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6-05-21 11:29

教学策略是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媒体的总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教学策略的应用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注点。

 

本文基于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视角,从认知、情感和动素、社会心理及人格等因素对高等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索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对今后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指引。

 

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较高智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的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缺少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与能力。

 

因此,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实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生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积极创造等教学理念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从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同心理因素度出发探析高等教育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主客观教学条件,综合考虑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包括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与产生式教学策略。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分为教师与学生因素、认知与非认知因素、课堂内与课堂外因素、物理与社会心理因素。[1]

 

  下文运用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探析教学策略。

 

  一、从认知因素出发,采取认知唤醒策略、情绪调动策略

 

  ()认知唤醒策略

 

  高校课堂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发展动向,通过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大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2]。因而,应使学生学习应用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社会根源和积累的东西,使学生把前人的实施策略、经验和知识理念内化为自己的经验[3]。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概念讲解清楚,与细节内容和客观知识相比较,使概念更易被理解、被接受。另外,教师还应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学科领域中的新动向、新观点与新方法,并适时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呈献给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情绪调动策略

 

  教师可以采取情绪调动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体方法有:第一,教师在走进课堂时有意识地用兴奋的情绪、积极的心态来感染并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第二,提前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对学生寄予期望,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力。第三,依据案例、时事适当地抛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师生共赢的效果。

 47858PICEFP_1024.jpg

  二、从情感和动机因素出发,采取创建民主氛围的策略

 

  ()教学民主

 

  良好的民主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与观点,勇于接受学生的意见与批评,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察觉学生的情感变化,并通过言语与非语言的途径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提高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质量。总之,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用心地、平等地、民主地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与信心。课堂才会充满民主气息。

 

  ()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元性、复杂多样性。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激励参与的措施。

 

  1.成功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更多机会使学生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如给予学生成功的期待和分层教学。

 

  2.评价激励。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与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从社会心理因素出发,采取角色互换策略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容易出现一言堂与满堂灌的现象,不利于师生互动。但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换角色,能提高师生互动。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其会以一名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准备如讲解材料、师生互动环节、课堂设置、教态等。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同时在体验过程中也能切身感受到老师教学的艰辛,从而使学习效果和师生关系得到提高和改善。

 

  四、从人格因素出发,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特质,并了解、信任学生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使学生在心理上愿意接近老师并与其互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更要关注自身的人格与品质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要身体力行,发挥人格魅力,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此外,了解、信任学生。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智力强项采取最大程度的个别培养,这样教育会产生最大功效[4]。因此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层次与智力强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此外,教师要信任学生给予同学们自由讨论与发挥的空间,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充分信任学生有学好本学科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有效教学策略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知识传输,增强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对影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因素加以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努力。

 

  作者:陈利冰 黄建榕 来源:亚太教育 201610

上一篇: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析 

下一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