否则,学生完成下一阶段活动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打击。向学生提供反馈时,评价语言要适合,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强化成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心理。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机会,会添一张图,会加一种色彩,会说一句信息技术语都值得积极评价。对于不足之处,也应采用正面措词,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提供后续学习的可行建议。
  2、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统筹兼顾。
  要想学生有客观的评价能力,就一定要 有合理的细化的评价标准,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统筹考虑。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合理规定自评、互评、展评等多种评价结果在最终等级中所占的比例。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好或不好,也要关注对学习活动的认识。
  3、不同年级段的教学,作品评价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段时,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在思想、创造、艺术等方面不能对其有过高要求,更多的应侧重于技术上的肯定。到了高年级段,教师在引导评价时,应把主题是否有创意,内容是否围绕主题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侧重对作品本身的评价,而非技术评价。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和技术相对更成熟,作品也更丰富。如果仍以技术评价为主,就会带来重复学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品创作多数是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模仿。作品评价作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常用方式之一,有优点也有不足。但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只要能匠心独具,扬长避短,体系化的作品评价必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彭钢,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05
[3]杨肖霞,关于信息技术课作品评价方式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3
[4]杨达群,作品评价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应用[EB/OL].
 
[5]谢惠,信息技术评价的感受[EB/OL].
  ?ArticleID=5168
[6]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再认识[EB/OL].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