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会计学专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3-12-08 04:33

  一、提出会计教育国际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构筑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教育中既是起点,也是基石,它对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推动会计教育后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在会计环境变迁的背景下,国家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中职教育会计目标定位自然也要发生变化。当前我国会计发展最显著的一个趋势就是会计国际化,也是我国会计和国际会计融合与协调的过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交融的阶段,会计国际化应该呈现出本国特色。会计国际化一方面包含会计信息处理手段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包含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此,中职在设立会计专业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培养人才的国际会计理论水准,也要重视培养人才的实务操作能力。所以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为:一方面要了解国际会计惯例,另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信息技术,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工作要求,成为善于解决会计行业问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制订和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最终需要完善的培养方案作为保障和基础。所以在制订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参照国际会计教育标准委员会的标准进行方案制订,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一方面能承担专业化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能够承担起传承、创新的任务,成为将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工作实际联结在一起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讲,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我们既要求学生学习会计学、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金融学等综合学科知识,在专业课学习之余还要让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类课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会计教育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针对会计国际化教育建立特色培养课程体系

  我们需要对会计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来适应会计国际化特色培养要求,所以加强课程之间的逻辑和结构联系显得至关重要,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也势在必行。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时候应该采取不断线的安排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与之相关的课程或者实践环节。总的来说,会计国际化专业课程应该体现出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两个侧重点和会计国际化这一条主线,力求让学生拓宽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和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课程体系应该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等几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掌握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审计和决策工作,并具备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在公共基础课中,学生需要学习德育、数学、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学原理、经济法、基础会计学、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在专业类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并学会查找会计专业文献、形成基础的会计理论能力,并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在选修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财务分析、资产评估、审计实务等和CPA方向相关的理论与知识。


  (二)建设与会计国际化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教材承载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宗旨,会计教材也是如此。会计国际化趋势下的会计教材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必须体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材建设应该以中文教材和国外优秀翻译教材并重为原则,中文教材以自编为主,国外翻译教材则要建立在挑选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教材的选择应该经过教学院系、学院和学校三级层层筛选,在积极开展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编写工作中,培养会计国际化专业特色人才的教学目标应该始终贯彻和融入其中。


  (三)将网络教学条件的建设放在重点位置上

  中职教学条件的改善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之后有了新的突破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中职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会计准则发展动态、会计实务最新标准,充分了解会计国际案例和国内会计案例,为会计国际化教学提供崭新的视野和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教学条件的建设为有效、统一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开田,胡晓明.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中国化的文化思考[J].会计研究,2006(7).

  [2]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3期

  作者:潘莉琴


上一篇: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多维透视

下一篇:浅议高级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