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释义兼论北京信息科技

发布时间:2016-03-31 13:26

  在新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前夕,为凝炼原两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提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气神,为新大学成立添彩,校党委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最终凝炼而成并延用至今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一“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由出生于书法世家的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米南阳先生题写,正式发布后作为学校的形象标识广泛应用于学校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会议、活动场合,成为劝勉和激励一代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以下简称“信息科大人”)的一道靓丽风景,既集中反映和拓展了原两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治校精神,也集中呈现出每一位信息科大人的文化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才化育的鲜明特色与目标。


  一、“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释义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不仅是每一位信息科大人所应具有的优良品质和鲜明个性,也是凝聚海内外每一位信息科大人文化共识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位信息科大人的文化和精神之魂。


  (一)词源义


  “勤以为学”,源于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句以及《古今贤文•劝学篇》中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联。“勤以为学”阐明了广大师生学习和工作的要诀在于“勤”,即勤勉、勤奋、勤恳,既要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勤”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是兴家的法宝,立世的本源,也是保证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勤以为学”是广大师生学习与工作、成人与成才的先决条件和行为准则。


  “信以立身”,最早源于《论语》中的“民无信不立”,以及后人在此基础上引申的“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等论断。“信以立身”揭示出做人做事的要诀在于“信”,即信念坚定、信心充分、信守承诺,既要身心和谐,表里如一;又要言行一致、践诺履约。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信”是“五常”之一,是一切美德和品格养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既可指个体单纯外显的守诺行为,也可指个体由诚于内而外显的诚信之实、守信之道。“信以立身”是个体立身社会、长远发展必须具备与遵循的内在道德标尺与外在精神标杆。


  (二)本义和引申义


  “勤以为学”,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具有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它体现了我校实现“十一五”时期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型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办学目标的根本要求,是广大师生学习与工作、成人与成才的先决条件和行为法则。寓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大师生学习和工作的要诀在于“勤”,即勤勉、勤奋、勤恳,既要专心致志、脚踏实地,自觉养成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它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个体性格和品格。


  “信以立身”,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具有诚信、践诺、自信、开放的美德和品格。它是我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是全体信息科大人立身社会、长远发展必须具备与遵循的内在道德标尺与外在精神标杆。寓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大师生做人做事的要决在于“信”,即信念坚定、信心充分、信守承诺、言行一致,既要身心和谐,践诺履约;又要开放自信,勇于超越。


  “勤以为学”、“信以立身”合起来讲,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具有勤恳踏实、专心致志、毅力而行、勇于开拓的做事态度和能力,也要自觉养成信念坚定、信心充分、信守承诺、开放自信、身心和谐的为人品质和道德境界,既要勤奋治学,又要诚信做人。具体地说,它一方面彰显出全校师生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严谨、勤勉治学,勤于和善于学习、思考和实践,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全校师生自觉自律,以身作则,厚德修身,敦品励行,敢于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和志向,寄托着学校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有责任、能担当、守承诺、尚美德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美好期盼。


  总体而言,“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从内涵上说,“根”在深刻理解并努力体现“勤”与“信”的办学传统与人才培养特色;“要”在始终秉持和践行“会做人,’与“善做事,’的做事理念和成人、育人信念与毅力广功”在强化每一位信息科大人弘道树人、德才并进的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追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全校师生既要具有勤奋、勤恳、勤俭的做事态度和能力,也要自觉养成笃信、忠信、守信的为人品质和道德境界,既要勤奋治学,又要诚信做人。

blob.png

  二、“勤信”校训文化的基本要素


  校训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子系统,是一种旨在透过校训的表层现象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体系,既具有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文化”的一般内涵,又具有作为校训文化的个性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信”文化特指透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的字面、表层的信息,揭示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信”校训所具有的深层次文化蕴涵。大体而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信”校训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可以通过理念性、规范性、活动性、目标性要素来表达。


