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时期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与自考教育管理

发布时间:2016-07-29 16:23

  本文对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教育管理干部应具备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的观点,并对‘三个素质”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通过自学考试培养新时期教育管理干部的科目设置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科目设置的理论依据及设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考教育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育是开放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每时每刻都要与外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系统发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同时,教育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内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每时每刻也都处在动态地运行中。为了保持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有效地运行、保持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管理,因此,对教育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很高。


  一、新时期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


  国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管理干部“不仅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懂得如何办好学校、培育人才。可见,国家对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至少包括三大方面,即政治素质的要求、知识素质的要求和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菅理干部的政治素质


  所谓‘教育管理干部的政治素质”,即指胜任社会主义教育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干部,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党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是对一切社会主义教育管理干部的第一位的要求,也是管理好社会主义教育的第一位的大事。


  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的情况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①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②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的背景下,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肩负人才培养历史使命的教育管理干部,首先必须具有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实践。这是第一位的职责所在。


  2.必须具有“甘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先进文化的承传和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崇高事业。因此,要求从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必须具有崇高的精神,通常要求广大教师要具有“春蚕精神”、“红烛精神”、“人梯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而对教育管理干部,要求应当比广大教师更高,教育管理干部更应当率先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担当起这一神圣的职责。


  3.必须具有‘与时倶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倶进,就是要使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今天,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教育事业,义不容辞地要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这就要求肩负教育管理职责的管理干部们必须具有洞察先机,把握机遇,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和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自考教育管理


  (二)教育菅理干部的知识素质


  所谓‘教育管理干部的知识素质”,即指胜任教育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干部,除了具备最起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起点学历要求)之外,还必须具备由以下几方面理论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结构体系:


  1.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和行动的指南。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民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指导工作,是教育管理干部最重要的理论武装,是胜任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的基本前提。它不只是一个知识素质问题,更重要的,它是每一名现代教育管理干部政治素质(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科学理论基础。


  2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管理科学知识这里所讲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管理科学知识,并非单指《教育学》、《教育管理学〉这一、两门学科,而是表示一个以《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为主轴的教育管理学科群。因为,要作为一名称职的教育管理干部:


  --必须掌握并善于驾驭教育的客观规律,保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社会主义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现教育管理目标服务;


  --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教育经济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改进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人才成长的科学理论,掌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科学地指导人才培养;


  --必须善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做到“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等等。


  为此,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干部,必须具有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心理学》等在内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管理科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3.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管理,从来都是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但是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是有一种质的飞跃,其原因除了管理思想的根本变革之外,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构成一种巨大的动力因素,同时,也成为当代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但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正在引发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队伍素质、德育途径到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为此作为一名当代的教育管理干部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便有效地运用它来为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服务。


  (三)教育菅理干部的能力素质


  所谓“教育管理干部的能力素质”,即指胜任教育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结构。但是,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肩负的管理使命、职责不同,所以,对其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如:


  1.高层教育管理干部的能力要求


  高层教育管理干部肩负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总体战略等制定和决策的重大使命和职责。这一职责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当具备:在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基础上,依法治教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敏锐的信息综合能力、科学的预测能力和在此基础上的高超决策能力;


  --对决策在实施中所遇到矛盾的驾驭能力,以及出现始料未及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科学地选拔、任用称职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


  对广大教职员工内心愿望的透彻的体察能力;


  --为人楷模的影响力和娴熟的领导艺术;


  教育系统内、外的沟通、协调能力;


  --宏观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研宄能力等等。


  2.中层教育管理干部的能力要求


  中层教育管理干部肩负承上启下、将决策目标转化为实施行动,并负有组织、指导、监督基层管理干部的使命和职责。这一职责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当具备:在深入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法治教或依法治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对上级的决策目标和意图的透彻理解能力,将上级决策目标分解为子目标,并落实为实施方案的转化能力;


  --有效地挑选并组合基层管理干部贯彻决策的组织能力;


  --在落实上级决策意图时,善于利用本单位、本部门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对基层管理干部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能力;


  --承上启下的艺术,准确、及时地沟通上下信息的能力;


  --中观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研宄能力。


  3.基层教育管理干部的能力要求


  基层教育管理干部处于教育管理第一线,肩负对决策的具体贯彻、执行使命,并负有组织、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这一职责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当具备:在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法治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目标方案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能力;


  --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调度、使用能力;


  --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沟通的能力;


  --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建立良好的基层干群关系、人际关系的能力;


  --信息分析和筛选能力,能及时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地反馈给决策部门,为决策部门调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微观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研宄能力,等等。


  由上可见,尽管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因其所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不同,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异,但是,有几种能力是必须共同具备的:


  --科学执法、科学执行政策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能力,及其转化为“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的能力;


  协调、沟通的能力;


