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2:30

 

 第1篇:分专业实现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分类有很多,大部分学校都会学习大学数学。但是,大部分院校用的教材都差不多,讲解的内容也相当。由于各专业特点不同,这就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如何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大学数学课程的需求呢?


  一、根据专业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现在很多高校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基本一样,而现实情况是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差异很大。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底子好,对比较复杂的内容能很好地进行消化吸收。而现在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讲究专业差异,仅从数学角度去讲解认为重要的内容,对复杂的数学内容进行删减,而这些内容往往对于某些专业来说至关重要。文科类学生对基础的大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比较困难。但文科现有的教学大纲多数是理工科数学的删减版,内容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文科类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积极性。结合专业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是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关键。


  二、根据专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专业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例如,极限、连续、导数可以归为各专业的基础内容。而对于专业内容,则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例如,理工类中的物理专业要加强多重积分的训练,因为很多物理问题的计算都会转化到二重或三重积分的计算。而文科中的金融专业则重视微分方程,因為其在研究衍生产品的定价时要用到微分方程作为工具。在讲矩阵的概念时,理工类的计算机专业可以举例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就是以数组或矩阵的形式进行的。在矩阵的运算时,文科类的经济专业可以讲解投入产出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到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根据各专业学生特点,优化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以教为主”是大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向“以学为主”、“以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根据专业需求,理工类专业对定义和定理应强调物理背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适当的逻辑推理证明、训练计算技巧、加强应用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类专业学生擅长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科学习的特点,改造定义、定理的表述方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定理的证明,简化繁杂演算,淡化外在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直观性、动态性等特点,创设直观的数学情境,融数学知识、数学文化于一体,提高文科类数学的教学质量。


  分专业实现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充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将数学实验应用于数学课程中,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应用的精神,极大调动学生的热情,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韩淑芹

  第2篇:基于专业需求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大学数学是高校中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工作精神等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专业的普遍重视。但长期以来,大学数学基本由专业数学老师任教,他们在教授纯数学理论方法和技巧方面是高手,但在将基础数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欠缺,未能在教学中体现大学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特色。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也不利于课程建设和相关专业的长远发展。为适应专业需求和时代发展,本文结合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措施。


  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材的选取比较单一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导致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群体对大学数学的需求程度和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多年来的统一教材,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各专业对大学数学的需求。


  2.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应用


  目前,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沿用“概念—结论—例题”的传统模式进行展开,缺乏实际背景的铺垫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分专业一味地进行理论的灌输,使各专业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在自己专业中的应用。学生只学了一大堆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却不清楚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更无从谈起数学工具的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主动性。


  3.教学模式缺乏时代特点


  目前,大多数数学的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定理和计算,忽略数学方法、证明和推理,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机会。


  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选取合适的教材


  选取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是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编写合适的教材。首先,大学数学教师要向每个院系的专业教师收集“每个数学点在该系专业中的应用”。其次,大学数学教师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整理、比较、补充和完善。当然这个工程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另外,大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多方调查,选择已有的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既要有大学数学理论,又要有典型的专业案例。


  2.以必需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结合数学实践,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原则,改革数学教学内容,减少定义的剖析,定理的证明,着重介绍数学理念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知识和方法的运用。结合专业背景,介绍实际的例题和习题。以现实世界的直观背景,增加数学实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理论知识、方法和相关专业的联系,突出应用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3.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4.改变考核方式,增加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数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也应随之改革。改变传统单一的期末全校统一考试的评价方式,合理把教学评价方式分成几部分,不仅需要卷面成绩、课堂作业等,也应重视不同专业对不同题目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试。比如,在每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总结本章的重难点;找一些与本章内容相结合的专业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写出小论文等等。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基于专业需求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通过教学实践,充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大学数学理论在专业中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韩淑芹

  第3篇: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如何尽快形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和新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战略重点[1]。近年来,全国各大学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先后设立并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及大学生创业项目等[2-3]。数学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学的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在其教学改革研究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是需要不断加强的方面。导致工科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然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自身创新精神薄弱,走不出偏重讲解理论和解题思路的老套路。实际上,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大量应用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应用、实践能力差,将直接导致专业课程学习困难。此外,学生是先学习基础数学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数学的纯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对其专业的重要性。


  在笔者所做的“工科大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中,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工科大学生做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大一(正在学习基础数学课程)、大二(刚修完基础数学课程)年级中,只有29.8%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打好专业基础”;61.2%选择“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14.2%选择“为了考试而学”(注:少数学生做了多选)。这说明很多学生只是把数学单纯当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而与专业应用关系不大。学习状态(包括上课状态、作业情况、预习复习情况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率只有50%左右。学校2011—2014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差不大,说明四年来录取本校的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但是,“高等数学”的通过率却明显逐年下降,而且2013年与2014年都低于70%。


  调查中发现,导致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认为很多数学理论知识不实用,除了抽象概念,就是套公式计算,枯燥,没有学习积极性;(2)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应该增加实际应用的内容,并能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举一些专业应用的实例,才能切实认识到“数学是专业的基础”,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基础数学教学急需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教学。


