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经济对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4 10:00

 摘要: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关键词:经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7X(2014)01-0007-02
  On the economic rol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ural communities
  Zhang Kun1,Lijing Zhen2
  (nmental Monitoring Unit Dingzhou City, Hebei 073000;ou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ebei 073000)
  Abstract:The economy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t can break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Currently, due to the acceleration and the market, the government forces of urbanization, such as the penetration of the community, the economy of rural communities are in danger of los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loss is only a temporary phenomenon, it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modern rural communities and regeneration, this 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has followed the path of a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combine.
  Key words:Eeconomic; Rural communiti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国目前农村中土地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等均十分严重,甚至出现整村“公害病”的现象。农村社区(村民利益共同体)应以经济为纽带,充分利用经济,“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保护好自己的碧水蓝天。经济在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意义重大,下文就经济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加以缕析。
  1 经济是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
  1.1 经济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最大难题主要在“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拓扑论中的范例,用来说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放弃通过合作实现最优目标的现象。“囚徒困境”常用来解释公共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而经济是打破“囚徒困境”,促使人们合作的有效工具。
  1.2 经济可以促使人们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经济可以促使人们遵守相关规则。市场机制在这方面就存在缺陷。在农村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互动频繁本身就是一种监督。
  1.3 经济可以解决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经济可以有效解决人们在资源环境利用中的利益冲突,降低摩擦成本。与政府管理相比,经济体现为身份承诺、信任、关系等非正式调控手段,依赖情感、默契、理解等维系关系。在小规模群体中,依赖经济调节,要比依赖正式手段的政府管理更有效率、更人性化与更有灵活性,同时能够减少摩擦成本,协调冲突。
  1.4 经济可以抵御外来污染转嫁当前在我国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是外界社会诱发与转嫁的。我国不少农村社区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仍然保护好了自身的生态环境,机理正源于此,反之则亦然。
  2 经济流失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经济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经济能否恒久甚至增值,取决于群体规模。群体规模太大,人们之间就形成了匿名性,匿名性使信任丧失,使规范失效,同时也难以保持良好的人际网络,经济也就难以形成与维持。反之,群体规模适中,人们之间保持很强的互动性,有利于经济恒久甚至增值。经济与社会结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传统农村社区中人口相对同质,导致经济雄厚。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的形成与增值需要一定的条件,传统农村社区存在着良好的经济与以上条件关系很大。但是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渗透,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社会结构的复杂,带来了利益需求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削弱了人们对社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会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情况是外来污染摧毁了社区的生态环境。一些案例中,在面临着外来污染威胁之时,社区没有运用经济,进行抗争。尽管抗争不总是有效的,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3 经济的重构与再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传统农村社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对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历史上,许多农村社区利用经济进行“自组织”,较好地保护了社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的运用,是农村生态环境得以合理保护的关键。但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经济在农村社区中有日益流失的危险。
  现代农村社区经济重构的起点是工具理性,即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中,人们之间的合作是基于理性选择的,也就是自私的理性人,为了私利得以实现,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中选择了合作,因为合作要比不合作有利,这是基于理性的判断。工具理性的合作是有可能的,即使在“囚徒困境”模式中,人们之间的合作也要比不合作有利。自私的理性人之间,只要满足一些条件,也完全可以打破“囚徒困境”。
  当然,以上过程并不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还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如制度设计、组织建设等。良好的制度设计是生成与积累规范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为社会网络的扩大提供了保障。组织建设是现代社区经济重构的土壤与基石。社区中各种组织(尤其是基于共同利益建构起来的组织),为社区居民交流提供了平台,大量的互动与情感付出,孕育了信任、强化了规范以及丰富扩大了人际网络,使经济得以积累与增值。
  参考文献
  [1]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保罗·R·伯特尼.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燃煤热水锅炉运行安全性保证措施

下一篇:生物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