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绽放中国乡村教育管理的美好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07:25

第一篇:绽放乡村教育的美好


  随着今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在湖北随县召开和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山东诸城召开,随县教育人以充分的自信和炽热的情怀为人们展示了一条地域文化与新教育实验融合的乡村教育发展与突围之路,描绘了乡村教育的精彩与朝向。


  随县教育在融合中实现新教育的路径探索,在行动中享受新教育的朴素幸福,在希冀中追寻新教育的乡村梦想。与学校文化融合,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与课程改革融合,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与德育项目融合,推进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育。以王从伦、支咏梅、王珺、谭芳、王春英等为代表的新教育榜样教师创设了“师生叙事、教师叙事、学校叙事、教师群体叙事”等多种生命叙事形式,充分展现了随县新教育实验教师的思想、行动与幸福的教育生活。


  学校文化成果呈现出浓浓的随县地域文化元素和乡村教育的美好。以炎帝功绩为元素创编的《炎帝颂》,其恢宏的乐音、壮阔的背景、粗犷的舞蹈给人以艺术的震撼与冲击;以编钟古乐为元素创编的《宴飨盛乐》,融入师生们的才智,给人以艺术的盛宴与享受。情景诗《一生守望》传达出守望乡村三十多年的黄远高校长,其“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和执著的教育情怀,成为随县幸福守望乡村教育的代表。情景剧《书香少年》以留守儿童霍莉莉在书香中成长的故事呈现随县“营造书香校园”的建设举措,体现出阅读在弥补人空缺的情感、滋养人崇高的精神、促进生命成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将校园少儿游戏跳皮筋、花样绳操,民间游艺抖空竹、传统文化武术、足球等融为一体的《快乐童年》,以舞台艺术展现了校园生活的幸福。


  新教育改变了最难改变的“思想”,使随县学校的校长、师生都有了更为幸福的状态。乡村教师的教育激情被激发,孩子们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成长,学校以不同的样态和文化底蕴呈现着乡村学校的幸福样态。


  走进随县中小学校园,石头拼画课程、树叶配诗拼画课程、种子课程、乡村少儿游戏课程、农耕体验课程、炎帝文化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泥塑课程、楹联课程、儿童创意画课程、青花瓷纸盘画等近百种课程,还有义阳大鼓、板凳龙、花鼓戏、太极拳、花样绳操、抖空竹等体艺活动,随县巧妙地把民风民俗变成鲜活的教材,基于乡土研发课程,不仅反映了随县师生研发卓越课程的能力和素养,更彰显了随县卓越课程的地域味、艺术味和乡土味。


  厉山镇三中是随县新教育实验的先行者。学校建造新教育陈列馆,详细记录了伴随新教育一路成长的历程,以及学校对新教育的探索。学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设置“炎帝苑”文化长廊,将炎帝的精神、功绩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研发与“炎帝文化”相关的卓越课程,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改变了师生的行走方式和学校的科研范式。


  尚市镇二中浓缩了农耕时代和田园风光。学校结合农耕文化,设置 “农耕博物馆”,陈列着一件件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如纺车、碾子、水车、煤油灯等,古朴的样子带着岁月的沧桑,时间的烙印浸透着发展的变迁。发动学生参与农耕文化的搜罗、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农耕课程,开辟了农耕体验园,实现着农耕文明和当下生活的链接与拓展:体验农耕滋味,品尝劳动幸福。


  尚市镇中心小学让少儿在书香味中传承传统游戏。学校书香犹浓,教室图书柜、走廊阅读站、楼道童书展、专用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创意阅读吧、触屏阅读机、拐角茶歇室,紫藤长廊穿越经典,花坛锦簇浓郁书香,成了孩子们的阅读乐园。学校研发乡村少儿传统游戏课程,如滚铁环、跳皮筋、抽陀螺、丢沙包等成为孩子们最开心的活动课程;“家常菜厨艺”让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创意的“可乐塑料瓶”花长在墙壁上,废旧轮胎构造成唯美的花圃,学校无处不在彰显着教育的功能。