  (一)笃信、崇学:“勤信”文化的理念性要素


  校训属于学校理念形态的文化,是校园人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和信念支柱,往往在现实中指导着个体或群体的文化行为。校训文化的理念性要素是指大学校训所传递出来的能够体现办学目标、办学风格、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从根本定位上说,一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仅是该校所处时代和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也是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的总结提炼和个性表述。一条好的校训能够体现办学者的教育理念、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既突出表达大学顶层设计的走向和趋势,又有利于强化校园人的精神和信念支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校训是以对大学文化的理解为基础的,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理念的载体,也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和象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中的“勤”和“信”理念是对“笃信、崇学、开放、超越”大学精神的集中反映。其中,“崇学”是对广大师生如何为学为教的做事要求,旨在教育和引导全体师生勤奋学习和思考、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毅力而行,踏踏实实,克服浮夸和浮躁之风,对培养全体师生自觉养成和弘扬勤奋学习、工作,勤于思考、实践,立志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具有重要昭示作用。“笃信”是对立身处世、做人育人的基本要求,旨在教育和引导全体师生坚持做到诚实守信,待人律己以诚,不作浮夸虚伪之言,对培养全体师生自觉养成和弘扬实事求是、言信行果、待人诚恳不欺的为人处事之道具有重要警示作用。


  (二)为人为事之道:“勤信”文化的规范性要素


  校训属于学校规范形态的文化,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它往往以“箴言、准则的形式向师生传达精神律令”,因而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一方面,校训直接对受教育者提出要求;另一方面,校训直接对施教者提出要求,也就是说,它不仅适用于教与学的主体,而且对全体师生员工都有约束力,以校训为核心营造的大学精神文化对全体校园人都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动力,客观上能起到行为约束和精神导向的效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校训文化的规范性要素是指大学校训所传递出来的能够体现对全校师生为学为教、为人处事的群体性规诫、劝勉和导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从基本功能上看,大学校训是学校为了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凝炼而成、共同遵守和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其出发点既在于“规范”,又在于“引导”,“规范和引导”的统一是校训本功能或元功能的具体彰显。正如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指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大家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教育与核心价值领域的追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条好的校训不仅能够体现办学者的目标选择和方法论要求,也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中的“勤以为学”讲的是为学治教之道,“信以立身”讲的是为人处世之道,这两方面的“道”涵盖了人生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全部精义,既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和育人的根本出发点和要点,又为全校师生员工明确确立了价值准则和行为遵循。


  (三)躬行践履持之以恒:“勤信”文化的行为性要素


  校训文化不仅以观念、规范等形态存在于学校广大师生的内心深处,又往往以独特的校风、教风、学风、传统习惯等行为、活动方式作为外显标志。其中,躬行践履、持之以恒是实现这一外显的活力之源。校训文化的行为性要素是指大学校训所传递出来的能够体现以师生(涵盖校、院领导、教职工在内的广大师生)为主体,以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弘扬和践行大学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条好的校训不仅能够以文字符号的形式体现大学办学方向与目标,也必须内涵着一种使大学精神文化基本元素融入到大学人的血脉深处,体现在大学人的日常言行举止中,让死的文字灵动起来的激情与艺术。实践证明,达到这一目标的终级评判标准只能是实践,也就是每一个校园人的身体力行、躬行践履,这是大学文化生成的必然要求,也是校训文化和校园精神进一步弘扬和升华的关键。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的“教育是这样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世世代代的实践,才能够变得完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校园文体活动全过程,不仅以内涵丰富、形式各异的各类文化讲堂、讲坛、报告、演讲赛,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各类倡议书、公益活动等形式体现在学校领导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宿舍文化、科技文化、典礼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广大师生员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习锻炼、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的动态体现,是学校“强化一流理念,推动中心工作”信心建设工程,突出“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精神、价值导向和办学理念的集中反映。