  文章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不是纯理论,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灌输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


  二、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


  改革策略


  (一)在数学课程学中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数学的课程教学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数学课程中的理论应用教学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高等数学》版本已经更新到第七版,它对定理性质的证明进行了删减,增加了很多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和习题。这些实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等数学课程与时俱进的标志。但是,一些基础数学的授课教师因为出身数学专业,对书中实例的物理背景不熟悉,所以常避开这些十分有用的实例,依然只讲解熟悉的理论部分和计算方法。这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能一本教案教到底,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增加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思路的能力


  对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给学生时间,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想法,让有不同思路的学生提出来,让大家开拓思路,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对实际问题,让学生组织讨论小组,鼓励创新,多思考不同的解决路径,特别是不同于课本的创新方法。锻炼学生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思路的能力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脑力,大大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考核中增加实际应用问题


  考核中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此措施可以在根本上促使數学教师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习惯,加强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实例教学。学生则更加认识到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基于数学软件开设实验课


  基于Matlab,Mathematics,SAS等数学软件,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实验课,并结合数学建模的相关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软件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反过来这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5.与学生的专业结合


  笔者所做的“工科大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中学生一致要求数学教学应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可以由专业课教师提出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即本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点主要有哪些,然后数学教学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做出不同的授课计划。还可以更进一步弄清和专业相关的具体应用背景,对数学的实践教学起到指导性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趋于专业化。


  (二)将数学学习与教师科研方向相结合


  高校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正在全面实施,如何真正做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对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进行科教协同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难度大,并不适合与工科基础数学课程相结合教学。


  时间序列的预测应用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很多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所需的数学知识在大学数学的主要数学课程“高等数学”范围内,“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与拓广”是本人所研究的方向之一,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小二乘法、微分与差分方程等,都包含在此课程中,可以在教学中与预测模型的建模机理结合,既拓广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灰色模型的进一步改进与拓广,一些方向具有定积分的知识即可,在教学中结合模型的改进思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线性代数”中的抽象概念、性质、定理繁多,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最抽象的一门数学课程,其应用性不被学生所了解。应用数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多属性决策,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与线性代数的矩阵理论有关,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与之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再抽象的数学理论也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本身与实际应用就联系得很紧,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有充分认识。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模型之一: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其中的“马尔可夫链”与概率知识紧密相关。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可引入此模型的改进思路,灌输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主要适用于精确数序列,可以将这些模型拓广到区间预测,更有利于管理决策,而拓广的方式则与数理统计中的置信区间理论相关,在教学中引入区间预测的拓广思路,并给出不同预测模型,让学生自己组织团队完成拓广,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充分运用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方式


  目前,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注入式、填鸭式。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纳,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对知识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理解不透彻,则谈不上进行创新实践。


  要让学生有创新实践能力,则必须转变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教师多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并引导学生质疑,有疑问才会有创新。对一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教师只需讲解其中一个,其他的推论或类似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思考,并让学生自己讲出理解思路。对于一些习题,教师更是不能急于直接灌输标准答案,要引导学生探讨,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主动学习,一些容易走神,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学生也会回归一起探讨的队伍。这样,学生研究探索能力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知识理解透彻了才能进行创新实践,否则只是空谈。


  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除了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电子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参加或组织各种论坛,开拓创新思路,这样充分吸收已有信息,集思广益,将会有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思路。


  在大学组织创新社团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精神非常有效的方式。一个实际问题或者创新实践项目经常需要几个专业的知识,这种社团可以吸纳多个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一起研究创新,将有利于取得不同凡响的成果。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必须改变现在大学数学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方式,偏重抽象理论与解题方法的教学方式,采用注重理论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以及利用网络技术集思广益进行创新实践的新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透彻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曾祥艳等

  第4篇:浅谈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素养的培养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謎,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的许多理论及方法已经广泛深入地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


  大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一名好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关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条理性。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对数学素养给出以下定义: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有效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素养不仅是狭义的数学思维,还包括利用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学认知等方面。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也曾这样描述: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和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它包括从数学角度看问题;有条理的理性思维;严密的思考求证;简洁、清晰、准确的表达;在解决问题时、总结工作时,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合理的量化和简化等。虽然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之后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是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获得的数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用终生。


  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


  数学与人类文明、文化关系紧密,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已广泛渗入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数学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养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优劣。


  (二)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并非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而是在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等。这些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很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能够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数学文化的传播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数学课程是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不能只把数学看做实用的工具,而是要通过数学教学达到更广泛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合理方法和途径有效提高大学生数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使学生感觉数学课程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最终放弃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数学发展史,其中包含许多数学家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比如在讲到极限概念的时候,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及其主要贡献;在学习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可穿插这两位数学家的小故事以及微积分的产生背景等等。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观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习向多元化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将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可自主学习,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教师应不断钻研,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及各类教学软件,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过函数与极限这一章后,可给学生讲解一些建立函数模型的实例,并让他们也参与到建模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道理。


  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系统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务必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品质,让数学素养能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沉淀和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兰

