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反思“热闹”式科学课堂 构建思维型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2

摘 要:

关键词: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所以,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工作在一线的科学教师都在积极努力贯彻、应用这一教学理念,不断地改变科学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小学科学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更是如此,有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在认识上或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情境创设——买椟还珠。创设情境是当前很科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科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些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现实科学课堂上的情境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我认为,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必然要把握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讲究“适度”,缺乏“度”的限制,情境创设往往失之过滥;二是讲究“实效”,缺乏“效”的要求,情境创设常常流于形式,事倍功半。
  2、学生主体——放任自流。《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以小学生的视角来学习科学,但同时又指出教师是学习科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亲密伙伴和朋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使命。因此,学习科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绝不是让教师不尽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首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所限,所提的问题难免有的重复,有的没有探究价值,有的目前还无法解决,尤其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提出的问题都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因此,自主探究前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筛选和整理是必要的。接着教师要密切关注和参与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把教师的有效指导鼓励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自由或自发地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必须设计好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调控好探究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探究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才不会出现冷场或看起来热火朝天实则毫无意义的课堂闹剧。
  3、实验活动——脑体倒挂。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每一节科学课总是有同学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如果有实验活动的时候,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实验时那怕是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他们对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不想关注,关注的只是实验过程的新奇与刺激。学生看起来实验非常认真,积极,也能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但是让他们说出实验结论时,有时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比如,在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糖”的实验活动中,教师把实验要求出示出来后,让学生先阅读,然后按照实验要求来实验,但是学生哪顾得读这些要求,而是争着向杯子里放糖,虽然表面上看到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到了最后,他们却不知到底能溶解多少糖。汇报时,一部分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更不用说让他们说出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了。
     4、关注生成——信马由缰。动态生成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似乎课堂上如果没有生成,那就不是新课改的课,课堂上必需要有生成,这样的课才能算是一节完美的课。这样的观点其实就是我们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误解,对课堂上为什么要有生成,如何生成缺乏深刻而理性的认识。将生成与预设完全割裂起来,认为生成是预设外的东西,而且片面夸大生成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虽然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生成,但是这种生成还是在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哪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成呢?所以,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常常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我认为,“过于强调预设”与“过分追求生成”都是两个必需要取缔的现象。因为过于关注预设会把学生禁锢在死的教案上,课堂上不能焕发生机。而后者又容易造成学生“信马由缰”,往往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处理生成问题上,而最后教学目标却没有完成,甚至遭到严重阻碍。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在预设中孕育生成,在生成中丰富着预设。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熊月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科学课[M].武汉:湖北出版社,2003,2.
  [3]徐静. 新课程呼唤有声有味的科学课堂,现代中小学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2006,3.
      [4] 金伟平.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J]. 浙江教育技术, 2010,(02) .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点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