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企业经营绩效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5-10-19 09:48

 本文参照财政部在1999年6月颁发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特点,选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现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六方面的共20个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为消除初选指标间信息的重叠,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运行包含20个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模型,并计算各指标的适合测度值(MSA),剔除小于0.6的指标重新定义模型。通过多次筛选,剔除营业成本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等五个财务指标。经处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及MSA值见表1。
  三、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一)因子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数据标准化。为了使研究结果更能反映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现实状况,本文在选取样本时,剔除了不能取得所需研究数据和数据披露不真实的上市公司。依据2009年度医药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分为强、中、弱三类,然后采用配额抽样,分别从好中差三类中各抽取十家,共得样本30家。收集的30家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之星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由于KMO统计量为0.743>0.7,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再由Barlett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3)提取公因子。以特征值≧1,累积方差贡献率≧80%为标准提取公因子,从运行结果可知,前五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6.985%(>80%),因此选前五个因子(用F1,F2,F3,F4,F5表示)已足够描述所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
  (4)因子的经济解释。根据各变量的经济意义分别对提取的公因子命名。由表2可知,F1在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变量上的载荷量较大,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F2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较大,主要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命名为运营能力因子。F3在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较为显著,代表了企业的成长性,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F4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两个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量更大,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F5在每股现金流上有较大的载荷,代表企业的获现能力,命名为获现能力因子。
  (5)因子得分及排名。根据 SPSS17.0 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五个公因子表示为15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得到因子得分函数,如下所示:
  F1=0.199X1+0.309X2+0.212X3-0.041X4-0.097X5-0.384X6+0.018
  X7-0.128X8+0.013X9+0.094X10+0.18X11+0.09X12-0.159X13-0.126X14-
  0.123X15
  F2=0.063X1+0.025X2+0.118X3-0.073X4-0.038X5-0.150X6+0.388
  X7 +0.232X8+ 0.053X9+0.341X10-0.105X11-0.147X12-0.082X13- 0.110
  X14-0.030X15
  F3=0.184X1-O.074X2+0.195X3+0.007X4-0.002X5+0.085X6-0.123
  X7-0.015X8+0.129X9+0.021X10-0.076X11-0.023X12+0.406X13+0.4X14+
  0.069X15
  F4=-0.002X1-0.104X2+0.019X3+0.483X4+0.495X5-0.031X6-0.062
  X7+0.054X8+0.054X9-0.106X10-0.005X11-0.059X12+0.003X13+0.004X14
  +0.015X15,
  F5=0.182X1+0.042X2-0.037X3-0.040X4+0.028X5+0.070X6-0.090
  X7+0.311X8-0.416X9-0.252X10+0.004X11+0.465X12-0.004X13-0.024X14
  +0.017X15
  据此,可以计算出因子得分,由五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可以得到因子综合得分的函数为:
  F=0.3622F1i +0.226128F2i+0.177972F3i+0.14949F4i+0.084211F5i
  由此,可得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名见表3。
  (二)聚类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对上市公司作进一步的K-均值聚类分析(见表4,表5和表6)。
  根据表4、表5可将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为四大类,如下:
  (1)包括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两家医药上市公司。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综合因子均值得分在四大类别中最高,表明该类医药上市公司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综合经营能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运营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经营能够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就自身经营情况而言,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其它方面较弱,还有待加强。
 (2)包括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等十家医药上市公司。该类的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因子均值在四大类别中处于最高水平,表明其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较强,在赢得投资和社会信誉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就公司的具体经营而言,运营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均值较小,在运营和成长方面还有欠缺。
  (3)包括丰原药业、云南药业等12家医药上市公司。该类的获现能力因子均值在四大类中位居第二,但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均值是最低的,表明其获现能力强而运营和偿债能力较弱。从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看,获现能力因子均值较大而综合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因子均值较小,表明其有很强的现金管理能力,但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差,导致公司总体的经营业绩较差。
  (4)包括西南合成、新华制药等六家医药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因子的均值是四大类别中最高的,而盈利能力因子均值是最低的,表明该类的成长能力强但盈利能力偏差,在盈利方面缺乏有效的策略,总体的经营业绩处于中下水平,与自身的经营状况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将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1)经营绩效总体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的四大类可知, 一些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运营能力强或者各方面发展均衡但个别方面较弱的医药上市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在了前面,但并不是每个因子得分都排在前面如恒瑞医药,东阿阿胶等。 经营绩效的五个因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30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但单独使用某一个因子并不能对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做出综合的评价。
  (2)不同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经营绩效综合能力均值为1.155941930023E0,远远高于其他4类的均值。虽然第二类中偿债能力因子均值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综合因子能力 均值为-5.945883357287E-2,远远低于第一类。与第一,第二类相比,第三类的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均值更低,为-1.654861806521E0。第四类在成长能力,运营能力因子均值上具有较高的值,但是综合因子均值均处于中下等水平,经营绩效远远低于第一类,但却远远好于第三类。从经营绩效的因子均值和综合因子均值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3)成长与运营能力对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起着重要作用。由经营绩效的公因子方差分析表6可知,成长能力因子的方差 为11.853,运营能力因子的方差为11.269,对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影响最大,其次为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获现能力的影响最小。成长和运营能力是医药上市公司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高度重视公司对成长运营能力的发展,提高偿债与盈利等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水平。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总体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不足。
  (4)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获现与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有待加强。由表6可知,我国30家医药上市公司中获现能力能力较强的是第三类占整个医药公司的40%;偿债能力较强的是第二类,占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33.3%;运营能力较强的为第一类和第四类共2家,占整个样本的7%;成长能力较强的是第四类共6家占整体的20%。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24家医药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均较差,占整体的80%。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总体获现与偿债能力较好,成长能力有待加强。
  (二)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与发展条件构建对成长有支撑作用的资本结构;挖掘资源要素潜力,改善经营环境;在巩固原有经营强势的基础上逐步开创新的市场,提高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产品的研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成长与经营绩效同步增长。
  (2)应借鉴第一类公司发展经营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企业的偿债和现金优势,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从而加强企业的运营与成长能力。
  (3)通过设立偿债基金,优化资本结构,选择合理筹资方式等措施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保证企业按期偿债,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4)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其利润,通过产品毛利率的稳中有升和较高管理水平来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增加融资渠道,鼓励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规模效益,变革公司的权利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充分发挥公司董事会的作用等来提高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林、封伟:《剖析财务业绩评价的多方动因》,《时代商贸》2006年第4期。
  [2]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李思静、刘智慧:《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27期。
  [5]冯丽霞、范齐芳:《因子分析在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运用》,《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1期。
  [6]万建强、文洲:《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运用》,《预测》2001年第20期。

上一篇: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债务重组盈余的方式分

下一篇:灰色关联分析在房地产估价市场法中的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