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思想政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鉴赏(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3:24

  

第1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认知调查与思考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分层次和分时段地对该校各年级在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00%。


  2.研究方法: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方面的访谈、会议等收集学生专业认知的初步资料,再结合现有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后以李克特5点量表法设计出《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认知情况调查表》。此问卷共设11个题,4个分量表,56个选项(包括45个单项选择和11个多项选择),其内容包括专业认识渠道、专业认识度、专业认同度及专业认识行为4个维度方面的问题。


  3.样本的构成情况:男生102名占53.13%,女生90名占46.87%,缺失值8名占4%;大一年级学生42名占21.88%,大二年级学生51名占26.56%,大三年级学生35名占18.23%,大四年级学生64名占33.33%。


  二、结果与思考


  1.专业认识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有94.95%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这说明互联网凭借其高效、快捷、资源丰富等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认识其所学专业的最主要的渠道。另外有68.7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了解本专业的相关信息,这说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是本专业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了解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形象生动地呈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客观直接地反映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但由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的篇幅很有限,学生也只能通过其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基本信息。而一半以下的学生是教师介绍、家长推荐及其他专业认识渠道了解所学专业的信息,这说明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的介绍推荐力度不够。在自身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信息后,应积极主动加强学生专业认识的力度,争取补充更多其他有效的专业认识渠道,最后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认识渠道,以提高专业的宣传效果和知名度。


  2.专业认识度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学科性质及特点认识方面,有43.2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具有一般了解,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性质及特点上的认识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有33.33%的学生和13.02%的学生分别表示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说明46.00%以上的学生还是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处于认识缺失状态,且个体专业认识差异性较大。


  在专业培养目标认识方面,有40.10%的学生和46.36%的学生分别表示对专业培养目标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近86%以上的学生都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但据了解这其中由于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政治教师,基于这些理解偏差,学生未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认识方面,有25.00%的学生和27.60%的学生分别对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校计划及要求还是进行了了解。但有45.8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计划及要求不太了解,这反映了近一半的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对其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处于不了解状态,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原因首先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积极主动的专业认识动力;其次是学校在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的落实工作方面亟待加强。


  在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认识方面,有11.98%的学生和21.88%的学生分别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还是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专业认识程度是远远不足的。与此同时有51.04%的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不太了解,这说明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不被一半以上的学生所关注。这其中原因首先是学生自身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缺乏认识欲望,甚至对所学专业的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是学校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或以生为本的理念;再次是国家教育部门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缺乏人性化的考量,以行政方式硬性规定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在专业认识程度这方面进行反思,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安排。


  在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认识方面,有8.34%的学生和26.04%的学生分别对其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安排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说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还是进行了了解的。而有49.48%的学生和14.58%的学生分别表示对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的认识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这说明近60.00%以上的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安排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认识缺失。这首先与学生消极对待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认知态度有关,存在学生顺其自然、逆来顺受、理所当然、按部就班、消极等待教学的现象;其次由于学校对学生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的相关工作的滞后性所致。这就要求学校需提前做好关于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的工作,让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专业信息,为学生提高专业认识度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方面,有34.38%的学生和45.83%学生分别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近80.00%的学生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处于高水平状态,尽管由于个体差异对专业就业择业的认识理解差距较大,但总体情况是良好的。有9.37%的学生和5.21%的学生分别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表示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对专业就业择业的认识态度存在十分消极的状态,所以这部分学生应当在学校相关引导下加强自身专业认识态度的反思,争取提高自身在专业就业择业方面的认识程度。


  3.专业认同度


  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选择原因方面,有35.42%的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所学的专业,有15.63%的学生因亲朋推荐选择所学专业,这也表明应当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将其所学专业视为其理想专业。有13.02%的学生非常认同其所学的专业,有25.00%的学生比较认同其所学的专业,有35.94的学生一般认同其所学的专业,这也恰好印证近70.00%的学生还是总体上认同所学的专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兴趣爱好对学生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数据同时也表明,有50.00%的学生由于分数限制选择了所学专业,有25.00%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选择了所学专业,有19.79%的学生和6.25%的学生分别表示不太认同和非常不认同所学专业,而这也表明分数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存在对学生认同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负相关影响。


