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09 18:25

  摘要: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长期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时空拓展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研究于一体,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教学时间由一年级向大学阶段延伸,学习主体能力由个体研学向协同探讨发展,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时空拓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01-02


  政治经济学是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政治经济学对于奠定经济学专业基础至关重要。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深奥、逻辑严谨,仅靠教师课堂单向传输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长期探索的课题。“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1]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并为建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提供方法论指导。近年来,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尝试进行时空拓展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研究于一体,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教学时间由一年级向大学阶段延伸,学习主体能力由个体研学向协同探讨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诠释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目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探索课内教学向课外扩展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课内——经典与现代结合,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


  1.政治经济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学习


  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应与《资本论》选读、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课程相关内容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从源头上理解基本理论。如在讲授资源配置问题时,既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节约理论,也介绍西方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讲授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时,既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也同时介绍其与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理论及现代西方主流按要素分配理论的联系与本质区别。通过比较和对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分析认识问题的实质。


  2.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讲授与政治经济学理论创


  新发展相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观点对当今世界和社会是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这是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时必须面对且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迥乎不同,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应与时俱进。如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阐述中,主要分析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问题,而非生产领域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需要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来理解。通过课堂引申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创造价值,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3.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拜金主义盛行,浮躁、短视与急功近利困扰着当代大学生,通过政治经济学教学,启迪学生重塑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在讲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时,让学生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献身精神和治学态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


  4.课程教学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的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多元交往,师生关系是决定课堂情感的主要因素。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接触学生,善于利用QQ、E-mail、微博等现代技术平台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沟通,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把信任、尊重、激励和爱心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对教师信任和尊崇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传授。


  (二)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1.课堂教学“走出去”。一方面,应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遴选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单位进行考察,并指导学生写出考察报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与政治经济学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并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农村、社区、工厂、街道进行调研。


  2.社会教学资源“请进来”。为了拓宽学生经济学理论视野,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到校讲课,并与学生一起研讨经济社会问题。如聘请专家、企业家进行马克思借贷资本的发展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英国“圈地运动”与我国“暴力强迁”等专题报告,不仅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动态,而且大大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观念构建和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课程教学时间由一年级向大学阶段延伸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其学习状况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专业发展。为了提升深化课程学习效果,使该课程真正为经济学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系统设计了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研究本课程的规划并付诸实施。该计划从一年级阶段的课程讲授、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名著选读、读书笔记、课外答疑、小论文写作,到大学阶段的科研内容设计、调研与创业创新竞赛指导、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毕业论文及考研就业指导等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可操作要求。一年级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突出重点,联系热点,而且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形式,鼓励学生质疑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和创造力。名著选读环节教师指定书目,指导研读方法,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并适时归纳总结。对于小论文写作,学生不易入门,教师选择与已学理论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确定论题,并对小论文写作方法和论文的规范化要求进行详细辅导,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写作技巧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清晰地表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接受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还要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2]。这是培养和增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为此,在大学阶段,一方面要注重科研与社会调研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国内外重大经济问题,结合基本经济理论尝试撰写学习报告,学会撰写学年论文和调研报告,并通过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学生自办学会、刊物,使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对学生课外实践创新竞赛项目进行指导,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经济管理类模拟大赛和创业比赛,在经济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某些理论认识的创新,在实践中体验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性。虽然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但理论传授与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始终贯穿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全过程。


  三、学习主体能力由个体研学向协同探讨发展


  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在实践中锻炼协作研学能力。


  (一)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无论是课题讲授还是课外实践,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既应有参考书籍、课程幻灯片、课件、网络资源等有形资源,也包括学习方法、调研设计、问卷分析、项目申报技巧、论文写作要领及考察调研单位筛选、咨询专家推荐等无形资源,如阅读书目,既应有哲学、经济学、历史、法律类书目,也应有自然科学、政治学、文学及人物传记等著作。尤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经典名著应为必读书目,学生不仅应重点反复读,而且应通过研读,理清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主动对基础理论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着眼学生研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场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组织课题讨论时,应以提高讨论的针对性和研究效果为出发点,教师事先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省情市情拟定讨论题目,让学生根据讨论或思辨主题,结合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自由组合形成团队,分头查找资料,集中分析问题,浓缩精华观点,写出发言提纲,精心制作PPT,选代表在限定时间内陈述团队观点,对不同观点学生之间可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适时进行归纳、总结、点评,使学生对基本问题和主要观点达成共识。通过课堂讨论,既可创造师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相互启发的教学氛围,又能满足学生希望参与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习效果的迅速提高。


  (三)引导学生集体探讨、协作研究


  现代教学不仅应使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传授获取知识,更应使学生在研究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应对学生科研环节进行科学设计。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研究内容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申报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联合参与竞赛项目;支持学生自办经济管理学会并定期开展活动,主动进行校际相关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交流,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联合研究的能力。


  作者:韩留富


  参考文献: 

  [1][美]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荆建 华,宋富钢,花清亮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2]王岚,刘赞英等.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7,(4). 

上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创新

下一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