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2023-12-09 05:02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各类购物平台、社交平台使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可能在无意识之间你的个人信息就通过互联网泄露了出去。这时候,某些“有心人”利用互联网获得你的个人信息并非难事,你接到各种各样的诈骗电话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个人重要信息泄露。

  8种行为要注意

  钓鱼网站要当心

  很多人网上购物时,会遭遇钓鱼网站,最后导致财产遭受损失。钓鱼网站一般是通过伪装成购物网站或网上银行,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网上购物需仔细核实购物网站域名,不要自行安装不明软件,谨慎点击商家提供的支付链接。


  各类单据保存好

  通常的快递单都包括收寄双方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车票也包含有个人身份证号码,某些购物小票会包含有您的银行卡号信息。各类含有个人信息的清单、票据要保存好,不要随意丢弃。要废弃的务必通过擦拭、剪碎处理,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标记身份证复印件

  日常生活中,银行开户、报名考试等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到身份证复印件,而一些复印店可能会通过复印机缓存提取到您的复印件。在提供身份证复印机时,务必标记“本复印件仅提供XX作XX使用,他用无效”并标注日期。


  简历不必太详细

  个人在求职时,通常会被要求提供个人简历,以便企业了解基本求职者的信息。但是个人简历通常包含有详细的个人信息,可能有家庭住址、父母信息、身份证号码等,一旦泄露并被利用,“您孩子XX住院了,赶紧汇款”的短信到父母手机上就麻烦了。在入职之前不必提供过于详细信息,提供大概的信息就足够了。


  社交平台不聊私

  在微博、微信群、贴吧等公开网络社交场合,不要提及个人私密信息,因为你在和朋友互动的时候也被其他人看在眼里。很多网上伪装身份的诈骗,多半就是利用了社交平台泄露的信息。在公开的网络社交场合,避免标注和提及个人私密信息。


  晒照一定要分组

  晒照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潮流,吃货晒美食,游客晒火车票,有些家长也开始晒孩子,殊不知一些重要信息如火车票上的个人信息,孩子的学校,住的小区也通过照片晒到网上去了。晒照一定要分组,可能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晒给朋友看就可以了,切莫公开开来。


  网上调查需谨慎

  大多数的调查问卷,都不需要填写个人详细信息,往往只需要提供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网上调查问卷也是如此。当遇到需要个人详细信息的调查问卷,请多一份警惕,核查调查者的真实情况,避免信息泄露。避免参加要使用到个人详细信息的调查活动。


  免费WiFi不免费

  很多公共场合会提供免费WiFi接入服务,一旦连接上黑客故意放置的WiFi,你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能被轻易获取。避免在连接免费WiFi的情况下做涉及账户安全的操作,同时建议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状态。


  个人信息遭泄漏后如何维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链接:制作“微信书”也要当心信息泄露

  随着新媒体和各种社交平台普及,一股“出书热”席卷时尚人群。通过制作团队一站式服务,将个人微信朋友圈进行整理,一键导入排版,并制作成书,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微信书”。除了微信,微博、豆瓣、QQ说说、博客内容等都可导入排版并打印成书。这种出书模式,操作简单、独一无二,备受潮妈、白领、学生、驴友等的喜爱。

  不过,制作个人微信书要把自己的朋友圈授权开放给陌生人,并且,因为一些朋友圈内容设定为分组或私密信息,如果要制作,需要授权交易制作人临时登录微信,来加载全部信息,即是把账号、密码给制作人,由其登录获得朋友圈内所有信息。


  现在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个人生活轨迹的表达,甚至还有个人详细住址、银行账号等信息,在制作“微信书”的过程中要当心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朋友圈相关信息是小范围内对朋友公开的,若完全将这些内容交给交易制作人,如对方收集存储相关信息,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避免个人权益受侵犯,律师建议,在交易人授权时,双方应签订详细的微信书制作承揽协议,明确著作权的归属及隐私权,并确定好违约责任,以防被对方做他用。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10期

  作者:邱士


上一篇:浅析民法典编纂债法总则的存废问题

下一篇: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