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责任教育:教育之本

发布时间:2023-12-12 07:08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家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他太不用心了。究其原因也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好一些,而那些家庭比较富有并且比较溺爱的学生成绩会差一些呢?就是因为那些家庭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心让他们去主动而又努力地学习。那么,家庭好的孩子学习成绩就好不起来吗?不是的,只要他能找到,并从内心中确信这种理由的存在,他也同样会去认真学习的。这也说明,现在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责任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责任教育的内涵


  责任教育指人们践行某种职责,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责任教育首先是帮助人们通过认识个人职责的具体性质,提高责任意识,即责任感,这是责任教育的基础;其次是培养人们的责任意志和信念,使人们能坚定地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干扰或困难就逃避责任,这是责任教育的中心环节;最后是通过教育使人们养成责任习惯――时时尽职尽责,失职主动承担责任,这是责任教育的目的。当然,责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耐心细致。


  1.责任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教育


  大多数的人到了三十岁成家立业的时候,都比较成熟了,富有责任心,并且都能够为了家庭和生活而努力工作。我想就是因为人意识到了责任和压力的存在。我所说的担当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更早地感到生活的责任,从而努力地学习。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是应该拥有一个美好而轻松的童年。是的,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有担当、有责任的童年并不一定意味着苦涩和痛苦的生活。相反,所有的说法都是相对的,只有在快乐中夹杂着一丝丝的苦,才会让他们更多地感觉到快乐。


  2.责任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


  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这样的人的团体,同享国家的光荣,也要同承担国家的各种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我们始终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公民来看待,从小让学生树立公民的意识,与孩子是彼此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关系,关爱绝不是溺爱,如果我们溺爱孩子,我们就关爱太多了,孩子们看到了是我们所呈现他们的一个虚假的生活关系,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一个真实的世界。家长包办了所有的家务,让孩子不做任何事,并且告诉孩子,你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你不要管,当然,这不能排除在孩子学习非常繁忙的时候是正确而且是必要的。一般情况下,让孩子洗一下碗,扫一下地,这决不仅仅是让孩子体验一下劳动,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这是一种平等的教育,这是在告诉孩子,你是家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你是重要的,这是对于孩子最好的承认,一个人只有在被充分尊重并且理解的时候,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他的热情。反思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些可能是背道而驰的。有个教育的格言是这样说的,教育的作用是点燃。学生可能已经是一堆干柴了,我们只需要点燃,我们会做到这一点的。


  二、责任教育的意义


  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心呢?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他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索取,但是这个不能成为他一点儿劳动不做的理由,父母的勤劳不应该养成孩子的好逸恶劳的习惯。有位先哲曾经说过:懒惰是一切罪恶之源,不劳而获是最大的罪恶。也许这句话是极端和偏激的,但也应该有这句话合理的地方。如果人没有了责任感,那他的生活将会是迷茫的,就像是一条迷失方向的船,失去航向,将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能像陶渊明笔下的误入世外桃源的可能性毕竟太小了。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成熟的主要阶段,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主要大事。所以,中小学阶段开展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很有必要,也是可以去实施的。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而商品应该是产生美德的地方,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孩子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商品天生就是意味着平等、自由、诚实信用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品质。然而事实并非如我们想像的那样,现在的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学会了撒谎、懒惰、怕苦畏难,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为什么不是我们推导的结果,那一定是因为有另外的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地挖掘市场经济中的“善”的东西,并且压制其中“恶”的东西;相反,我们还将其中的“恶”人为地扩大了。何为“恶”,何为“善”,那些张扬人的个性,发展了人性中美的东西就是“善”,消极、虚假以及其他的不善就是“恶”了。不让孩子做家务事,这有时真的是一个恶了,因为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劳动改变了人类本身,如果这样说,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劳动,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充分地享受劳动的乐趣呢?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往往是对于孩子爱了,但是我们过分了。也许有人会说,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吗,其实正确与错误之区分,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是决定正确与错误的因素啊。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呢?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


  三、责任教育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意志、个性及道德品质是在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是构成教育条件与过程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对一些事物无法正确判断,极容易混淆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导致对责任感正确认知的缺失。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一种客观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创设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是推进学生责任教育必不可少的工作。


  (1)创设良好的校内“责任”氛围。以“责任”为校训,规范师生的行为;在各处室办公室张贴相应的岗位职责;悬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辟责任教育班级文化专栏,把学生联系实际明确的自己的“责任”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在教室的走廊、楼梯口等处悬挂名人(名言)画像;在食堂、水池旁悬挂“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牌子;利用黑板报、橱窗、师生集会等强化师生责任感意识。


  (2)通过家长会、家长联系卡等方式,使家长明白责任教育的意义和要求,进而主动创设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


