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影像传播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4 10:37

摘 要:笔者建立在“后现代主义研究”和“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影像传播”两个维度上。首先,在海量的后现代主义的论述中,抽丝拨茧,进行研究,以呈现后现代主义研究的轮廓。在此基础上,透过影像传播中日益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出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影像;  后现代主义倾向
1 后现代主义在影像中的呈现
王迪在《后现代话语与当代中国影像传播》中,给我们呈现了媒体中光怪陆离的后现代影像:伴随着媒体狂欢时代的到来,从黄健翔“灵魂附体”般的评论到一波接一波的媒体选秀;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芙蓉姐姐的红之又红;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到“疯狂的石头”……当然后现代主义在媒体的呈现不仅这些,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使媒体越来越“乱花渐欲迷人眼”。
2 可用于影响传播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2.1 媒介即信息
媒介影响我们的并非媒介所承载的信息,而恰恰是媒介本身,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更通俗一点就是,每当一种媒介出现时,都会在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人的生存方式。再回到后现代主义,从时间上看,如果说电视在表现人类上刚刚露出后现代主义的苗头的话,那么网络的出现则加速了人类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因为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观点: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喻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的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2.2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实质就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所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路,是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被誉为“解构主义之父”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即“延异”概念的提出。“延异”是对自柏拉图以来以逻格斯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学体系的彻底的分道扬镳。这个概念从语言学上破除了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系统,体系的稳定结构和概念,意义间的明晰界限,重塑了全新的哲学观。它整合了空间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变化的空间,形成了一股潜藏于文本中迷漫的力量,摧毁了中心、本原、系统以及系统对应的超验所知。由此,“差别不是同时性的差别,而是历史性的差别,是自由活动的差别。延缓不是同一物无差别的保持,而是体现差别的活动。”这种活动,将系统与中心打入“死亡”之穴,却复活了在无休止的“涂改”中自有运动的“痕迹”。在延异的链条中,某符号保持了逝去符号的痕迹,他本身也被后继符号“涂改”,经过不断“涂改”的符号留下一道道的“痕迹”,这些“痕迹”表示了某种暂时性或间隔性,即“此刻”从异己中表现自己。由此传统符号所指的事物概念始终被延缓,置换,不能出场。
解构主义在后现代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解构才使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拓展到整个哲学层面上,并且开创了西方哲学另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
2.3 消解元叙事
按照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界定,后现代是对于元叙事不再相信的时代。元叙事,就是指那些能够为科学立法的哲学话语,“如精神辩证法,意义的解释学,理性或劳动主体的解放以及财富的创造”等等。简单的说,就是过去常为我们解释事物的那些伟大的哲学信仰体系,如马克思主义,他解释了社会如何形成,或者弗洛伊德主义,他说明了人的精神活动等等。这些信仰体系我们称为元叙事。利奥塔分析了元叙事危机的根源:元叙事的社会语境如英雄圣贤,拯救解放,壮丽远景等已消散,人们不再相信英雄主角,也不期望找到返回元叙事的道路,人们开始心甘情愿地承认知识局限,断裂,矛盾且不稳定,于是各自玩自己的语言游戏或倾向操作性创新。
正是元叙事的危机,带来了后现代主义的生机;正是元叙事话语的消解,带来了后现代主义话语的扬帆远航。
2.4 后现代主义手法拼贴
杰姆逊在《文化转向》中说:大部分后现代主义都是对作为高级现代主义的既有形式的刻意反动。后现代主义目前最显著的特点或手法之一便是拼贴。拼贴是对一种特殊或独特风格的模仿,戴着文体的面具,说着已死的语言;但是它是一种中性的模拟方式,没有戏仿的隐秘动机,没有讽刺的冲动,没有笑声,甚至没有那种潜在的可与很滑稽的模仿对象相对照的某些标准东西存在的感觉。拼贴是一种空洞反讽的现代实践。
3 结论
我国的后现代主义研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传播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我们社会政经发展程度有关。据笔者观察,主要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1)我国的后现代主义景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初露头角。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文革十年的压抑和改革开放之初的突破在人们心里形成巨大的冲击,崔健等文化明星的出现表明后现代主义正是对意识形态的消费。社会出现了除主流意识之外的多种声音,这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序状态,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这又是转型期的一种正常现象。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挑战主流价值,却用一种反讽的手法,难免使人觉得太过无厘头,所以对后现代主义也多有微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落差,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后现代了,而我们的心态还停留在现代。(2)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代社会在我国还没有发育成熟,后现代的问题又来了。这种冲击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特别是经过媒体放大之后。物质生活的相对贫乏和媒体中充斥的消费文化倾向,对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来说相当尴尬。为了赶上现代甚至后现代的生活,他们大多选择离开,去大都市寻找自己的生活,老人和小孩留守,最后地方经济更加恶化,地区发展失衡加剧。所以中国同时面临现代和后现代的双重问题,发展的压力更大。(3)正如后现代主义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否定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在媒体的呈现也显示一种失序状态。但我们不要忘记,后现代主义是“有关怀的”,而大部分研究对后现代主义在媒体中的表现是否定的。这种不平衡的研究视角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正常的。以后的研究应该发现一点后现代主义传播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斌.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哲学动态,2002(2).
[2] 袁铎. 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三大批判及其精神实质. 甘肃社会科学,2002(4).
[3] 杨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 学术界,2000(7).
[4] 刘放桐.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 国外社会科学,1996(6).

上一篇:电视三工系统暨天馈的应用和调试

下一篇:浅议党刊编辑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