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对规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后

发布时间:2016-08-24 10:43

  本文主要探讨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中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部分,归纳总结出其对当规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后发劣势的启示: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实行军民融合式科研生产体系,“引进——消化——创新”是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集中发展国防工业的支柱产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后发劣势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各国经济边界的日益弱化,落后国家可以实施后发优势战略,利用较少的投入以及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能够发挥利用后发优势,我国的国防工业也积极打开国门,充分融入国际市场。

 

  我国大量购买国外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防费用,更重要的是,容易产生国防工业的对外依赖,导致被动与落后。短期上看,国防工业依赖于他国等于让他国掌握了我国的军事机密,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很容易让他国一目了然:出于国家利益的关系,后发国家不可能掌握到所引进的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的机密以及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一旦引进的武器装备出现故障问题,仍然需要生产国的帮助,甚至要到生产国去维修。长期上看,国防工业的对外依赖导致的后发劣势会对国家创新能力,工业体系结构,制度建设等产生潜在的威胁。

 

  (一)对我国国防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威胁

 

  我国通过购买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免除研究开发探索的大量投资,能够有效的回避研究开发探索的风险,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变迁步伐的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留给我国引进购买之后的消化吸收时间也越来越短,不允许我国有一个较长的模仿、消化吸收和创新过程,容易形成对先发国家的依赖,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恶性循环,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逐渐消失、创新能力越来越差,创新体系逐渐瓦解,直至完全丧失自主权,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生存依附在别国的施舍上。

 

  (二)对我国国防工业制度建设的威胁

 

  制度可分为有效率的制度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制度,后发国与先发国的国防工业的制度差距主要体现为制度效率的差距。制度僵化和惰性的存在会阻碍制度相对于环境变化的调整,并导致制度低效率甚至无效。一种有效的制度(如规章、法律等等)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渐进的建构与演化过程,而且通常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痛苦的试错过程,经过反复、动荡、危机甚至战争等等可能最终与一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历史传统相适应,也就是说制度具有内生性。因此,在先发国家取得成功的制度安排有其成功的各种必备条件,后发国家不一定完全具备。

 

  我国的国防工业市场体系发育很不成熟,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步伐缓慢,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运行,再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与先发国家制度形成的条件有很大差距。倘若为了赶超而跟世界市场接轨,采取一揽子的办法,把凡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或者是适宜产业目前所有的市场形式、机制、制度工具,都加以引进与模仿,而不予消化与创新,那么,各种市场组织形式、机制、工具往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性、不适应性与不完善性,即制度夹生。夹生的制度中各类因素相互之间摩擦、碰撞、对抗,就构成了利用后发优势的障碍和风险,后发国家可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并在短期内取得令人惊叹的增长绩效。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当模仿的潜力已经耗尽,或者劳动分工的网络变得日益复杂的时候,这种策略的长期代价将大大超过它的短期利益,因为这种体制没有自我制度创新能力及相关的制度基础设施。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对规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后发劣势的启示


  二、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中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论述

 

  (一)着眼国家长远利益,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样的工业基础显然不适应建设国防工业和发展国防经济的要求。面对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任务和旧中国留下来的极为薄弱的工业基础,发展重工业的问题就十分尖锐地摆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面前。毛泽东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坚决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把那种优先搞轻工业的主张称之为“小仁政”。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明确指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样,“一五”期间,我国重工业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这还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着眼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确定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基本目标

 

  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地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我党刚刚从长期的军事斗争转入经济建设的新领域,必然要有一个学习借鉴外国、逐步摸索经验的过程。加之当时为了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军事政治压力,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靠向苏联,因而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但即使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也强调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随着中苏关系趋于紧张,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给中国原子弹样品和资料。对此,毛泽东气愤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从而更加坚定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工业的决心。从此,我国国防工业的建设真正走上了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并在以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对规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后发劣势的启示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中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两点:重基础、求创新,这给如何规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后发劣势指明了方向。

 

  (一)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实行军民融合式科研生产体系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教育我们,无论什么时期、引入何种技术或设备,都不能忘记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建设上的后发劣势威胁,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精神,构建符合我国特点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具体到我国实际,必须调整改革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次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后发劣势告诉我们,仅靠引进购买技术来提高我国军事技术水平,是要永远落后的。在和平时期,采用长时期大幅度增加军事科研经费的做法显然也不相适宜。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的办法,大量注入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因此,在国家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断改善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从而扩大和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军事需求。

 

  (二)“引进——消化——创新”是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中的独立自主、自主创新思想还要贯穿到武器装备和技术引进的全过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的连续发展。“引进”应着眼于国防工业的长期发展。类似于“病从口入”的道理,后发劣势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在引进购买技术、装备的不理性。要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目标,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在引进购买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引进的附加条件,如核心技术和专利的让度、延长转供保障。“吸收一创新”是提升国防工业实力的关健。对于引进的技术,首先要经历本土化的消化吸收过程,继而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活动,即必须经历引进技术的选择——消化吸收——技术扩散——创新等环节,最终使引进的技术为我所用,进而实现技术水平的赶超。

 

  (三)集中发展国防工业的支柱产业,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中关于重基础的思想,必须突出和集中发展我国国防工业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重点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改变自身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后发劣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重铸相关优势企业,成立相应的企业集团。首先必须强化布局结构的调整,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格局。其次,加快联合兼并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政府需要制订有关政策和规定,对于改革兼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关、停、并、转和职工再就业问题。第三,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多种经营,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作者:石鸿坤 蔡军 来源:商情 2016年29期

上一篇:工业以太网控制领域

下一篇:论多元统计在工业工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