  尚市镇净明小学萌生着真实的种子和艺术的种子并蒂开放。学校虽然是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小学,却有着丰厚的艺术社团活动,且在各级艺术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还建有“种子馆”,开发了校本教材《神奇的种子》和种子苗圃,每个孩子都精心地记录了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全程,体验着生命破土而出与成长的惊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1期  作者:张华涛


第二篇:呐喊吧 中国乡村教育


  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教育好了这些孩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纵观当前的中国社会的农村孩子,由于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外出打工,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加之国家的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加大。相反的是农村孩子的素质是大不如从前了大有下滑的趋势。普遍的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要求不严,懒惰、自控能力差、没有人生的目标和追究,安于现状的比较多,没有紧迫感和上进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这个教育当然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一个人的思想的是指导行动的。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呢,办法肯定是有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行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在广大人们心中,认为是“背”的学科,只要会背就行了。而实际上,记得住是学好这一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况且很多学生都懒,根本就不去背;而会背能背就一定能把思想品德课学好的想法更是片面的。事实上也证明的这一点,从每一年中考特别是近几年的成绩来看,这一学科的成绩都不算好,可以说与以前相比很差吧,这就是当前思想品德学科的现状。有的学生认为,反正背了分数也考不好;还有的觉得,这个学科枯燥无味没兴趣,课堂上也根本就不认真,不少的都不听讲,当然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也不去完成;大多数学生没兴趣、没耐心、没毅力、不重视,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哪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外,大多数的学生学与不学都差不多。这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困惑与无奈。因为以上原因,导致了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慢慢的消耗殆尽。


  作为一名乡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肩负着这些孩子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此种现状,十分的焦虑。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新课标的要求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中考试题非常好的体现出了新课标的要求。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导致不重视、思想态度上、方法上、努力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转变。


  要实现转变,当然有很多种,传统的采用最多是说服教育,但采用这种方式,收效甚微,这也是广大教师很困惑的一个问题。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呢,当然有,而最好的还是应该从孩子的兴趣方面着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怎么才能让处于一半是孩子一半是成人的初中学生感兴趣。我们应该去了解当前的初中学生的特点,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当今社会已经非常的数字化、信息化了,智能手机基本上普及了。而我们的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是原有的模式,有的虽说有些改变,使用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都不多,取得的效果都不怎么好。实际上,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更多的参与其中,教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学生基本上还是处于被动的的状态,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让学生认真的学习思想品德学科,能够达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完美统一是最好的,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当前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呢?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普遍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使用手机玩这些比较普遍也比较感兴趣。而家长和学校面对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的是禁止的办法。实际上,效果也不怎么好,最终还是管不了的;很多学生就背学校老师与家长着玩手机游戏和聊天上网的,有的还到网吧去,偷偷的玩。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及其容易让学生受不良信息影响或者上瘾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误入歧途,如果是这样,它的危害性要大得多。实际上,采用禁止的办法也不是根本解决问题之道,往往是物极必反,得不尝试。面对这种现状,何不因势利导呢。


  既然学生对于手机上网、网上聊天、打游戏这些感兴趣,何不把它利用好呢。实际上,手机上网、网上聊天、打游戏本身并无好坏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引导,如果简单的禁止,要么是整日心思都再想玩,要么背着家长和学校教师玩,最终还是可能导致学生沉溺于其中,甚至受到了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那就不好了。社会本来就是复杂的,充满了种种诱惑。我认为应该把手机、网络、游戏利用好,让学生自觉抵制它们的不利影响。利用手机、网络、游戏帮助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比如,让学生利用手机来搜集一些国家社会政治事件,了解国家的历史。非常方便快捷已经比较实际。还可以开设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群等让广大学生在论坛上广泛交流探讨学习、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编制网络试题,让学生直接在网上答题,网络试题的编写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可以模仿网络游戏晋级的方式,当然结合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制作一些小的益志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从而有一种成就感。再也不会无所事事,找不到方向、被动学习了,同时也不会沉溺于其中,当然这还是需要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的监督和引导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为我们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无所作为,因此我要为中国的乡村教育呐喊。


  西江文艺 2016年16期  作者:龚远胜

上一篇:探析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与解决论文(共2篇)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