  (3)通过征文活动,广泛宣传责任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教育大环境。


  2.将责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使责任教育无处不在


  课堂是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责任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渗透,才能使责任教育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落实。如,地理科学教师可以结合环境污染内容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人口与资源进行人口方面责任教育;结合水资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教育;生物学科教师可结合传染的防治和“甲型H1N1L流感”时期形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的教育等。


  为保证老师有效地开展以课堂为主阵的责任教育,具体做法是:首先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责任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计划,其次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最后开展责任教育课堂反思活动。此外,还通过学科责任教育案例、论文评比等途径推动教师将责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师课堂渗透责任教育的能力。


  3.通过实践体验,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实践体验是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基础。责任在学校无处不在,无论是做人做事,上课、下课、用餐、就寝、值日、活动,甚至一言一行都有责任存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所担负的责任,就必须从实践体验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着手。如,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是对学习负责;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对同学的学习负责;讲究卫生、积极值日,是对同学健康负责;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是对家庭负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养成饮食卫生习惯是对自己健康的身体负责;伸手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关上,白天随手关掉走廊亮着的电灯,主动修好损坏的公共设施,是对学校负责;遵守交通规则,站队不加塞儿,尊老爱幼是对社会公德负责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加强正面教育。可以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行为点评、批评表扬、要求学生写日记、谈体验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使学生逐步自觉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促成学生责任行为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用自己每时每刻的履责形象,感染和熏陶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首先自己不迟到;要求学生独立按时按量完成作业,首先自己要认真批改作业,按时发回作业;要求学生捐款或捐物的,自己首先捐在前面。通过教师的责任情感、责任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责任行为倾向优化。


  4.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学生有了对责任的正确认知,才能指导自己的责任行为。要使学生的责任行为养成一种习惯,还必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又经过无数次的责任感知、责任理解、责任体验、责任反思、责任实践来得以强化。如,我们了开展责任月、责任周活动。责任月包括:对自己负责月、对他人负责月、对家庭负责月、对学校负责月、对社会负责月,而每个责任月再细化为责任周。对自己负责月又分:修身周、学习周、反思周、自纠周;对他人负责月可分为:关爱周、合作周、互动周、诚信周;对家庭负责月可分为:孝敬周、理财周、家务周、勤工俭学周;对学校负责月可分为:奉献周、守纪周、值班周、主人翁周;对社会负责月可分为:报答周、执法周、社会实践周、考察周。各主题周、主题月活动结束后,班级分小组进行评比选举责任明星,也可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冠军,并同时进行表彰奖励。


  通过团队活动,发挥班干部、团员的核心作用,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专题报告,可激发学生竞争精神。强化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负责的精神;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发现学生责任感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把这些阻止责任感形成的障碍及时排除;通过阅读欣赏优秀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吸取作品中的营养,使学生把作品中有强烈责任感的主人翁视为自己的榜样。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责任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责任意志,从而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5.注重典范感召


  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单纯说教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小的,而榜样的力量则是巨大的,特别是处境相同的同龄先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良好品行,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他们领会和接受。


  (1)开设家长学校。给家长讲“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多么重要,要求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2)培训教师,增强教师履行责任意识。校长给全体教师做了《教师应成为履行责任的典范》的报告,要求教师必须率先示范、以身作则,用尽责的行动感染学生履行责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选取处境相同的先进人物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求每个教师广泛阅读,留意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及时摘下或剪下作为榜样的材料。


  6.引入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行为


  责任教育也离不开评价。只有对勇于负责的行为及时进行肯定鼓励,才能使学生勇于负责、乐于负责的行为得到巩固。


  首先,学校开展“自我发展规划”制定活动。通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每一位同学都明确自己奋斗目标,为之努力,同时家长也提出希望和要求,家校共同督促,促使学生与责任同行,并且利用班会、集会等各种奖励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想”过上一种负责任生活的愿望。同时,学校向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能实践其高度负责的行为,并有机会为他人服务。


  其次,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个体发展档案。学校根据责任管理目标,结合“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采取学生自评、他评的量化考评方式,引导、鼓励和制约学生履行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学期结束前,开展评优表彰活动,以班为单位进行考评,评出责任教育积极分子。每学年开学典礼进行表彰,奖励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最后,在开展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当好教育者、引导者、推进者之外,还充当了欣赏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尽可能采用“拉”的鼓励方式,而不是“推”的强迫方式。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互助服务团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帮助;通过建立表扬单,使学生的进步和勇于负责的行为得到及时肯定和巩固;通过每周的“三项”竞赛、星级寝室评比,学期末“责任标兵”“守规范标兵”评选等方式,使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只要责任心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之中,有了责任,有了担当,一定会塑造出伟大的人格。重视中小学生的责任教育,正是我们实施基础教育根本,只要正本清源,何愁我们得不到清清的山泉呢?本文来自《上海教育》杂志

上一篇:反思性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探索

下一篇:上海设计教育与上海都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