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11 16:53

  一、影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供给的因索

 

  1.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价格

 

  决策者的偏好在金融改革创新的动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出于经济管理和促进社会公众福利的目标,生产价格较高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同时也会兼顾政策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在政策本身价格较髙时,人们的收益很小或者是没有收益。当消费者对某项政策需求强烈的,会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此次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选取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热点——三农和小微企业问题作为政策的主要内容,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强度。

 

  2.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生产成本

 

  决策者为什么较为热衷于供给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为什么只有顶层框架而缺少具体的方案设计?应该承认,目前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并不是“自上而下”的统一金融改革,没有一个完整的“顶层方案设计”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只是确立一个较大的改革方向,默许、鼓励来自地方区域的自发创新和突破。通过区域的摸索和实践,再将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纳人法律框架,这是一个边际上的不断变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式”改革。决策者并不承担其中的具体“生产设计”过程,因此,相关政策的生产成本很低,而政策消费者的“试验”、“试错”成本却t分高昂。因此,导致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供给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决策者“生产”政策的生产要素价格即生产成本较低,剌激了决策者的生产积极性。

 

  3.决策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命题。没有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改革就无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和阻碍。金融改革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机制、体制进行有规划、有步骤的市场化,建立起充分自由竞争的有效市场。是否能够坚定地实施金融的市场化,将来政府和市场如何定位,这是决策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决策者还要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是要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引导地方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推动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使中央和地方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实现合力发展。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供求非均鬌状杏

 

  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供求非均衡是指人们对现有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供给的一种不满足,处于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产生非均衡状态的经济原因是,在潜在利润的引导下,形成了新的潜在需求和潜在供给,导致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动,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状态。一般来说,供给是由需求引发的,这是需求主导型的供给模式,而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供给是供给主导型的供给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出现供求的非均衡状态。

 

  1.消费者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需求减少

 

  消费者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偏好降低。市场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反应由惊喜炙手可热到低调后的各种猜测,再到出现普遍的失望情绪。消费者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需求是决策者要提供一个实施力度大,覆盖面广阔,有实质内容的详细改革规划。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较高,目前的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

 

  价格是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在政策本身价格较高时,人们的收益很小或是没有收益,人们的需求降低,导致供给的数量和效果无法实现。同时消费者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对政策价格变动十分敏感,生产价格较髙意味着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并不具备“物美价廉”的优点,同样会导致消费者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需求的减少。

 

  2.供给目标函数不明确

 

  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坚持“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目标。表明决策者所推崇的是一种“循序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模式仅重视简单的单方向依存关系,存在高昂的冲突成本和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而且没有一个检验标准来检验以前的步骤有没有完成,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很难有任何完美计划好的改革过程被称作循序渐进,利益冲突和混乱在所难免。

 

  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坚持“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目标。决策者认定,金融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会遭遇阻力和风险。要有条理、有步骤地推进金融改革,要充分考虑企业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目前,决策者对金融改革的后果几乎是承担无限责任,在风险选择类型上属于风险厌恶型,如坚持以不发生风险为政策供给目标,其结果是必然会产生抑制金融创新的消极意识。

 

  3.区域金融改革刨新微观政策供给不足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地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方案都是宏观框架而不是微观设计,没有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也正是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框架给未来的微观设计留下了较大的可能性。决策者目的就是鼓励地方先做起来,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发生错误再纠正错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框架和方案设计、组织和协调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一是缺乏专职的机构和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能规定;二是决策部门利益比较强烈;三是解决问题的协调效应不高,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成本”;四是金融改革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如何在方案设计中满足多方利益需求不好操作。

 QQ截图20160411165234.png

  4.制度变迁模式需要调整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对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的预期看好,为获得这项利益做出的能互相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则。由于金融制度的统一性和专业性,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很难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加以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从社会整体利益,或是从统治集团利益做出的强制人们认同和和执行的规则。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关首先发现潜在利润的存在,主动设计和安排新的制度,亲自推动制度的变迁。二是制度变迁的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在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上级机关制定出制度变迁的方案和实施规则,下级部门由于与上级机关在效用函数的目标上存在差异,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实施的不彻底或变异。因此,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要建立需求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

