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东北大学校办科技产业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09 20:53

  摘要:东北大学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科技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道路,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创办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校办高科技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学校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关键词:东北大学科技产业东软集团


  东北大学地处辽宁省沈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校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创立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校办高科技产业,形成了一支1.6万人的校办科技产业队伍。截至2008年末,东北大学校办产业资产总额已达70亿元,净资产总额达42亿元,其中学校按照股权比例所享有的账面净资产为8亿元,校办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近3年累计上交国家各种税金11亿元,同时学校持有的国有资产也得到了极大增值。


  1依托高校科技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日益从劳动密集型向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变,世界各国都充分地认识到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建立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白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大学大胆探索如何发挥学校科技资源优势,促进学校发展,在产学研相结合、科技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之路,培育了东软集团这样的著名校办高科技企业,开创了中国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应充分发挥其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其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高校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东北大学校办科技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回顾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放水养鱼、孵化放飞和体制改革。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放水养鱼阶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东北大学兴办校办产业是基于通过办产业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朴素观点,但是,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学校认识到,用这种朴素的观点来办产业是行不通的,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用这种“抽血式”的办法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也不能实现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目标。因此学校提出了“放水养鱼”的方针,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发展,今天的东软集团就是从这时候起步的。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孵化放飞阶段。东北大学认识到大学创办现代企业,不能用大学的体系来约束企业的发展,大学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和支持者、投资者,企业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独立运行的法人实体,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应该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所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方针来实现投资者的意志,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更不能将大学所制定的规定来让企业执行。因此,学校鼓励和推动东软集团跳出校园、融入社会,让其到社会上自主发展,成为真正符合市场要求的独立法人实体,东软集团正是在这个阶段,走出了校门,在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占地800余亩的“东软软件园”,并带动了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形成了以东软集团为龙头的东北地区最大的IT产品集散地。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校办产业体制改革阶段。根据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制订了东北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规范管理,稳定发展”的产业工作方针,理顺了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与架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于2005年5月注册成立了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经营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将东软集团等34家校办科技企业全部划转到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新型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东北大学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是东北大学校办科技产业实现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3推动东软集团整体上市,实现学校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


  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通过紧紧依托东北大学信息学科优势,使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的记录,例如自行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CT机,中国第一个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等。为了整合资源,利用资本市场使东软集团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东北大学于2005年开始启动东软集团的整体上市工作,按照股权关系,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东软集团是上市公司东软股份的控股股东。东软集团的整体上市方案,就是通过东软股份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母公司)的方式,以实现东软集团的整体上市。在东北大学的全力支持下,东软集团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经过2年艰巨复杂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整体上市方案于2007年12月25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东软集团的整体上市也是东北大学科技产业的一次大胆的金融创新,标志着东北大学科技产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东软集团整体上市后,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票市值接近40亿元,使东北大学持有国有经营性资产得到了巨大增值。


  4探索校企良性互动机制,开创学校科技产业发展新局面


  经过多年的实践,东北大学在发展校办高科技产业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校办科技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相结合,在构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将科技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工程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三大平台架构,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的上、中、下游关系,并在如何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形成高科技企业发展与学校科技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有益尝试。按照上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架构体系,学校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将产业领域的研发部门回归到学校,新成立了东北大学研究院,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中游”平台。以东软集团为例,在东北大学研究院下成立了“东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两个国家工程中心和一个“863”产品开发基地。研究院作为东北大学的下属二级单位,从学校的角度讲,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研发经费,建设一流的实验室,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同时为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基地从东软集团的角度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人才、信息和学科优势低成本构筑其企业研发中心,定向、稳定地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形成了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格局。


  5全面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全面推进东北大学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学校把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作为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聘请了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依法界定和明晰了学校与各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特别是对东软集团的清产核资工作,涉及到学校经营性资产总额的75%。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和东软集团的产权关系一直含糊不清,通过清产核资明晰了学校与东软集团的产权关系,摸清了学校家底,也为东软集团的整体上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清产核资基础上,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并开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包括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加强了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学校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公司对控股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财务管理薄弱以及地理位置允许的企业全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增强对出资企业的财务监管与控制,并印发了《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控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制度约束,规避治理漏洞及风险,以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东北大学校办科技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说明,具备一定研究开发能力的大学,在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牢牢把握办学规律和方向的前提下,利用其自身的科技优势和特色学科,按照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创办科技产业,不但可以避免高校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及因企业经营问题冲击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大力促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学校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本文来自《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上一篇: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及效果分析

下一篇:东北师大:地域、学校、专业“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