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内部审计范畴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1-06 09:27

摘 要:

关键词:

在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内部审计就是内部财务审计。由于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上来。这一转变过程可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中清楚地反映出来。协会于1947年最初发布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以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这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根本职能是进行会计和财务审计,审计对象刚刚涉足经营活动领域。1957年修订后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会计、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从而将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列起来,同等重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71年,协会再次修订《职责说明书》时进一步指出“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这就将现代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此外,1971年的说明书还为内部审计师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此后,协会于1981年和1993年修订说明书时又更明确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
  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经营审计。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在日本,由于企业强调雇主和雇员间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注重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领带与和谐关系,因而内审部门更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约性审计,而是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
  这些变化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客观的、高质量的信息需要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财务信息的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独立性和操作的高度整体性,促使内部审计职能向更综合的方向发展,包括对行政、经营、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检查。几种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可以反映出当前内部审计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会计记录审计,经营、计划或程序审计,组织绩效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部门通常将经营性审计安排在财务审计之上。
  同时,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这同时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浅议排水行业的改制与转变

下一篇:广西灵川农村合作银行竞争力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