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6:22



第1篇:对新常态下农村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6年4月23日至29日,教育部职成司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全国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班(第四期)。这是教育部组织的首次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为主要培训对象的专题培训班。经省教育厅推荐,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通过聆听专题报告,实地参观分享先进成人学校的办学成果,我对新常态下乡镇成人学校的职能、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发展难题与破解途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我省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下乡镇成人学校的基本职能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作为距离基层群众最近的乡镇成人学校,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始终贯彻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教育工作的精神,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农村贫困群体的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创新等战略目标,坚持服务宗旨,强化责任使命,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转型发展。

  1.主动承担起党和政府对民众的教化引导职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早已深入人心,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然而,农村新出现的一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非法组织趁机渗入农村,采用各种方式诱导农民参与所谓的“宗教”活动,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乡镇成人学校要紧贴当地社会建设工作,加强党的政策宣传,引导和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畅通党组织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化解干群矛盾,协助重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群众民主自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承担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目前,全国城镇化建设率已超过55%,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土地向农业公司流转,一些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现象。由于农村文化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一些老年人经常到庙宇烧香祷告,以打发内心的寂寞;青壮年人则经常在棋牌室、KTV等场所消磨时间;青少年经常在网上寻求精神寄托。乡镇成人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的集体文体活动,重建优良家风村风,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释放民众的精神负能量,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化解社区矛盾,和谐邻里关系,构建文明乡村。

  3.承担起教育培训扶贫的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扶贫思路。从教育角度来看,老乡富不富,关键在技术。乡镇成人学校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当地产业结构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致富,努力实现教育脱贫。新郑市城关乡、梨河镇成人学校开展的月嫂培训班帮助农村妇女就业,江苏扬州的成人学校面向农民开展蔬菜栽培、蛇类养殖、河蟹养殖等技术培训,都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4.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能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乡镇成人学校要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教育培训,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

  5.承担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职能

  党的十八大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突出强调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构建完成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乡镇成人学校要扎根农村社区,搭建学习平台,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居民学习圈,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二、正确认识并积极破解乡镇成校面临的发展难题

  全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走向与政策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1999年,全国94%以上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设立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国有县办农民中学(中专)4062所、乡镇办成人学校4.28万所,专任教师22万余人,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2.29万所,农村劳动者年培训率达20.68%;2012年,乡镇成人学校减至1.58万所。通过对17个省(市)5933所乡镇成校抽样调查,只有14.5%的成人学校保持着“四独立”状态(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校园、独立经费)。全国乡镇成人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阵地被蚕食、编制被削减、经费没保障的状况。

  乡镇成人学校是教育延伸到农村最终端的办学机构,是打通农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在继续教育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务必要重视并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主动创造抢先发展的机会。

  1.引起政府重视,争取领导支持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乡镇政府要承办的事情千头万绪。成教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引起政府重视成人学校,要让政府怎样支持成人学校。乡镇成校要研究国家政策,研究当地政府关注点,紧贴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居民群众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和优势,从而争取领导重视,促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2.帮助政府解忧,争取资金支持

  政府经费总是优先安排到有限的重要的地方。让当地领导认为在成人教育事业上的投入有价值,经费问题就容易解决。另外,除了政府外还有谁有钱?市场、企业!和企业结合,引入市场机制,成校也不会缺钱。其实我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找钱的本领!

  3.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共建共享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21个党政部门具有开展居民培训服务的职责,各相关行业分别掌握了一定的培训项目、网络、阵地等资源。201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乡镇成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党员远程教育基地、留守儿童之家、计划生育学校、撤点并校后富余的中小学等资源,与相关部门共用场地和设施,巩固农村成人教育办学阵地。

  4.聘用行业专家,提升队伍素质

  成人教育是开放的、多元的教育类型。我们要转变基础教育的师资管理模式,不能仅仅依赖上级安排专业教师或学校培育一专多能人才。目前,成校编制在1?酃左右。试想,一个人有多大能耐能给一万人开展培训?哪一桶水能经得起一万人去舀?一个人无论怎么去学习,也无法满足一万人的专业学习需求。所以,成人学校教师更应该是资源的整合者,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而非仅是知识传授者。群众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帮他们找什么样的老师,从而建立乡镇级或县市级培训专家资源库。实践证明,群众更喜欢实践经验丰富、贴近农民的乡土专家,那些一天就要几千元劳务费的大专家,往往会用专业术语吓跑听众。

  5.贴近群众需求,搭建交流平台

  能真正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难题的培训,永远不缺学员。不少成人学校为了培训而培训,自己擅长什么培训就组织什么培训,缺乏对群众学习需求调研,缺乏对成人学习特点研究,缺乏对农民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习惯于把学员当听众、当鼓掌的道具、当培训档案的数据资料,这样就必然会站在组织方的角度安排培训。我们要引导农民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培训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受益者,这样才会赢得群众的欢迎。同时,要善于搭建农民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学员自主学习、互相帮学。其实,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激发人的学习欲望,是每位教育者的天职。

  6.借助网络资源,开发乡土教材

  课程建设是乡镇成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关键。2016年,教育部职成司已经启动了面向农村成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应用”的课程开发计划,将吸纳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农广校、全国数千所乡镇成人学校、社会机构等建立课程资源联盟。乡镇成人学校要注重开发特色乡土课程,编制特色教材、微电影、课件、讲义等,参加课程资源联盟,借助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共享全国课程资源。