 

  5.区域局部均衡和收益难以衡量和实现

 

  金融是统一的,具有区域的覆盖性,客户的流动性,业务的网络性,支付的全球性等特点。因此,金融改革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机制性的安排,局部试点想获得突破很难成功。温州出现的金融乱象不是孤立的,反映出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而不是仅存在于温州一个区域。不能以区域的改革去解决金融领域的问题。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改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以致很多人士认为该试验区“雷声大、雨点小”,未能达到实质性的改革目标。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提出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改革,认定吉林省的农村经改和创新已经进入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浙江台州市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也积累了相应的很好经验。既然试点选择条件成熟,具有经验的地区,是否意味着条件不成熟,缺乏经验的地区将难以复制和推广他们的做法。其他地区待条件成熟,经验积累再开始改革,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三、结论建议

 

  1.构建金融改革创新的供求模型

 

(1)金融改革创新的需求函数

 

D=f(SIZEi,COHi,R,MM) 

 

D是某一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需求状况,各需求主体用i表示,主要包括决策者、参与主体等。各需求主体的大小和力量不同,用SIZE表示;各需求主体的凝聚程度用COH表示;R表示不同的政策方案,各需求主体对不同的方案依据自身的偏好,做出同意或是反对的选择;MM反映金融市场的状况和特性。

 

(2)金融改革创新的供给函数 

 

S=g(PM,PRE,RES,B.R,MM) 

 

S是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供给状况,表示决者层受到的多重约束,PM是政治环境状况;PRE是决策者的偏好和预期;RES是决策者拥有的生产要素;B是参与主体(起草者、具体执法者)的特征向量;R是不同的政策方案;MM是金融市场的整体状况和特性。

 

  (3)金融改革创新的供求模型

 

  P=[D(SIZEi,COHi,R,MM),S(PM,PRE,RES,B,R,MM)]

 

  P表示需求主体成功获得某一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方案的机率;需求主体的实力和需求愈强烈,获得某一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方案的机率越大;政治因素会影响金融改革创新政策需求主体利益的实现;决策者的偏好可能受到当前金融市场状况、不同政策方案、参与主体的影响;生产要素的状况将影响金融改革创新政策通过的数量和质量。金融改革创新供求模型的特征向量、影响因子及对策

 

2.结论和建议

 

  建立需求主导型的供给模式。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供求呈现非均衡状态,一方面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供给增加,而由政府主导产生的引致需求却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我们在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上存在偏差,往往忽视需求的决定性作用,而将供给置于决定性的地位。因此,应建立需求主导型的供给模式。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目前应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由于缺乏执行力,会加大需求主体实施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成本。

 

  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金融改革创新能否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公众的意愿,取决于决策者与其他参与主体偏好的磨合与博弈。决策者面对着多种偏好与约束的冲突,必须做出选择,要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建立技术金融主导的生产函数。目前,我国的金融领域贯穿“关系金融”生产函数,认为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业务拓展的最重要途径,以维护客户关系为主导。而“技术金融”生产函数格外关注技术,认为强大的金融分析技术是在金融市场获取利润的前提。金融的发展终将给潜在的投资者以多重选择与透明信息,即使现有的金融机构不提供,新出现的金融机构也会把这些服务当作利润增长点。所以,金融改革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是以技术为主导的。

 

  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所倡导的“循序渐进式”改革的冲突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昂。作为一项地方性的改革试验,其运作起来并非易事。首先需要突破当地金融意识落后和制度的藩篱。区域改革和部分领域改革并不能等同,根据对金融改革创新供求模型中诸多特征向量的分析,区域局部均衡难以实现,金融改革创新必须强调统一性和协调性。金融改革创新的最优路径是在金融部分领域、部分市场同时逐步展开“乎行推进式”改革,而不是来自于区域的“循序渐进式”改革。

上一篇:纽约金融论坛热议金融投资趋势与创新

下一篇:日本女性经济学的困境与政策效应对中国经济的