  另据调查数据得知,有25.00%的学生认为绝对不会轻易转换所学专业,有33.33%的学生认为应该不会轻易转换所学专业,总体反映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轻易转换自己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证明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同时还说明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决定着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而有14.06%的学生和9.38%的学生分别认为应该会和绝对会转换其所学的专业,这也说明还是有近25.0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太忠诚。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其找到自身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


  4.专业认识行为


  专业的认知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由最初形成的对专业的“情萌芽认知”,随着其学习的逐步深化逐渐向“理性认知”转变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学习和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个人专业认知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由一个“感性专业认知状态”向“理性专业认知状态”的转变。


  据调查数据得知,有67.71%的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成才计划,有45.83%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拓展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储备,有34.90%的学生会在今后学习或工作中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有87.50%的学生会依自身性格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就业择业规划,有51.04%的学生会在毕业或就业后继续进行本专业的深造,有22.92%的学生会通过其他方式的行动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和就业择业过程中以不同方式的行动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这也是学生自身和学校相关部门所期待看到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因个体差异的原因不愿通过自身行为对所学专业进行认知,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惰性,积极主动性未完全调动等自身因素弱化和剥夺了以自身行动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三、意见和建议


  1.拓宽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渠道,加大专业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


  首先,针对该校作为西南地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创造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各教学院(系)应重视学生所学专业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全面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信息认识平台在互联网上的建立,不断拓宽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渠道。


  其次,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和各教学院(系)应当通过改进招生简章和宣传手册的宣传方式,例如增加宣传篇幅、及时更新内容等以完善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信息的认知渠道。同时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正确有效的渠道对所学习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行认识。


  最后,学校应当配备专任教师及时有效地同学生家长进行专业信息上的沟通,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互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的介绍推荐力度,并积极主动地争取补充更多行之有效的专业认识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认识渠道,以提高专业的宣传效果和知名度。


  2.加强学生专业认识度的教育,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


  学生首先在对所学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态度亟待端正,专业认识的积极主动性亟待加强,专业认识能力及条件亟待提高和创造,只有这样对自身专业认识程度的努力,才能在内因层面消除专业认知障碍;其次,学校或院(系)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专业各个方面认识教育体制机制,应当按照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各个方面信息认识需要的程度不断重视和加强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教育;最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专业认识程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需要,对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教育创造条件,形成一个具有统一的指导意义的专业认识度标准,并督促学校及时贯彻和落实,同时应形成专业认识度的评价机制。


  3.狠抓专业认同度培养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首先,学校应当主要从加强和引导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专业匹配程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要抹杀学生兴趣爱好对专业认同程度的重要性。具体在于学校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兴趣爱好与学校各专业匹配程度的科学指标体系,让匹配度较高的同学继续认同所学专业,帮助匹配程度较低的同学尽快树立信心,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逐步深化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


  其次,需要学校狠抓学生专业认同程度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其找到自身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


  最后,学校应当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专业认同感为培养过程,专业忠诚度为结果,使三者形成一个合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的目标。


  作者:魏鸣  胡加纪

  第2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本科生吸引力研究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不断演变,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发展,多元文化思潮的汹涌激荡,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既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又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深切期望,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而十八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也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更严格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小,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了解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现状,本次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西北政法大学四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展开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并对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得出一些结论,并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参考和建议,希望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本科生的吸引力现状