  (四)会做人与善做事勤信”文化的目标性要素


  大学校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影响和引导全体师生自觉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大学校训明确昭示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既定目标和共识性价值追求。如《大学》开宗明义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止于至善”,明确表达了校训文化建设和发展应具有的目标性意蕴。从这个意义说,校训文化的目标性要素是指大学校训所传递出来的能够体现办学方向、教育理想、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校园人共识性价值追求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条好的校训能够体现办学者的目标选择和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诉求,能够起到引导和激励师生发展、促进师生养成高尚人格和品质、推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理想的作用。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曰新月异”等校训都是充分传递这方面信息的典型代表。这与竺可桢先生1936年在浙江大学阐明“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时曾明确教导学生要“致力学问”、“以身许国”的精神不谋而合。美国著名教育批评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也曾强调:“大学必须经常给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昭示出大学校训应该具有的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功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曾由衷地强调的:“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年来,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精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不仅警示全校师生员工应自觉养成“勤奋学习、工作,踏实做人、做事”的为学治教之道和立身处世之道,也明确昭示出“会做人”与“善做事”的教育教学理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它不仅内涵着深刻的劝勉、警醒之意,也饱蕴明确的导向与理想追求之境,体现出一代代信息科大人自觉追求“勤奋治学”与“诚信做人”的优良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以及为培育国家栋梁之才而坚持不懈、毅力而行的教育理想与文化精神。


  三、“勤信”校训文化的主要功能


  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主观精神和创造力的历史凝聚与积淀,是个体实现其本质力量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和三大永久性标志(校训、校歌和校徽)之一基础上形成的“勤信”校训文化,不仅彰显出信息科大人身上所具有的明显的文化诉求与文化烙印,也在促进校园人养成独特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彰显“会做人”与“善做事”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


  大学校训无论如何表述,都必然包括以下内涵:其一是引导受教育者“会做人”,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了解、认同并强化一些与做人有关的思想、观念和信念,增强广大师生对自己、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其二是引导受教育者“善做事”,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在做事方式上要学会“三思而后行”,要用一种敢担当、能担当、负责任、守规则、勤勉踏实、善始善终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并能坚持不懈、力求完善,勇于创新,积极开拓,不断促进个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服务于社会。“会做人”是广大师生学会正确地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广善做事”则是提高广大师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这两方面构成了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德育愿景。“会做人”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重在深化和内化人类历史上人们所共同认可并始终遵循的,在我国古代《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所倡导的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诚信、宽容、感恩、负责等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准则。“善做事”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则重在培育和提升广大师生为人处事、在我国古代《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所倡导的躬行实践、言行一致、毅力而行、善始慎终等实践能力尤其是道德践行力。“会做人”与“善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会做人”是“善做事”的基础,“善做事”是“会做人”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事,能更好地促进做人。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所奉行的“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求知、做事”的教育原则,正是在一定意义上把教育理想和德育目标定位在“会做人”与“善做事”上。“会做人”与“善做事”既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定位的必要前提,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的美好愿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信,’文化明确昭示出“会做人”与“善做事,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以及人才培养与化育的鲜明特色与目标。


  (二)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养成“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


  生活方式是对待生活的处理模式。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实质上也是对一种文化模式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文化模式影响并决定着大学人的生活方式和样式。每一个大学人都应始终站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高地,以探索真理的气质、开放包容的胸怀,坚定不移地守护和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不仅彰显出高校“会做人”与“善做事”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也充分昭示出呼唤和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养成“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勤奋治学,诚信做人”,一方面有利于彰显全校师生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严谨治学,勤勉做事,勤于和善于学习、思考与实践,努力不懈,敢于探索、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表达全校师生自觉自律,以身作则,厚德修身,敦品励行,敢于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和志向,寄托着学校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有责任、能担当、守承诺、尚美德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美好期盼。总体来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信”文化,不仅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使命与任务,真实反映了我校所秉承的“既教做事,更教做人”的办学理念和坚持的教育理想与德育定位策略,尤其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和目标,也鲜明地揭示出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精要,是与高校“会做人”与“善做事”的教育理想与德育愿景高度统一的具体表现,也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养成严谨治学、精心育人,从小事自觉做事、勤勉踏实,积极履责、行德,既成人又成才的“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生动而具体的实践。

上一篇:河东电子荣获 “智能建筑行业智能家居示范体验

下一篇:中俄网络语言编码接口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