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验

发布时间:2015-11-16 10:02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思想;新课改;初中

    前言 自《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的改革方兴未艾。新课标、新理念等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定位和诉求。语文教师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
1.转变思想,把育人放在首位。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教文”,终极目标是“育人”。在“育人”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这样说,语文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文化的传承,而民族素质的高低又取决于“育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育人”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道统一”,关键是要依据语文科的特点,将“育人”的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和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这样,语文教育的终极任务—育人的任务才能实现,国民的素质才能大大提高。例如,笔者在教《荔枝蜜》这篇散文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这篇散文的思想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就是用辛勤的诚实的劳动,给人以美好的东西,这是市场经济最需要的。特别是“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一句,应该侧重咀嚼。要告诉学生,只有给社会提供像荔枝蜜那样极好的东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欢迎,赢得市场。作者赞美农民是“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种“为自己”与“为别人”的统一,“为眼前”与“为后世”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1]
2.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许多中学生胆子小、不敢说,有的虽能说,但又说不清楚,没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必须加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引起中学生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说,愉快地说。培养口语能力可从五点入手。一是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课标”建议我们,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中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他们就愿意说,而且能说得多,说得好。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引导。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就有兴趣,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是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事,说话的信心就会增强,能够积极参与,会产生好的口语训练效果。二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口语交际活动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口语交流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2]
3.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如朗读、诵读、双读、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每种方式的读,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与作用。朗读是首要的阅读方式,读书要从“声响处学”,重在“以声解义”,要声音响亮地念文章。诵读,则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拍地读,重在“以声传情”。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阅读方式是蔽读,不出声,不指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相对而言,双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人们常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双读。“浏览”和“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略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信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目标要求和阅读材料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各种阅读方法,让中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应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习惯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当前,阅读教学还要认真处理好中学生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首先要让中学生充分地读,让中学生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教师作为阅读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并安排中学生应有的读书空间和时间,使中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应该调动中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中学生读得印象浅薄、形象模糊的时候,要引领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得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想象力。[3]
4.加强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写作文,说到底是思维的展现。语文能力的背后是思维能力。一般写作是这样,高考文章写作更是这样。例如议论文体,主要是指依靠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它不像记叙文那样专门叙述、刻画具体的人、事、物的具体特征或发展变化过程,而是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或普遍规律。可以说没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作文,即使文采好,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一旦思维僵化,无论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丰富的素材,学会了多少作文技巧,最终还是难以灵活应用。因而要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就成为指导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4]
    结语 语文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价值追求,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目标和实施要求。几年来,初中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小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点滴谈[J].教育探索2007,8:79-79
[2]王英帅.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5:32-34.
[3]余文忠.初中语文教学的特性[J].教学与管理2008,4:34-36.
 

上一篇:精品课程制作之我见

下一篇:高校基本建设如何进行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