  当被问到学生对思政课包括(近代史纲要、思修、马原、毛概)哪些是否了解时,大部分的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一无所知,少数学生做到完全了解。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目标实现的不十分理想。对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问题,40%的学生倾向于开卷考试,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更公平公正;23%的学生认为考核的方式应当更灵活,例如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25%的学生建议对已有的闭卷考试做适当的调整,增加平时表现的评分比重;也有小部分的学生赞成闭卷考试。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的学生到课率超过60%,剩下三成的学生到课率低于50%。可见,思政课的到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并不十分理想。40%的学生对课程的了解不够,认为目前大学思政课所学的内容与中学时所学的内容重复,且内容空泛枯燥,缺乏生活感,难以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所以兴趣不大,甚至发展成翘课;也有2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课堂缺乏吸引力,部分思政老师讲课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更加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和实际结合起来,而不是大量的理论介绍,同时学生也比较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所以教材形式的多样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2]。还可以看出,有较强人格魅力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其次才是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及学术造诣、教学能力等[3]。另外,调查中47%的学生希望学校能举办活动或讲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24%的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站上发布相关消息,制造一个较好的环境来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本科生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思政课的到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并不十分理想。在思政课堂上,40%的学生会认真听讲,偶尔会做笔记巩固学到的知识,30%的学生只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有30%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自然也没有专业课好。通过问卷调查与总结,发现影响思政课对学生吸引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排


  一本好的教材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助手。而目前的教材内容空洞,基本上都是“高大上”的国家方针和政策,这些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有些内容完全照搬文件政策,影响了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兴趣;还有些内容与高中教学内容重复,也使学生对教材的兴趣降低。


  2、教师


  某些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在工作中各自为政,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统筹,在理论教育方面造成脱节,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实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社会问题时,难以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一种表现为只呈现社会问题而忽视深入分析和积极引导,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另一种表现则是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缺乏说服力。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理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具有良好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能够正确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工作,并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使其领会思政课的内涵。目前思政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可能与授课教师个人素质不符合要求有无法推脱的关系。


  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影响。传统的思政教育中,老师们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就是大家熟知的满堂灌,十分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这些年虽然有了一些改革,但都集中在实践部分,对如何进行授课方式的创新性研究却很少。


  3、学校


  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学校的引导息息相关。大部分高校中,一个思政课老师一堂课要面对上百号学生,在这样的班级容量下,教学任务过重,教学效果自然很难保证。这些年,学校也加强了思政课的实践活动,可是思政课的实践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随意性。总结一下上述高校进行的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假期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到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参加参观、考察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观看电影,或请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到学校给学生介绍经验、体会,并与师生开展直接交流和研讨。应该说,这些形式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无论哪一种都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可以归纳到行之有效的实践中去。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除了少数高校外,多数高校都在简单模仿或完全照搬,缺乏自身特色。即使是模仿和照搬,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不足等多种问题。


  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本科生吸引力的建议


  1、构建更加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探究性的教材


  一部好的教材对深化课程的改革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实现高校教育的实效性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不断转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内容以及教育形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更具时代性与前瞻性。在内容上,多结合时事政治与当下热点,在固守传统经典的同时也能融汇先进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模式。论述和疏导做到全面、系统、科学,有逻辑且严谨。力求稳中求变,变中求稳,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稳稳前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尚未发展成熟的当代青年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由此,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编写,教程的设置应该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进行。尤其是教程的设置,应避免过于理论化教学,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可实践性的教育体验在内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好奇心(例如一些社会调查、自主探究项目等),将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2、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调整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看法和积极性。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以深厚的专业积累和独到的思想领悟来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方式。而课堂的主体虽为学生,但课堂的引导者却是教师,教师握有主动权。教师教学技能的使用严重影响着学生这一被动角色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的渴求度。因此,授课方式多样,讲述方法灵活幽默,旁征博引,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都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教学模式僵化、死板,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要倡导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3、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改善教学质量,适当增大资金投入;尽量多在校园网上发布有关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信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应鼓励创新,发展自身特色,避免过于形式化;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完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多样化,可开卷考试或者让学生通过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调研感受


  基于社会形势的发展,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助力。


  作者:王婵等

  第3篇:加强和改进职教师资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如何做好职教师资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给我院以职教师资品牌建设为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职教师资学生的特点


