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南海问题解决探析

发布时间:2023-12-10 09:12

 1.现代21世纪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南太平洋贯穿到印度洋的巨大领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而南海作为其中的一块海底区域,在地理上看是丝绸之路的必经点,从经济方面看;更是会对拥有所有权的国家产生巨大经济利益,从政治方面,南海问题已经上升为国际问题,南海问题能否解决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着。如今,东亚地缘政治格局进入了新的整合与发展时期,周边海上安全环境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趋势、新内涵,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汇聚于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给全面落实“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创造了若干挑战。 

  2.南海溯源与现状 

  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而南海就是必经之地。在秦汉时期,随着造船业、航海业发展以及渔业范围的扩大,中国人们于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从苏联解体就一直在介入南海问题,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日本基于南海情结,也与美国一道参加干预南海争端,历史上日本签下了《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表示放弃战争,而且日本宣布其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同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并没有南海。越南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是南海问题中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这些国家距离南海近,往往以距离以及失效主张主权。 

  3.21世纪丝绸之路与南海问题的联系点 

  3.1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南海是在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海上枢纽。现在,从太平洋通向印度洋的海上运输通道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航线,这是最繁忙的海上运输通道。第二条从太平洋通向印度洋的航线是印度尼西亚的巽他海峡,它位于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比较适合大型舰船通航; 第三条是龙目海峡,它是经过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菲律宾东侧海上通道通向印度洋。21世纪丝绸之路经过南海,影响南海沿岸国家,可以说两者在地理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 

  3.2南海沿岸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伙伴。 

  在中国南海沿岸有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这些国家既是南海沿岸国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伙伴,中国与南海沿岸国家经贸合作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方向。这里包括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南海沿岸各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互联互通、以及加强南海救险、打击海盗合作,确保南海航行安全畅通。 

  3.3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影响南海问题的解决 

  如何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如何解决南海问题?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南海问题打开大门,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我国政府主动谋和的机遇。南海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因此,如何使南海问题不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严重障碍,而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南海成为新的经济合作发展动力,使我国与沿岸国家都享受都经济发展的硕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4.如何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解决南海问题 

  4.1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东盟合作 

  东盟是指由东南亚国家组成的联盟,包括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 、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这几个国家,目前南海争端主要涉及的六国七方,这六方七国是是中国、越南、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由于东盟声索国内部联动增强,使得越南、菲律宾大力推动南海争端东盟化,利用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批驳中国,东盟国内几个国家大有抱团趋势,合力攻击中国。之前,印尼、马来西亚等在南海问题上相对克制,但随着中越、中菲海争的激化,印尼、马来西亚对中国的维权举措也心生顾忌,不断强化前沿军事部署,并在 “断续线”、“南海行为准则”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4.2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提出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向国际社会承诺,愿意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纵观国际上解决领土争端的法律机制有:分割模式、南极模式、共管模式以及斯瓦尔巴德模式(承认一国主权,但由争议国共同开发)。上述模式虽然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借鉴,但并不照搬。而目前解决领土争端的手段主要有武力争夺、外交谈判和国际仲裁和裁决等。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其解决过程就是一种创造,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解决。所以短时间内无望解决,那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失为明智之举。 

  4.3通过21世纪丝绸之路宣传中国亲诚惠容理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船队曾在世界上无人能及,却没有在那时进行扩张与俘虏,证明了中国没有侵略和扩张的基因。所以21世纪丝绸之路应该是一个桥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大国理念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中国在南海“不挑事、也不怕事”,这种做派令人印象深刻,由此也構成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特有的大国气象。中国仍在加强与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为沿岸国家输送利益,帮助沿岸国家加强岛屿建设与能源开发工作。宣传中国亲诚惠容的大国理念,加强沿岸国家政治关系、经济外交。 

  5.结束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的承诺,让加入国家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硕果。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向周边国家释放的和平的、善意的、发展的信号,是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战略的具体体现。它将成为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通过大力发展经贸联系,在扩大我国经济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周边国家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有利于形成双方政治互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载《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版,第253页。 

  [2]刘峰:“南海祖宗海与太平梦”,外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页。 

  [3]刘文波:“南海问题与中国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载《东南学术》2016年版第3期。 

  [4] 周琪:“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和根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版第6期。 

  [5] 楼春豪:“美国南海政策新动向及其政策两难”,载《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版第1期。 

  [6]郑泽民:《大国因素对南海问题发展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 23页。 

  [7] 郭渊:“冷战初期日本南海政策及东南亚战略取向”,载《史学纵横》2014年版第170期。 

  [8] 葛红亮:“印度在南海问题中的角色探讨”,载《南亚研究季刊》2012 年版第1期。

  [9] 刘阿明:“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因素浅析”,载《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版第4期。 

  [10] 聂文娟:“东盟在南海岛礁主权争端上的立场分析”,载《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版第2期。 

  [11] 葛红亮:“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评析”,载《外交评论》2012年版第4期。 

  [12] 葛红亮,鞠海龙:“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想下南海问题的前景展望”,载《东南亚论坛》2014年版第4期。 

  [13] 李春霞:“南海问题中的越南民族主义”,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版第7期。 

  [14] 姚莹:“中国破解中菲南海困局的路径选择”,载《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版第4期。 

  [15] 郭渊:“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版第2期。 

  [16]毛俊响:“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的政治与法律分析”,载《法学评论》2014年版第2期。


上一篇:基于产业经济学角度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

下一篇:组合投资与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