  成人教育帮助政府解决难题,政府就能解决成教的发展难题。乡镇成人学校只要坚持落实国家政策,紧密结合政府中心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吸引居民参与学习,一切的难题都将不再是难题。


第2篇: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扶贫工作的对策


  贫困农民脱贫的关键是思想脱贫,是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而这需要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是扎根农村,面向广大农民的一种教育形式,扶贫应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

  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农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成人教育是扎根农村,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提高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消除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大有可为。

  一、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一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山区的人们还因各种各样原因,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他们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时不我待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要完成国家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必须多管齐下,不仅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应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

  二、扶贫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风潮。在其中的代表人物晏阳初先生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解决之道就是教育。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培养有“知识力、健康力、生产力、团结力”的新民,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其生活,又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晏阳初先生所述的农村景象在今天一些地方仍能见到,其教育扶贫,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目前扶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扶贫”。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方式效果不甚理想,虽能解一时之困,但由于没能转变贫困农民的思想观念,没能教会贫困农民一定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说,没能解决晏阳初先生所说的“愚、穷、弱、私”问题,因此,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农民贫穷落后面貌。曾有一些贫困地区,每年冬季来临前,政府有关部门会为贫困农民送去被子、衣服等过冬物品助其过冬,但冬天一过,许多人就会将这些物品卖了买酒喝。他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政府来年还会扶贫,继续给他们送温暖。此外,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区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政府动员当地人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一些人却不愿意。他们宁愿受冻挨饿也不舍乡土。这只能说是思想观念问题了。产业开发虽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方式。但产业开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进行,而且产业开发需要的也多是些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由此可见,输血式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甚至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另一种方式就是诚如晏阳初先生所主张的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让贫困农民想脱贫,有能力脱贫。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缺知识,少技能的人干着重活、累活、脏活,收入却不高。此外,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对孩子成长亦有重大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愿意出钱、出力、花时间教育、培养孩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科学素质,从而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因此,教育扶贫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能帮助贫困农民提高自身“造血、活血功能”,斩断“穷根”,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广大农民兄弟,在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从而摆脱贫困,增强自尊、自信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非常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形式逐步多样化,从最初的扫盲班、夜校,到后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农广校及近年的各种农民培训项目工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这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教育扶贫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门槛低,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为广大农民兄弟随时提供所需要的教育;二是周期短,见效快,可以用较短时间提高受教育者知识、技能,非常适合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三是可以将最新的知识、技能及时传授给教育对象;四是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农民学习特点与需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五是扎根农村,面向农民,了解农民所需、所想,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上述优势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成人教育推动扶贫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脱贫首先是思想要脱贫。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绝非易事,除了宣传,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如上所述,当前我国仍未脱贫的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山”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的观念陈旧、落后。长久以来,当地的人们养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此外,长期实施的“输血式”扶贫政策,助长了他们形成“等、靠、要”的慵懒思想。教育扶贫,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让他们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尽的财富”“等、靠、要等不到生活的改善”。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获取一定生产、生活技能才能摆脱贫困,走上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为此,可以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内容可以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各种好处、优势;可以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的事迹;甚至可以是科普知识、种养植技术。村干部(包括当地致富带头人等)要深入农户家庭与农户交心、互动。由于村干部(当地致富带头人)与村民是乡里乡亲,甚至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因此,他们的宣传更易为村民接受、认同。科技下乡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指导、帮助贫困户科学种养殖,使贫困户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科学技术对脱贫致富的重大作用,从而对他们思想观念转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

  由于各地农村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特色不一,风俗习惯各异,农村成人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成人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既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教育内容切忌千篇一律,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有的地方农民以种植为主,有的以养殖为主,有的以外出务工为主……因此,农村成人教育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多种经营与管理的教育。此外,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现代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都可以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论课学习以适量够用为原则,如果农村成人教育像普通学校教育一样,过分强调系统的、理论化的文化知识学习,农民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却用不上,这样的教育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

  贫困农民收入有限,维持日常生活已是不易,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让他们自掏腰包接受教育、培训,许多人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深入人心,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经费亦逐年增加,但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都投入到城市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近些年来,为提高农民生存技能,帮助贫困农民,政府先后实施了“雨露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民心工程,但据农业部有关调查,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分别只有9.27%和13.1%,也就是说能够接受培训的农民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属于公益性的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导作用。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政府都需要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要让资金真正起到“真扶贫”作用,不能让有限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掉了。教育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巨大,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个人的资本进入农村成人教育领域。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我国广大农村的贫困农民,支持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提高农民素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的作用。

  (四)加强质量监管

  1.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缺乏一套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教育、培训的随意性较大,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及配套措施,确保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2.检查、评估。检查、评估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成人教育不仅要重视形式,也要重视内容与结果。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聘请有关专家或第三方机构通过走访培训对象、现场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有关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

  3.奖优罚劣。检查评估只是手段,为的是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机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之目的。因此,对检查、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招生、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发现问题的教育、培训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招生、培训资格。

  4.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水平。名师出高徒,优秀的师资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乡村高水平的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短缺,这不仅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声誉、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及致富、创富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之道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学者,或当地致富带头人参与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

上一篇: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化体现 论文(共2篇)

下一篇:医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