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08 16:32

  一、农民专业协会发展现状


  我们在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协会过程中,主要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农民的意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培养和扶持有头脑善经营的农民组建农民协会,中心技术人员帮助他们选项目、找市场、搞培训、抓指导,截止目前,我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协会166家。协会的具体组建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能人带动型。在帮助组建农民协会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高产大王、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等各类能人在创建协会中的主导作用,依托能人群体吸纳带动广大农户,借用能人的智慧指导和扶持农户,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2、特色产业型。这类协会大多数靠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而建立起来的,由中心技术人员帮助提供技术、搞攻关。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是协会的立足之本,从根本上决定着协会的前程和命运。


  3、市场联结型。这类协会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建基地,或定向依托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建基地,以市场为龙头,以中心的技术扶持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带动协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协会是科技转化的有效载体


  农民专业协会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由农民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民主导作用的农村经营体制的一种创新,也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载体。


  1、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于农村乡镇机构的改革,不同程度的削弱了农村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力量,使原来的市、乡、村三级推广网络出现了断层。而农民专业协会建设的根本就是让农民尽快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为此,我们针对农民专业协会带头人和骨干都是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对新技术接受快、认知度高的实际情况,积极对这些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进行科技培训,然后再以这些人为培训点,对协会的成员以及周边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科技传播的覆盖范围,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科技培训,我市已经培养出一大批科技能手、种植业大户,使新技术、新成果得以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


  2、为农业科技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一定程度上要靠典型引带和示范辐射,农民专业协会所经营的特色产业,通过协会的经营和运作,把新技术、新成果展示给周边的农户,农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他们在以后的生产规划、项目选择、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争先效仿。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的成果展示,为农民提供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直观课堂,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推广效果显著,实现了农业科技推广由普遍号召向典型示范的根本转变。


  3、加快了农业科技转化步伐。农业科技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效能。然而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却不到30%。大面积推广的不到20%。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已成为及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提高农技推广干部自身素质,加大农技推广工作力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典型引带的作用,也就是说,农技推广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对协会要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快新技术转化步伐。


  三、帮助和扶持农民专业协会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协会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能否给参加专业协会的成员增加经济收入,这既是我们扶持创办农民专业协会的出发点,也是广大农民拥护农民专业协会的最终愿望。因此,在组建和引导农民专业协会发展时,我们紧紧抓住提高农民收入这条主线,为协会提供市场信息、应用现代科技、推行农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特别是围绕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进行服务,增加会员收入。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我们农业中心干部经常深入乡村,认真研究和分析各乡镇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生产习惯、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帮助协会研究项目,制定规划,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组建一个协会,成型一个协会,并使其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中心的技术优势,对协会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走访、查摆协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综合协调,促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的组建与发展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还需要多方协作,比如金融、市社、科协、新闻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我们及时帮助协会与各部门对接,帮助他们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各部门最大的支持和扶助,使协会得以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农民专业协会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但如何使科技人员有机的融合到协会中去,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多年来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应进一步探索农技人员与协会的最佳结合点。二是应进一步扩大协会的经营规模。


  (作者单位: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卧里屯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火石山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来自《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上一篇: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

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