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科技期刊数字化推广中移动网络智能手机的作

发布时间:2016-03-01 16:58

  移动网络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他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既不需要台式电脑,也无须一个固定的连接。智能手机是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且因无掌上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网络连接、付费的问题,已成为移动网络的主流平台。目前,手机阅读、社交功能已成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的运用功能之一,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热点与效应。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探寻科技期刊数字化跨越式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一.移动网络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机遇

 

  庞大的用户群体

 

  据全球著名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称:截至2011年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保有量为2.23亿,占总手机用户的23.2%11]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手机阅读用户达2.55亿,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手机进行阅读,越来越多的作者和出版社选择手机阅读开发商、内容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a据易观国际提供的数据,仅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收入就达10.8亿元。随着免费的WIFI(wirelessfidelity,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涌现与进一步覆盖,无线城市的增多,利用移动网络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阅读与交流的人群和商机将日益扩大。值此变革之机,我们应当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充分把握这个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读者群,切实抓住这个可实现低投人髙产出的数字化推广的契机,进而在科技期刊市场化中抢占先机。

 

  2.便捷的阅读方式

 

  2012313日,连续印刷了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将停止发行印刷版,但继续推出数字版,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事实上,手机阅读拥有其他形式的电子书无可比拟的更多优势。曾经限制手机阅读发展的屏幕、电子书格式等方面的不足,随着苹果、HTC、三星等配有大屏幕、高频处理器智能手机用户的大量增长,手机阅读载体的不足已经慢慢消失;同时随着移动网络的升级、无线城市的增多,影响智能手机阅读接入的缺陷也在逐渐消失。真正阻碍手机阅读全面推进的障碍是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我国移动网络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流群体,他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伴随着电子产品升级长大的他们适应新的阅读习惯并无障碍。

 

  3.高效互动的学术社区

 

  移动网络智能手机的另一大重要使用就是各种社区功能的应用。科技期刊通过围绕学术主题,应用多种智能手机第三方提供的软件,就可方便地建设起科技期刊的学术社区,进一步利用移动网络无处不在的特征,拢聚读者、作者的人气。学术社区的主要运营方式有3种:微博+本地化服务;②微博+分享+推荐;③微博服务的升级。这3种方式都是以微博为基础,加上各自侧重的服务特色,如分享、点评、推荐等服务,打造特色社区,再加上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界面,拢聚人气。随着受众的成熟和交流工具的普及,QQMSN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聊天、娱乐工具。微博的快速传播决定了成本效益的增大、关注-被关注决定了运营者的机会成本减少,而其互动的特性必然使得边际成本大为减少,[31借助微博传播、营销特性的学术社区也必然更容易与读者、作者互动。目前,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博客、微博、微信、微话题等新的应用在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的支持下激发了众多狂热的拥趸们的使用热情。如果我们围绕科技期刊的学术热点、难点建立学术社区,将会获得更多的读者、作者的关注和支持。

 

  二、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在科技期刊数字化推广中的优势

 

  1.弥补错失的互联网络数字化发展机遇

 

  互联网和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物构成了冲击,许多传统科技期刊并没有主动融入互联网的发展,致使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传统纸质出版物成为读者获取期刊相应信息的最后的手段,而不再是优先选择;现在的读者、作者首先考虑的是通过网络数据库获取同一类/主题的文献而非某一种刊物的文献,而其获得的单篇的文献并不能提供期刊的相关信息(如稿约、编辑部联络方式等)-全文数据库商由于利益的驱使,往往希望对期刊资源形成垄断性优势,结果使得文献的分布出现了断层,读者获取信息不完整,科技期刊最终成为其追逐利益的牺牲品。

 

  互联网的发展让读者更容易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科技期刊信息很少,即便有也是聊聊数语或者是过时的信息。网络上各种杂乱无章、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反而常常让读者、作者不知所措,不法机构正是利用网络信息的混乱,在网络上大肆发布各种论文代发广告,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和正常办刊。我们不应担忧自由的移动网络会成为抨击我国出版业种种落后观念的平台,而应开诚布公主动交流,远离读者、远离批评与建议的举动将让我们一无所有。

 

