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6-08-10 17:15

  文章通过用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将历史观的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经得起各种负面影响的冲击。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多媒体时代却遇到了新的问题。例如,不久前,一段疑似某央视著名主持人在饭桌上唱评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他唱了该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唱段,不仅戏谑智取威虎山的解放军,还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一时网上舆论大哗,并对崇拜他的广大中学生在历史观认知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面对如此窘境,历史教师该当如何作为?

 

  中学生是一个开放、上进、活泼、可塑性强的群体。在一个文化市场繁荣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他们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悄然形成。因此,历史教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技能诸方面发展他们的智力,还要从情感、意志、态度、素质等方面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教师挖掘丰富多彩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上寓历史观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能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辨别和抵制各种低俗甚至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历史教学的特殊功能所在,也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类的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引用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情境移植加以熏陶感染,可将历史观的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一、利用历史名人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以历史伟人为榜样,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包括生活、书本、网络等。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人们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被引向歧途。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以历史名人、伟人为榜样,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规范他们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名人事迹适当引入,然后逐步展开,使学生在历史名人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下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激励学生把这些历史名人作为一个榜样,树立在自己心中。

 

  例如,在讲抗日战争之《抗战的胜利》一课时,向学生提问:“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哪些民族英雄?”学生回答了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左权、张自忠等。接着笔者引用了2015年9月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30 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的时事材料,问学生:“为什么向他们颁发纪念章?”学生齐声回答: “他们是英雄!”再问:“为什么他们是英雄?”有点抗战史知识的学生就说:“因为他们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英勇顽强地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了中华民族!”“我们对英雄的态度是什么?”“学习致敬!”“今后我们怎么办?”“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等等。

 

  从学生的回答可看出,中学生是一个崇拜英雄的群体。教师开展抗日战争史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抗战英雄的魅力,也更明白了习总书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历史观也得到升华。

 

  2.以反面历史人物为教材,激励学生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的人留芳千古,而有些人却遗臭万年。学生在对那些历史反面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中心灵得到了洗礼,有助于学生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例如,在讲抗日战争之《日军的滔天罪行》时,笔者从臭名昭著的战犯冈村宁次这个军国主义者谈起,讲述那些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无视人类正义和良知,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以及对我敌后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实施的丧尽天良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和“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使学生在满腔的愤怒中了解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明白了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的反动本质。学生在憎恨的同时也懂得了我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各项活动的意义,不仅是回望抗战风云,回味胜利喜悦,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学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历史观教育的策略


  二、利用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部中国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材料,如“破釜沉舟”的气概,“文景之治”的繁荣,“贞观之治”的盛况,“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台儿庄大捷”的英勇等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抵御外辱、伸张正义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换来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意义重大。

 

  1.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教育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在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屡屡失败、割地赔款?为什么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我们却丢掉了外蒙古呢?其原因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之《香港、澳门的回归》时笔者向学生提问: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与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有何不同?学生的心情激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探讨与讲解,对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国力,再联系邓小平当时说过的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从而使学生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经验教训。

 

  2.颂扬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在原子能、航天、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果,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21世纪和平崛起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文段并提问:“新中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其原因,谈谈你的感想”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了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必然性;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新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必然的,从而在思想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我们应该将民族的精髓影响学生的道德和情操,让他们有正确的历史观,能经得起各种负面影响的冲击!

 

  作者:马廷翠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2期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美术教育模式中对知识技能教学的定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