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7:45


第1篇:谈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过度现象


    说起“改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新鲜、光亮的表面,却忽略思考其内在的深厚意义,从而一拥而上、邯郸学步,越学越偏离改革的主旨,渐渐形成了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本文从三种现象简单的分析了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过度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自2001年6月8日由教育部印发试行。人们一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纷纷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丰富自由的教学内容,大胆独特的教学方式,个性独立的学习方法,一下子敲醒了人们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执迷与笃信。可就在这大浪淘沙的激流中,有部分人却迷失了方向:数学课堂没了重点,学生的回答没了对错,例题讲解可以一言不发。于是,课程改革的盲目与漏洞一天天浮出水面。人们开始不抓其要,只学表面,以至于课程改革过了头,使得新时代所谓“新”的教学方式面目全非。而过度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过度启发——偏离主题,云山雾罩,走向歧路

  “启发”,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与“提问”直接划等号,盲目的以為有了问题就是对学生的启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启发式教学的例子:一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路程计算》这一节。为了启发孩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出“路程”的话题,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走过路吗?”学生答:“走过。”问:“你们知道走过的路又叫什么吗?”学生有们大眼瞪小眼,悄悄的嘀咕:路就是路还能是什么?看到同学们的表情,这位老师已慌了手脚,导入显得枯涩,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就这样毁于一问。启发是没错,但这位老师却错在肤浅的理解启发,错误的拿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当做启发的源泉去启发学生。

  古之圣人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阐释了启发在教育当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没有留给学生“启”与“发”的机会。新课改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换句话说就是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状态进入自我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虽然提出已有很多年,但它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供教师参考。教师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思想去创设自己的“启发式教学”,如此,必定会有很多人走向误区。要想准确、恰当的驾驭启发式教学,教师就要有学习与研究的决心,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得心应手。

  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丢掉知识本身,空谈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态度的前提是认知。而价值观则是知识内化上升的表现。而有的教学,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辄“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们要牢记……的使命”“我们要热爱……”等等。尤其是数学中,简单的一个数理逻辑也要与情感挂钩,但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牢记,为什么要热爱。要想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就要深入的去研究知识本身,只有孩子懂得了来龙去脉,情感才能受到熏陶,最后慢慢的形成一种态度。“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科学无知的人,会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吗?”道理便是如此。因此,学习知识永远是第一位的,知识中蕴藏着逻辑智慧,蕴藏着古今哲理,蕴藏着深沉的情感,老师需要做的,只是点醒学生心灵的窗口,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找寻值得信任的价值观。

  三、给自由,却给了自流——误解“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集主体与主导于一身,它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教学中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学生垂头丧气,用一句话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是在‘向学生舞动美丽的肥皂泡’。”数学课堂尤为明显,课改中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教师得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于是,老师们放开了手,学生们踊跃、大胆的做。但听过课改之后公开课的人通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混乱,不知其重点,学生学而无获。因为这时,课堂已经走入了主体与主导的误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的却是主体与主导的精髓。老师要“领”:确定学习的方向,选择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意志向学生提出要求,这才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而“修行”则靠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与能力,自身的勤劳程度,自身的感悟能力,这些都是老师一时所无法左右的非主观因素。

  其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没有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的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功能:上课前,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与以前不同的是,大环境布置完成后,教师便无须插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正如《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文中所说,将“‘超市’这种经营理念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着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或许新课程所要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随意与创造,就会在这种氛围中产生。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必经之路。但改革不是为了新鲜刺激,更不是为了表现,它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紧紧跟随社会的变迁。然而,其中的谨慎与深思熟虑是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责任。不能将课程改革变成机械的照搬,更不能为了追随潮流而忘乎本义,否则毒害的则是中国万千的花朵。课程改革虽然已走过了数十年,但其前进的步伐却永不能停止,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有太多的漏洞与弊端需要我们正视和改正。



第2篇:21世纪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21世纪初期,香港为提高教育水平,将青少年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文从课程设置、评价模式、校长角色、机构设置四个方面分析香港课程改革给内地的启示,以期推进内地课程改革。
  自PISA测试2000年首办以来,香港在每次测试中都名列前茅,可见香港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其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分不开的。而在内地,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处于瓶颈期,像其他地区国家借鉴经验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增加通识教育课程

  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全面发展型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人才培养标准,因此香港对通识教育日益重视。200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发布了《提升香港学童的教育质素:给家长的课程改革报告》。报告指出香港学生尽管在PISA测试中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所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仍不能松懈,应当使学生在今后具备多种能力,成为多能人才。该报告还指出要提升学生在沟通能力、创造力以及批判力等9个方面的共通能力,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在执行课程改革措施时对共通能力的培养仍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内地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与开放性的评价模式

  香港课程评价纬度多样,包含知识、态度、兴趣以及共通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包括观察、访问、学习历程档案等。此外,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估。这种多元化与开放性的评价模式使得香港的课程评价十分灵活。注重校本评核是香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校本评核主要包括学生的活动及表现,例如,口头报告、制作学习历程档案、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实验活动以及完成专题设计。校本评核工作主要由教师来执行。由于任课教师比较了解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由他们进行校本评核是最为适当的。每一个学科推行校本评核前,考评局会提供评分准则及详尽指引,并开办培训课程,令教师评分时水平趋于一致。

  香港开放灵活的评价制度,不仅给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减缓了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体现出公平性,评价制度的改革和课程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内地目前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生在面临毕业升学时大都是“一考定终身”,只有极少部分在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才能被保送或是破格录取。因此,建立一个主体广泛、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对于内地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三、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起到领导、监督、检讨等作用,是课程实施的评鉴者、学校改善的反思者、新兴趋势的感知者、各种资源的整合者、专业文化的倡导者、教师发展的带动者、课程发展的管理者、课程问题的解决者。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改革中更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考虑课程发展议会做出的指示,还要兼顾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意愿。校长需要对学校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做深入思考,再结合课程改革的短期及中期目标,做出可行的整体学校课程规划。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只有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带领全校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使课程改革得到实效性的发展。

  四、设立课程改革咨询机构

  香港的教育咨询机构众多,其中在课程改革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咨询机构主要有课程发展议会、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目标为本课程咨询委员会等。咨询机构不断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广泛采纳民间建议,进而初步形成课程改革的思想,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相关报告,为教育局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意见。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咨询机构通过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将人民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建议及时上报,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更贴近实际。课程改革需要全面了解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看法,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并站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将这些意见体现在课程改革的政策中。课程改革咨询机构的建立确保了课程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也正是内地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我国基础教育研究论文(共2篇)

下一篇:传统文化对军事基础教育创新的负面影响(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