  新兴的移动网络比互联网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由于移动网络的起点更高,使用更便利,与之接轨可以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多平台的智能手机杂志阅读软件具有开发便捷、运营成本低、兼容性强、使用简便的优势,因此将来必定有更多的科技期刊也会进行智能手机终端的拓展,智能手机阅读软件的推送、更新服务会将更多更新的期刊咨询推送给读者;智能手机操作的便捷性(如缩放、旋转、定位、订阅、分享、转载等)也有利于弥补传统科技期刊阅读、传播形式的单一,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拉近了距离。同时,伴随着3G网络、二维码等移动网络技术的精进和网络终端功能的增强,在不久的将来,科技期刊将能够实现跨平台多媒体的信息发布。

 

论科技期刊数字化推广中移动网络智能手机的作用


  2.有助于更便捷互动地办刊

 

  由于传统纸质出版物在出版形式、发行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尽管大多数科技期刊很努力地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社会影响力,认真地做好编辑策划、选题、梳理等常规工作,但仍无法满足读者、作者对科技信息快速获取、交流的需求,且面临着大量优秀稿源流向国外、发行量下降、宣传不力等种种困扰。

 

  要求一专多能的互联网时代对科技期刊的冲击与影响尚未消散,强调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又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已经开始注重网站的建设,如果能有效地运用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多种新型载体,其短、快的特征很容易弥补科技期刊网站互动性差的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更全面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与想法,与读者保持近距离沟通,这样我们的科技期刊才会有长足生存与发展的可能。选题、策划、组稿、会议等编辑工作借助移动网络的平台能实现多渠道的反馈。如今,许多编辑部内部办公过程中也在广泛使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群QQ群、浙江省科技信息期刊QQ群都已经成为编辑间信息沟通、业务交流的有效平台。但由于多种原因、多种心态的纠结,我国的科技期刊并不愿意使用QQMSN等大众交流平台与读者、作者沟通。其实,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的作用,开诚布公地使用大众交流平台,也是有效打击各种利用此类平台非法组稿、征稿的手段之一。

 

  3.便于近距离多形式的期刊营销

 

  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营销,既可将自身信息及时反馈给客户,也能快速获取客户信息。在服务上,智能手机可以为传统出版模式下的文献提供摘要、推荐、咨询等,也可以成为科技期刊及其主办的_关学术网站宣传和扩展服务的平台。同样,借助智能手机的运营商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实力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科技期刊多种讯息的整合,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性能、软件功能的升级,多种不同形式的期刊宣传、订阅、沟通形式都将展现出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平台的独特优势。移动网络平台能够即时地与读者沟通,获取反馈,了解需求,并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服务。

 

  当然,科技期刊也要与时俱进地办刊和开展营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使用手机阅读的读者构成与传统阅读方式略有不同,科技期刊应当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如科技期刊网络版、纸质版可以为深层阅读服务,而手机服务则以短讯推荐、资讯、时事等为主。科技期刊还可以发挥手机的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优势,让读者参与科技期刊的选题,建立真正属于读者的科技期刊,从而实现引导读者,服务大众。201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借助中华急诊网的丰富功能,对所有免费注册过的会员提供自创刊以来所有论文的免费下载,并初步实现了现有数据的挖掘功能;编辑部成员在网络上处理稿件,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实现会议征文、专题征集、整理、统计等功能充分提升了期刊的网络功能;同时与观澜网络(杭州)有限公司在其移动网络平台上的丁香园”“丁香客进行合作,通过设置投票、竞猜、微话题、微访谈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刊物在智能手机平台的拓展。当然,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批评与抨击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我国的科技期刊的确存在种种不足与缺陷,在面临各种批评与指责时我们应当保留几分清醒,理性面对,切勿因噎废食。

 

  三、结语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正处于出版体制改革的风口浪尖,面临国外科技期刊的重重压力,内忧外患中唯有充分抓住移动网络、手机阅读兴起的机遇,抓住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并合理地运用于科技期刊建设发展中去,我国的科技期刊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发展壮大,并逐步缩小与国际名刊的差距并实现最终的超越与引领。

上一篇: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

下一篇: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无人值班站 科技应用若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