  首先,学生规模较大,层次多样,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入学前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因而他们的专业课水平因地域的不同而参差不齐,英语更是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


  其次,职教本科和普高本科的学生本身具有诸多差异,如学习方法死板、自卑心理较强等。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些差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才能、爱好、性格、志向和适应性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我们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培养规格和教育体系去引导每一个学生。


  结合这些特征,我们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工作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开创职教师资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结构


  我院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注意选聘党员、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要求所有的辅导员必须能够和职教师资学生实现“四个接近”,即,专业接近,具有林学、园艺、人文、水产、外语等6大学科背景,能够适应职教师资培养需要;年龄接近,都是在24~26岁之间,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思想接近,都属于年轻同志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空间接近,所有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和学生朝夕相处,能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当中。目前,已形成了以专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为基础,兼职辅导员为骨干的职教师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3 强化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及时把那些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存在问题或需要帮助的学生从群体中分类出来,帮助其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第一,注意学生的诚信教育。每一学年初,学院学生欠费人数几乎占到了总人数的1/2,其中的部分同学存在恶意拖欠和从众的心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为此花了很大的气力,多次专门召开班会进行诚信教育,向学生宣传国家和学院有关缴费的规定。之后,又逐班、逐批、逐人与欠费学生谈话,了解拖欠学费原因,做通其缴费的思想工作。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院只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学籍注册。同时,我们注意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方法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


  第二,结合“评先”、“推优”活动,努力做到以评促进。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学院都要进行总结评优,确定“优秀团员”、“优秀团员干部”、“先进团支部”等单项和集体荣誉项目;在下半年开学之后,又要评出专业奖学金、校院两级的“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生示范班”等奖项。为使总结评优能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带动大家的目的,我院每学期都要求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个人制订集体和个人的争先创优活动计划,评优前认真总结,在评比中坚持标准,评比与平时表现挂钩,与纪律教育相结合,与团组织生活会、班会结合,突出的给予表扬,不足之处认真指出,使他们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通过评比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热潮和风气。


  第三,狠抓学风建设。受生源、地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职教师资本科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英语水平较差,四六级通过率较低。为此,我们先后出台了多重措施。


  首先是建立晨读制度。从记单词、背课文的时间来看,早上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学院要求所有的学生每天早上必须晨读半小时。起初,少数学生意见很大,抱怨很多,学院为此反复开会统一思想,明确认识,辅导员也多次亲临早读现场进行检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早读效果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晨读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初的抱怨、发唠叨逐渐变为目前的认可、支持和大力配合。


  其次是进行英语辅导。考虑到职教师资本科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学院特聘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辅导和专门培训,并分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分别授课。学生对此热情很高、积极响应,授课现场非常壮观。


  再次是健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班长、团支书和团工委学生会成员素质、品行的高低在学生中影响较大。我们严格把关,确保一些德才兼备的学生走向班干部的岗位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了达到既锻炼学生又避免出现学生干部因过多地投入各类学生事务而影响学业的现象,我们实行了班委半年换届一次制度,并明确凡是学习成绩排名在班级后1/3者一律不得担任学生干部。


  4 重视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加强职教师资本科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教本科讲课比赛”活动,并涌现出了学生面上的众多“教学小能手”。通过比赛提高了他们对教师工作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在全院形成了“比、学、追、赶、超”的良好风气。


  加强实践,是职教师资培养的一大特色。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实践技能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大一认知实训、大二技能实习、大三综合实训和大四顶岗实习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实训,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巩固了专业思想,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措施切实提高了我院职教师资本科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但我们深知,加强和改进职教师资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今后,我们将继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探索“全员育人、科学育人、文化育人”的德育新途径,使职教师资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作者:杨阳等

  第4篇:浅谈高职和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不同


  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传播,也是大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每个高校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许多高职院校纷纷照搬本科院校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改革,但是最终都没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能力水平和学科建设五个方面分析高职和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不同。