  --组织能力,即人力、物力、财力的科学利用能力;信息反馈和目标调控的能力,等等。


  二、自考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科目设置


  加强教育管理干部的培养工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与新时期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相适应,培养教育管理干部的科目设置也要在己有的大学相关专业科目设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自考教育管理(本科)面对的对象看,绝大多数属于基层教育管理干部,一部分属于中层教育管理干部,所以,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必须适合他们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高的要求,设置培养其政治素质的科目、培养知识素质的科目、培养能力素质的科目,从而体现出课程结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设置培养政治素质的科目


  教育管理干部是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的管理人员,对他们的政治素质要求和培养是第一位的,这是设置科目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自考教育管理(本科)科目必须要设置体现教育管理干部政治素质要求的政治类科目。从自考教育管理(本科)学员的学历来看,他们均具有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己初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仍然迫切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等知识,因此,设置培养政治素质的科目主要有2科:


自考教育管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这是为培养和检验学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宄对象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研宄各个社会形态下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同时,它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研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这一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这些理论,使学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和对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为教育管理工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2)毛泽东思想概论


  这门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对学员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员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与建设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


  2.设置培养知识素质的科目


  教育管理干部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之一,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除了对他们有较高的的政治素质要求外,还对其知识素质有着特殊的和明确的要求,这是设置科目时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从自考教育管理(本科)学员主要为基层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层教育管理干部的构成来看,学习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轴的教育管理学科群应是设置相关科目的基本原则,所以,培养知识素质的科目主要有以下10科:


  (1)教育学


  这是一门系统讲授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形成教育基本技能的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学员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宄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诸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等都是教育学研宄的内容。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学员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2)心理学


  这也是教育管理专业学员的专业基础课。设置这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育学中应用心理学和研宄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学”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员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学员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3)现代管理学


  这是为培养和检验学员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要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获得系统全面的管理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培养和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4)教育管理原理


  这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介 绍教育行政与教学管理的一般原理。其基本内容为:教育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内容、原则与方法;学校管理的目标、过程、内容、原则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5)中小学教育管理


  这是根据本专业的学员主要为基层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层教育管理干部的特点开设的。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中小学管理的一般规律,使学员能够掌握中小学管理的规律和原则,能够运用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校。


  (6)中外教育管理史


  这是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开设的扩大学员视野的课程。主要介绍中外教育管理发展的历史。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制度、教育家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管理思想。培养学员用唯物史观,揭示教育发展规律,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7)教育管理心理学


  这是根据教育管理者面对的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的特点开设的课程。主要介绍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析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使学员懂得如何针对人的心理进行管理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处理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以及如何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使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8)教育经济学


  这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思想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开设的课程。它以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教育领域经济运动过程及其规律为研宄对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充分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促进教育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丰富教育科学的内容和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9)教育法学


  这是为强化以人为本、依法治教的现代管理思想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以教育法规以及一切和教育法规有关的教育法律现象为研宄对象,阐述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规的分类研宄等,使自学者增强教育法意识,形成依法治教的观念,依法办好教育。


  (10)外语


  这是为使学员掌握国外教育管理知识和信息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使学员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英译汉能力以及初步的听、说、写和汉泽英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教育管理的信息。


  3.设置培养能力素质的科目


  政治素质和知识素质是教育管理干部的必备素质,但这只是他们的基本素质。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干部,只有这些基本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教育管理干部特殊的素质,这就是能力素质。从教育管理现代化、“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时代要求来看,能力素质是其完成历史使命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应着重设置以提高科学执法和执行政策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共5门:


  (1)教育统计与测量


  这是为提高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开设的必修课。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测验的编制、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抽样方法、Z检验、T检验、F检验(单向方差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员分析数据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2)教育科学方法论


  这是为使教育管理干部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而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研宄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及其方法论原则,教育科研的特点、类型、过程和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技术、文献法等具体方法以及教育科学成果的表达方式及其评价等。培养学员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去研宄并解决教育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评估和督导


  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开设的必修课,包括教育评估和督导两部分。教育评估主要介绍现代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意义、类型及特征和现代教育评估的目标、实施过程及基本方法,使学员掌握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学校评估以及宏观评估、微观评估的实质与要求、意义及基本运行方式。教育督导主要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督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督导制度的日趋完善。


  (4)教育预测与规划


  这是为提高教育管理干部善于预测与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而开设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教育预测与规划在国家、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方法等。


  (5)教学与教育管理基本技能


  这是最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一门课程,是本专业的实践环节考核,其目的是测定学员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与素质。教学与教育管理基本技能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班主任工作、演示课等内容。


  综上所述,本专业共开设17门课程,涵盖了培养教育管理干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的全部内容。这些课程设置,遵循了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管理干部的思想、知识、创新的要求,体现了课程设置的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是培养教育管理干部的较为科学、完善的学科构成。


  赵光弟,于锋\辽宁教育研究院

上一篇:国外航海教育管理体系的立法比较研究及对我们

下一篇: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