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分析我国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初始环境和成就

发布时间:2016-11-26 15:41


一、我国发展信息化的初始环境


我国信息产业是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背景下展开的,国际产业转为我国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提供了机遇,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代表了世纪交替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封逼近”的背景下,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再分配,向信息产业倾斜,实现要素的间接转移来发展信息化的。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信息化“是一种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外部冲击的逼迫而引发的变革,是对现代性之外部挑战的回应”。从内部环境看,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积极融入世界信息产业的分工,延伸国内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瞄准信息技术的跳跃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特征,努力通过推广应用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进程,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1、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2007年,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57%,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万亿元。(2)截止2008年6月,我国网名数量已达到2.53亿,成为为世界上网名最多的国家,宽带网民数量达2.14亿人,手机网民达7305万人。IPV4地址数排名世界第三,CN国家顶级域名数为世界第二,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网,第三代移动通信实验网也初具规模。(3)通信普及、用户使用和产业规模三者的良性互动,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信息经济,使信息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2、软件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我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70年代的萌芽,80年代的起步,90年代的成长,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593亿元增长到2007年5834亿元,增长了8.8倍;软件出口由2000年的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2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148万人;软件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1.2%提升到2007年的8.7%,产业规模达到5834亿元,居世界第四位。


三、我国信息化产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的特点


1、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信息化采取什么发展道路,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是政府推动下的国内市场型,即政府引导下的国际信息产业引进,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延伸产业发展链;另一方面,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形成了以政府指导下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府主导模式


信息化建设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其做法根本是一致的,政府的主导方式来自于政策和法律。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经济手段上的有力扶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即:始终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信息化走向市场化的发展采取逐步推进模式;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有利地保证了信息化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的信息经济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发展,既避免了信息经济发展过快带来了经济泡沫,也避免了信息经济发展过慢而阻碍信息产业的发展。


3、通过自主创新来构造新的产业链


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构建了我国信息产业新的产业链。一是通过挺进世界市场,利用好地区合作,争夺高技术领域的战略优势。二是继续以国家工程带动产业发展,开发好国内市场。三是以产业群和龙头企业为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信息化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选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为了巩固或取得更加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并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内容和投入巨额资金。发达国际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发展中国家则侧重于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纷纷确立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尤其是2006年提出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措施,使作为信息化基础的信息产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高点上。


2、信息产业化与全球经济化紧密结合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推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突显了国际分工及区域产业链越来越紧密的互相趋向。由于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在工业和服务部门已经相当成熟和普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必然带来信息技术的扩散,全球化市场和技术的相互依赖已成为必然。因为与传统的国家间产业分工的不同,(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分工变现出内容多层次、主体多元化,实现方式多样化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全球产业高关联度和复杂程序化的产业链。


五、结束语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协调发展,显示了政府的有力决策和群众的创造性智慧。正因为这样,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才有特点、有速度、有质量,让人叹为观止。但也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产品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要着重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信息产业全球化中占据主动地位,为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取得主动权。


作者:郑凯(陕西理工学院 723000)

上一篇:分析信息产业的经济特征

下一篇:关于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