  一、高职和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比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管理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管理得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本科院校办学悠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比较规范和成熟。本科院校建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构完整而且学科方向明确。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工作,以及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宣传的工作。


  高职院校办学时间比较短,很多都是近十年来由中专学校提升而成,侧重于应用型技术专业的建设,对基础性公共课的重视不够,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一般只设置有一个系部,如政治部或是社科部,有些高职院校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目设在公共基础部里。学科方向和研究方向根本没法和本科院校相比。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方面,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基本上都设立有一整套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公开课、教学比赛,以及听课活动等。在教材的选用上,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开设的《概论》和《基础》课程用的是全国教育部规定的由高等教育出本社出版的统一教材。


  在教学改革方面,本科院校进行一些比较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在理论教学课堂上一般有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发、热点讨论教学法和情景教学等。在实践教学方面,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里面。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也推动了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


  高职院校也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理论教学方法上,大体也和本科院校的一样,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注重的是职业技术专业的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很多的实践教学只是形式,不是在校内实践就是写写报告或者作业,根本没有真正的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的教师学历必须要在研究生以上。近年来这个门槛已经变高,教师都需有博士学位。而且必须是中共党员。新任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通过考试才能进行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思政教师每年要参加相应的培训,学校也积极地鼓励教师往更高的学历提升。在职称评定和经济待遇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它专业课老师的待遇是一样的。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参加各种级别的赛课活动。在校内定时组织集体备课、听课、理论学习等活动。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上,大部分本科院校教师都能完成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历要求方面普遍比本科院校的低很多。因为许多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提升而成,师资水平比较低,大本分教师只有本科学历,有部分老教师也只有大专文凭的学历。因为专业侧重点在职业技能上,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定和经济待遇方面上给予思政课教师的待遇较于专业课教师是比较低的。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自己培训、自我提升方面的积极性远不如本科院校。因为自身学术学习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理论功底普遍不高,再加上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本科院校的效果。


  (四)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


  在学生能力水平的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别。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学习,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达到标准的本科录取分数。他们的学习基础都比较扎实,有较强的自学性和逻辑性。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考成绩不好,或是没有进入过高中学习,中职毕业后通过“2+3”或是“3+2”高职的办学模式直接升到大专。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的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对学科性课程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也较差。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不同


  由于近年来各本科院校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把该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纳入学校教课研项目,统一规划和管理。许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把该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几时得引进教学课堂。高职院校经常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由于氛围和经费的原因,许多思政教师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


  二、对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建议


  高职和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和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一)建立独立的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二)使用的教材应该与本科院校的分开,教师的培训和赛课活动也应该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四)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鼓励教师不断地进行深造和提升自己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福利和地位。(五)把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纳入学校教课研项目,统一规划和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通过对高职和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同的分析,使各高职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改革创新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芩惠

  第5篇: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单子式主体教学模式正在走向黄昏,根本原因在于其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的“硬伤”,有悖于教育的终极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的实质在于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衔接起来,促进学生主体品质的生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然而,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施主体间性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因此,必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促成主体间性合力的目标,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05方案”实施以来,新升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在教育教学观念方面。部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缺乏,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薄弱。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研究亟待全面启动。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学科建设成效还不够明显。一些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够重视,活动参与面不够宽,缺乏制度化的长效机制等不足。3.在教学条件与利用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授课班级规模过大,教室缺乏扩音设备,教学手段滞后,办公用房紧张,教研场所缺乏。这种捉襟见肘的窘境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的开展。4.在课程建设方面。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缺乏。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的采用率仍需提高。教学手段亟待改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面过于狭窄,很多教师未能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缺乏。实践教学仍是“软肋”,亟待加强和改进,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也有待完善。5.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力度仍需加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实施办法和质量监控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大。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的质量仍有待提高等。教研室存在某些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特色不够鲜明等不足。6.在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方面。学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到课率、听课率、抬头率不够高,作业不交或不按时上交,抄袭论文,考试作弊,考核成绩差等现象在各个新升本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注意课堂教学,忽视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和服务工作,未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7.在教学效果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仍需要进一步增强。调查结果表明,新升本科院校部分教师责任意识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没有真正确立起学生主体地位,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于居高临下、耳提面命,讲大话空话套话,缺乏数据分析和事实佐证,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生活,枯燥无味,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方面缺乏有效、细致的指导,学生听课率、抬头率低。此外,实践教学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经费有限,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很多教师长期没有外出参观考察的机会,教学素材贫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性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可见,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寻找对策,有的放矢,着力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


