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应

发布时间:2015-07-06 10:44
[论文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对
  [论文摘要]网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的台阶。
  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截止2002年底据互联网中心统计[1],我国的上网用户已近5000万。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将不断增加。2002年11月,在对鹭江职业大学1200名在校生的一次问卷调查当中,有74.3%的学生经常上网。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它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如何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理应承当起这一重任。
  一
  网络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主要有:
  1.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是个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
  2.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上网带有休闲娱乐的性质,不象课堂教学那样紧张、严肃,大多数学生愿意上网,同时网络具有高速、及时、大容量的特点。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查资料、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等等。网上世界的魅力将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既能达到休闲娱乐目的又略带有科技文化气息符合大学生身份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课余时光,而不再象以前那样沉迷于“三室一厅”。
  这些积极的因素固然为我们更好的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消极方面则应引起人们充分注意。
  1.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凡事都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由于网络的种种魅力,很多大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上,往往一次上网就连续作战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连吃住等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在网吧里解决。众所周知,大学是人生的最佳学习阶段,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学生的课余休息,甚至还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课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2.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因此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言论、现象等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冲击,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严重破坏了德育环境。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倾巢而入,各种传闻、反动言论和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这些很容易使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以至高校原有的德育环境受到破坏,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二
  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无疑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发挥积极影响,减少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自身的成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内容。但作为高校思政工作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对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明显地缺少必要的应对,主要表现在:
  1.一些从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教师网络业务水平不够高。网络知识欠缺,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不多,使得他们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面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对症下药。另外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积极作用的认识有偏颇,加上网络的积极作用较之消极作用更不易显现,以及学生中不断出现的网络问题使他们一提到网络问题就想当然地只想到它的坏处和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无法就网络问题给学生以全面客观、令人信服的解释,显然无法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思想道德修养课当中缺少有关网络教育的内容。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材以及教师根据教材制定的授课内容主要是辅导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绝少涉及到有关网络的问题,即使偶尔提到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做进一步系统的论述。这就失去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一重要阵地针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及时进行引导的机会。
  3.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过程没有运用网络技术。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观看录像以及少量的户外活动等形式,却忽视了运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使得思想道德修养课落后于先进的教学改革潮流。
  三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异常迅猛的,网络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是日益深远的,网络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那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针对当前形势做出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网络运用水平。这既是科技进步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也是适应新形势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教师思想中的旧观念,改变教师对网络的片面认识,提高他们对网络问题的重视。其次要加强对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网络的特征,提高运用电脑及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充分了解网络环境,及时地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以避免因网络的巨大信息量给学生带来空前的知识增长而使自己原有的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势丧失殆尽。第四,培养教师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其能及时发现并抓住网络上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总之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队伍。
  2.加入有关网络教育的内容,不断健全和完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的关键。由于缺少相应的有针对性内容,使得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堂教学无法被充分利用,无法对大学生中的网络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①网络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要求融入其中,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育学生使用网络要适度合理。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抓住当前的主流思想正确认识网络上的各种非主流言论,自觉抵制网上敌对势力传播的不良信息。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网络信息的开放、快捷、隐秘、广泛和虚拟等特征使网络信息的污染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任何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座“防火墙”,培养辨别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加强人格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免受其害而从中收益。
  3.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活动。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在学生当中的深入影响,如能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比起单纯的课堂讲解收获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将部分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同学,或在班级主页的公告栏上发布,让他们通过上网查询,了解近期的教学内容,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设置网上聊天室与同学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只有充分重视并利用网络的特点,从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必要的改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中更有效地发挥它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洁生.“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eb/ol].中国学工网,
?newsid=11 2002-12-21/2003-11-5.
  [2]程碧海.对高校学生工作者如何面对网络环境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133-134.

上一篇:网络游戏市场游戏规则

下一篇:网络隐私权现行概况与其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