  第5篇: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前言


  大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理工科与部分文科专业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它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到高校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运用数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高校中的数学课程大多开设在一年级阶段,共计有80余个教学课时。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对数学课程的教学给予了超高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以及教学评价不够客观等等。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现有的教学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當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经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对数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目前,我国大学数学所采用的多为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者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来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不仅大大影响到了数学课程的拓展性与延伸性,同时还妨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过于守旧


  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爱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一些大学数学教育者在课堂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让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愈发沉闷,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僵化、学习惰性增加,十分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绝大多数的大学数学教育者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因此在制定数学考核方案时候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综合能力所展开的客观评价,只是一味的追求笔试分数。这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听课不重要的错觉,总是在考试来临之前选择临时抱佛脚。除此之外,教育者所开展的课堂评价也都局限在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日历的填写情况以及教学提问的回答情况等等,并没有针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教学行为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也并没有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突出表现与进步给予肯定。


  (四)教学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大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有很多自习时间,因此也就导致了课堂秩序变得愈发混乱。一些数学教育者并不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甚至还会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度不断的下降,继而作出如下的不良表现:在数学课堂中玩手机、打瞌睡、看课外书、交头接耳等等。


  三、解决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大学数学教育者要在数学课程中加入数学史知识的相关内容。经过了国内外众多数学家的研究分析后证明,数学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教育者在教授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时,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有关的历史背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欲望。


  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者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合理化的安排教学内容,努力挣脱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举例说明,教育者可以将一元函数的定积分概念同多元函数的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概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下巩固旧知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大幅度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育者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软件。可以先运用1-2个课时来简要的介绍数学软件的运用方法,而后再利用1个课时来向学生介绍数学软件的运用实例。例如在大学数学教材中的商品订购优化问题均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来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


  求可逆矩阵A=行列式的数值,逆矩阵和特征值。


  则对应的Matlab的程序为:symaslla11a12a21a22;A=[a11,a12,a21,a22];det(A),inv(A)


  则行列式的值和句逆矩阵的值的输出结果为:


  Det(A)=a11a12-a11a12


  Inv(A)=


  (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对于理工科专业中的大学生来说,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那么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高度。然而,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量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凭借自己的认识来体会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育者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进:


  首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数学史思维的体操。”这里所指的即为数学知识有利于学习者逻辑思维的培养。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会选择从事数学研究的工作,但教育者仍然要培养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知识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智慧与经验,在其中蕴含着十分强大的创造力量。无论从学习数学知识还是从应用数学理论的角度考虑,教育者都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激发出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拿出更高的严谨性来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


  (三)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数学教育者也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相关授课软件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数学教育者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模型的教学课件,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效突破数学课程中的知识难点,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来向学生分享教学大纲,让他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来自主进行预习和复习活动。


  作者:谢庆贤

  第6篇: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的初步探究


  引言


  数学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使用数学观点来观察社会并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也包括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而数学文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具体而言,狭义文化指的是在数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数学观点等,而广义的数学文化则蕴含较深的文化内涵,除了包括狭义文化内容以外,还包括数学美学以及数学教学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大学数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对于科学数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数学发展史上,著名数学家怀特对数学文化论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提出,数学文化的融入是数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后,数学家克莱因在其《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等作品中对数学文化中的人文色彩进行分析和探讨。由此可见,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学生对各类数学思想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另外,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数学新领域的建设和开拓。例如,邓东皋所编写的《数学与文化》,极大的启发了我国的数学研究活动,为我国的数学研究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在著作中,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阐述,将数学与众多学科交叉起来,促使研究人员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数学研究领域的突破和发展。由此可见,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启发,从而有效促进数学活动的开展。


  二、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一)协调好学生、教师和数学的关系,促进他们和谐的发展


  与传统的高中、初中数学教学相比,大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强调数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大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深刻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受传统教学思想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数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数学精神、数学意识以及数学品质的培养,而数学文化的融入,则有效的弥补了上述缺失。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首先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数学品味,进而有效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互动性进一步增强。相对而言,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会让很多学生感觉到枯燥,而课堂互动性的增强,则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交流、互动以及主动探索,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极大的促进了数学教学课堂的和谐。


  (二)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教育,而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则有利于大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对于大学数学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无法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數学素养,这也正是数学文化所要强调的。为此,在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侧重,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更加的全面,数学思维更加的活跃,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用更为理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


  (三)加强情感教育,促进数学学习


  数学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技术理论,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数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存在很多抽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为此,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这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能够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触动,使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和乐趣,也可以使人产生喜欢或者厌烦,使人能够对数学产生留恋的情感。数学文化的引入,可以极大的吸引人们的关注。在大学教育中,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通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其认识到多样化的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带给人们严密逻辑的训练,培养人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而这一过程是通过长时间训练和长时间思考积累形成的,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智慧。


  三、小结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了大学数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数学新领域的建设和开拓。为了实现数学文化和大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协调好学生、教师和数学的关系,促进他们和谐的发展,其次要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再者要加强情感教育。


  作者:黄瑜

上一篇:大学美术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分析论文(共7篇)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措施与对策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