  二、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的路径思考


  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高扬主体精神,在促成主体间性合力上做足文章,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学院领导、教育行政主管人员等诸多主体的作用,统筹整合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资源,凝心聚力,多措并举。


  (一)建立健全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是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涵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主体间性教学范式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新升本科院校应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教学竞赛活动、教研室建设检查评比活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活动等一系列重在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得以崭露头角,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规范,出台教学事故与教学差错认定办法,从外在规范约束教师教学行为,以便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改善教学物质保障条件是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目前,不少新升本科院校办学经费十分有限,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生均教学资源占有率偏低,远远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授课班级规模过大,80人一个班,甚至还有上百人一个班的情况。教室缺乏扩音设备,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只有少数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室。一些院校苦于教学场地有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排在晚上甚至双休日来上,连续授课3节,广大师生叫苦不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没有图书资料室,即使有也是极其狭窄,只有少量图书资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行政办公用房紧张,教研室没有独立的教研场所。教学软件研发与应用缺乏应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投入不完全到位。没有实验室和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缺乏。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够多。所有这些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深化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改善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改进教学手段,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动力


  调查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共必修课而言,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比较大。公共体育课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等级考试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学;就业指导课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学生易于接受。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特征决定自身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较大距离。假如不能缩短思政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教材体系转换成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思政课成为学生内在需要和自觉自主行为,教学实效性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教学检查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沿袭旧的单子式主体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双边互动交流,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坚持德育为先,又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提倡个性发展,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弘扬、确证和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加强薄弱环节是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的决定性举措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短板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必须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同样,要提升整体教学品质,除了鼓励支持教师争先创优外,加强薄弱环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譬如要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切实开展传帮带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启动网上选课和评课系统;着力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否则,这些处于相对劣势的“短板”可能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负面因素。


  (五)加强检查评估是提高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教学检查评估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学检查评估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是监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开展教学检查评估,有利于实现评和建两大功能、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保障教学中心地位、优化基本教学条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应该说,中央和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相当重视的。但是,各个高校尤其是新升本科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的程度未必达到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力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进教育理念的现实背景下,出于政治责任和对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深切忧虑,笔者以为,新升本科院校的主管行政部门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对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时,应着重检查一下指标: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情况。教社政〔2005〕5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和学院领导变动等实际情况,建议对原来已成立的河池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院长为副组长,有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宣传部、学工处、财务处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



    2.是否有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所指出的:“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


    3.是否每年召开1次以上校党委或行政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能及时落实会议决议;分管领导是否能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是否制定有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检查方法是查阅学校文件、会议记录。


    4.“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中宣部、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上述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教学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课堂教学课时偏少、无固定课程表、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质量难以保证等困难和问题。


     5.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教学、办公的设备投入情况。包括专用图书资料室应有图书资料教师人均占有量、教研室是否有独立的教研活动场所;是否配备有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及电教设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声像资料;课堂规模和排课情况。


     6.思想政治理论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情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教社科〔2009〕4号)指出:“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和途径,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参观考察活动。从今年暑期开始,两部门每年寒暑假组织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参观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也要从今年开始,每年寒暑假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参观考察活动。”“高校组织的参观考察由学校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由学校统筹解决。”7.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情况等。必须指出的是,在检查评估时,专家、领导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敢于为师生员工讲真话、争取应有权益,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人浮于事、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作者:江洪明

上一篇:数学系本科生教学改革及对策毕业论文(共3篇)

下一篇: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